山東一個92萬人口大縣:城濮之戰發生於此,孫臏出生於此

田忌賽馬是一個寫進教材的歷史故事,講述了孫臏巧用謀略,幫助田忌贏得賽馬比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時,應該學會揚長避短,合理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山東一個92萬人口大縣:城濮之戰發生於此,孫臏出生於此

故事中的孫臏,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是兵聖孫武的後代,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戰國前期,孫臏遭受同窗龐涓的迫害後投奔齊國,被齊王任命為軍師,先後兩次輔佐大將田忌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霸主魏國和宿敵龐涓,於公幫助齊國成就了霸業,於私報了龐涓殘害之仇。

根據《史記》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司馬遷告訴我們,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如果對應現在的行政區劃的話,那麼孫臏出生于山東省鄄城縣境內。

山東一個92萬人口大縣:城濮之戰發生於此,孫臏出生於此

鄄城縣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縣境東鄰鄆城縣,南連牡丹區,西、北與河南省濮陽縣、範縣隔黃河相望。

鄄城縣

鄄城縣境,上古時期“堯葬谷林,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谷林、歷山、雷澤均位於今縣境內。周朝建立後,實行分封制,縣境屬衛國領地,春秋時期為衛國鄄邑,期間諸侯多次會盟於鄄地。

公元前632年,晉國、楚國在衛國城濮地區爆發了著名的城濮之戰,這是晉楚兩個大國爭奪中原霸權的第一次大戰。晉軍退避三舍,楚軍輕軍冒進,結果晉軍大敗楚軍,晉國獲勝後成為中原霸主,城濮即今縣境西南臨濮集。

山東一個92萬人口大縣:城濮之戰發生於此,孫臏出生於此

戰國時期,縣境為齊國甄邑,同時有垂都、廩邱、城陽等城邑。

秦朝統一後,推行郡縣制,改甄邑為甄城縣,縣治今舊城鎮,同時於縣境東部設定都關縣、東南設定城陽縣

,三縣均隸屬於東郡。

西漢初,甄城縣改為

城縣

,此後縣境內陸續又設定了城都縣、都關縣、城陽縣、句陽縣四個縣,漢武帝時分天下為十三州部,五縣同屬兗州刺史部。東漢建國後,今縣境內僅存

城縣、城陽縣

,漢末公元193年曹操將兗州治所遷至鄄城縣。

山東一個92萬人口大縣:城濮之戰發生於此,孫臏出生於此

公元221年曹丕篡漢建立魏國,同年改封弟弟曹植為鄄城侯,公元222年又晉為鄄城王,曹植從京師回鄄城封地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為陳王離開鄄城。魏晉時期,縣境內

鄄城縣、城陽縣並存

,十六國時期鄄城縣一直為州郡治所,北齊時城陽縣併入鄄城縣。

濮州

隋朝建國後,對天下混亂已久的州郡縣建制進行調整,

公元596年於鄄城縣置濮州

,同時於今縣境東南部置雷澤縣、西部置臨濮縣。但維持時間不長,公元606年濮州被廢除,雷澤縣併入鄄城縣、雷澤縣。

唐朝建立初期,縣境內州、縣建置變化較為頻繁,至貞觀初年

鄄城縣、臨濮縣、雷澤縣三縣並存,

城縣為濮州治所

,唐、五代、北宋延續不變。北宋滅亡後,淪入金朝統治區域,

公元1154年臨濮縣、雷澤縣降為鎮,併入鄄城縣,

城縣仍為濮州治所

,元朝時延續不變。

山東一個92萬人口大縣:城濮之戰發生於此,孫臏出生於此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

次年廢鄄城縣,縣境屬濮州直轄

。公元1451年因黃河水患,

濮州移治黃河以西今河南省範縣濮城鎮

,清朝時仍屬濮州管轄。

鄄城縣

民國二年即公元1913年,濮州降為濮縣,縣境屬濮縣管轄。

1931年濮

分治

,於濮縣黃河以東地區復設鄄城縣,縣治今縣城址,1936年鄄城縣又併入濮縣。

1949年平原省建立後,濮縣一分為二,黃河以西為濮縣,黃河以東為鄄城縣

新中國成立初期,鄄城縣隸屬於平原省菏澤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後,鄄城縣劃歸山東省管轄,先後隸屬於菏澤專區、濟寧專區、菏澤專區、菏澤地區,2000年改屬地級菏澤市管轄至今。鄄城縣總面積1032平方公里,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3個鎮、2個鄉,全縣常住人口76。41萬人、戶籍人口92。45萬人。

山東一個92萬人口大縣:城濮之戰發生於此,孫臏出生於此

縱觀鄄城縣的歷史,其是中華民族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五帝中的堯帝、舜帝都曾活動於此。春秋戰國時期為鄄邑,秦漢時即已設縣,建縣歷史超過2200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鄄城縣自秦漢建縣,至明朝初年廢入濮州,大多數時間都為州、郡治所,是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朝中期濮州治所自縣境內遷出,直到近五百年後,新中國成立前才恢復鄄城縣建置,因此,鄄城縣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人口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