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武則天殺害兒子被人痛斥,為啥北魏馮太后殺死獻文帝拓跋弘沒被人指責?有兩個原因:

第一,馮太后並不是拓跋弘的親媽;

第二,馮太后殺死拓跋弘,並不僅僅是為了報情人被殺之仇,而是有著政治目的;而且後來的歷史走向證明,馮太后是對的。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在北魏的“子貴母死”制度下,馮太后是一個BUG。

這一制度的意思是:當皇子一旦被立為儲君,其親生母親必須被賜死。這一看似殘忍的政策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推行,其初衷是為了扼殺母后、舅族對政務的過度干涉們,可以理解為杜絕外戚專權。

當然,這一制度並不是拓跋珪的發明,而是源自漢武帝劉徹。當初在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儲君後,漢武帝吸取當初呂后掌權的教訓,鑑於“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於是痛下殺手,處死了劉弗陵的生母、自己寵愛的鉤弋夫人。

因此,在這一制度下,北魏的皇太后肯定不是皇帝的親生母親。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母后干政現象,畢竟如果某位皇太后足夠強勢、有手段,就算皇帝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能被她拿捏得服服帖帖,比如本文主角馮太后。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馮太后是十六國時期北燕皇室後裔,漢人。公元432年北燕宮廷內亂,廣平公馮朗向北魏投降,被任命為秦、雍二州刺史,封爵西城郡公。公元441年,馮朗的妻子王氏生下一女,這就是日後的馮太后(這裡我們先稱她為“馮氏”)。

後來馮朗犯事被太武帝拓跋燾誅殺,年幼的馮氏被沒入宮中。好在宮裡的左昭儀正是她的姑姑,在親人的撫養、照顧下,馮氏雖身在後宮,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公元452,拓跋濬即位,是為文成帝,不久後馮氏被選為貴人。到了公元456年,她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就在馮氏成為馮皇后的同一年,兩歲的拓跋弘也被立為皇太子,按照規矩,其生母李貴人被賜死,馮皇后便擔起了養育年幼太子的責任。在她的教育下,本就聰明的拓跋弘越發“仁孝純真、禮敬師友”,成長為一名“聰睿夙成、兼資雄斷”的儲君。

這段時間的馮皇后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記載,直到拓跋濬離世後,她才逐漸體現出一代女主的風采。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公元465年拓跋濬病逝、年僅25歲,不到12歲的拓跋弘即位(即獻文帝),馮皇后升格為馮太后。

由於皇帝年少,當時的侍中、車騎大將軍乙渾藉機掌控了朝廷大權。此人心懷不軌,為了排除異己、獨斷專行,他先後假傳聖旨,找藉口誅殺了楊保年、賈愛仁、張天度等一眾重臣。後來,他又連續殺害了侍中、司徒、平原王陸麗,以及宗室順陽公拓跋鬱,逐漸掃清了政敵。隨後,他逼迫獻文帝封自己為太尉、錄尚書事,掌握了軍權。

不久後,他更進一步成為了丞相、太原王,凌駕於其他諸王之上,大權獨攬,頗有一番當初曹操的架勢。

但乙渾並沒有曹操那樣的智慧,仗著大權在握,肆意凌辱朝臣、誅殺異己,朝廷內外敢怒不敢言。對此,馮太后忍氣吞聲,一邊虛與委蛇,一邊暗中進行著準備。

公元466年,馮太后“密定大策”,經過一番嚴密策劃後突然出手,聯合侍中拓跋丕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捕殺乙渾。隨後她臨朝稱制,使日漸動盪的政局迴歸平穩。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下一年,皇子拓跋宏出生,馮太后親自撫養,其後把政務還給了獻文帝。

雖然名為太后,但此時的她年紀大概只有26歲。年紀輕輕,獨守空閨,加上拓跋政權出身遊牧民族,北魏宮廷仍保留著一些豪放風氣,馮太后在私生活方面不太檢點,宿衛監李奕就是她的男寵。年輕的獻文帝對此也頗有耳聞,臉上很掛不住。

公元470年,相州刺史李(xi)被人告發貪汙受賄,他的好友、時任南部尚書李敷竭力替其掩飾;巧的是,李奕正是李敷的親弟弟。

獻文帝得知此事,立即派人把李押到平城。經調查審理,李貪贓枉法證據確鑿,按律當斬。

但獻文帝另有目的,他派人前去暗示李:“只要你願意當汙點證人、出面揭發李敷兄弟倆的壞事,就能逃過一死”。

惜命的李見利忘義,稍加思索就背叛了自己的好友。幾天後,獻文帝親自審問時,他告發了李敷兄弟的三十條罪狀,諸如如納賄貪汙、買賣官爵、私納宮女等等,其中有很多純屬捕風捉影。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就這樣,李敷、李奕兄弟被問斬。而出賣朋友的李則逃過一劫,不久後甚至飛黃騰達,被任命為太倉尚書、兼管南部事務,幾乎接替了好朋友李敷的職務。

這等於是赤裸裸的扇了馮太后一耳光,眼見獻文帝年僅16歲能敢讓自己難堪,她不禁心生警惕,從此不再深居後宮,而是處處插手朝政,利用自己的名望、勢力向獻文帝施加壓力,倆人矛盾日漸凸顯。

歷任北魏皇帝都有過人之處,獻文帝拓跋弘也不例外,《魏書》稱他“聰睿夙成,兼資能斷……能更清漠野,大啟南服”,年紀輕輕就有一代英主風範。但他有個不太適合帝王的愛好:喜好黃老之術、浮屠之學,也就是崇尚道、佛教。他經常跟一些文人、僧人大談玄理,給朝野造成了淡泊名利、厭倦國政的形象。

而馮太后正是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她以家國事重為由,逼迫“早有厭世之心”的獻文帝退位讓賢,擔任沒有實權的太上皇。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獻文帝雖然天資聰慧,但在老到的馮太后面前,無論是名望、勢力都遠遠不如,在日益劇增的壓力下,他不得已答應退位,但提了個條件:要讓自己的叔父拓跋子推接任帝位。

獻文帝這是耍了個心眼,畢竟他知道,自己年僅5歲的兒子拓跋宏是由太后一手撫養的,祖孫之情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父子之情,如果傳位給兒子,也就等於把權力讓給了馮太后。而京兆王拓跋子推,一來跟自己親近;二來年紀大,跟馮太后是同輩;三來歷任侍中、徵南大將軍、長安鎮都大將等要職,名望高、功勞大、閱歷豐富。三大優勢疊加,加上自己的幫助,加以時日,必定能對馮太后的勢力形成有效鉗制。

但馮太后也不是省油的燈,她立即召回了身在漠南的太尉源賀。

源賀是北魏老臣,之前歷經拓跋嗣、拓跋燾、拓跋濬等三位君主,期間屢立戰功,拜將封爵;公元452年,太武帝拓跋燾被弒殺後,源賀積極參與誅殺宗愛、迎立拓跋濬的行動,因功被封為西平郡王。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而此時的源賀,正以太尉的身份在漠南統帥北魏大軍對抗柔然的侵擾。得到朝廷的徵召後,他立即飛馳回到平城。當獻文帝讓群臣討論禪位給拓跋子推這一方案時,一眾大臣紛紛出聲反對,源賀更是“正色固執不可”。(至於原因,不難理解)

軍隊元老堅決不同意,獻文帝只好作罷。公元471年8月,他頒佈詔書,傳位於皇太子拓跋宏,自己則以“太上皇帝”的名號搬往簡陋的崇光宮。

但此後他仍在主導國事。比如在公元472年2月,他御駕親征、率領諸將擊退柔然的進攻;11月,他更是帶隊遠征,一直殺到漠南,逼退柔然數千裡,頗有祖上的風範。

此外,他還以太上皇帝的名義頒佈詔令,對經濟、政治、制度等事務進行管理,比如督促工商務農,保護農業生產;整頓吏治、提拔賢才、嚴懲貪官;要求各級官員按律判案、用刑嚴謹等等。

這顯然跟當初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一樣:身為太上皇,卻對權力念念不忘,因此他的結果也不會太好。

同樣是殺害兒子,為啥武則天被罵、北魏馮太后沒人指責?性質不同

眼見獻文帝這種做派,馮太后不禁心生憂慮:如果任其這麼積極的參與朝政,日後翅膀硬了,必定會首先對自己不利。

於是,在公元476年7月,獻文帝拓跋弘突然駕崩年僅23歲。對於這一離奇事件,《魏書》稱:“時言太后為之也。”

本著“誰獲利最大、誰最有嫌疑”的原則,馮太后確實是最大嫌疑人。獻文帝駕崩後,馮太后再次臨朝聽政,十幾年間,她著手推進了一系列促使北魏政權封建化的改革;同時,她還加強了對年幼拓跋宏的教育,把自己的治國思想完整傳授給這位孫子。

公元490年馮太后去世,拓跋宏正式親政後,著手推進歷史上少見的全面漢化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文帝改革”,經過馮太后、孝文帝的努力,北魏徹底由一個帶有遊牧色彩的政權進化為中原封建帝國。

正是由於這一層原因,馮太后雖然養男寵、殺皇帝,但幾乎見不到後世對她的指責。畢竟相對於私德而言,她對南北朝歷史的卓越貢獻有目共睹、不可替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