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啟功論書絕句46:

青瑣嬋娟褚遂良,毫端猶帶綺羅香。

可憐鼓努三龕記,乍綰雙鬟學霸王。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此詩是啟功先生在點評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的《伊闕佛龕碑》,說褚遂良的這篇楷書作品,放棄他擅長的秀媚書風而追求強硬的風格,等於揚短避長,兩敗俱傷了。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伊闕佛龕碑》

在這首詩的自注中,啟功先生作了詳細的說明:

伊闕佛龕碑。

褚河南書,世稱為青瑣嬋娟,不勝羅綺。觀於雁塔聖教序,正符所喻,亦褚書之本來面目也。至於女道士孟法師碑,則有意求其嚴整,未免有矜持之態。惟字不盈寸,引弦尚不難於中彀。至伊闕佛龕碑,則不然矣。

啟老介紹褚遂良的書法,後世對褚遂良的書法評價是“青瑣嬋娟,不勝羅綺”,就是說他的書法好像是閨中美女,體姿柔弱連羅綺做成的衣物都無法承受。這當然是後人的一種誇張的形容,但也確實道出了褚遂良書法的風格特點。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的楷書《雁塔聖教序》就是這種書風的代表作,符合後世的比喻,也是褚遂良書法的本來面目。

而褚遂良的另外一件作品女道士《孟法師碑》,褚遂良書寫的時候則有意求其嚴整的風格,結果反而有一些矜持之態。好在此碑書法,字比較小,下筆也比較準,並沒有失去褚遂良原有的書法面目。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孟法師碑》

而他的另外一件楷書作品《伊闕佛龕碑》則大大的不同。不同在哪裡呢?啟功先生自注中也作了詳細地說明:

昔日豐碑,貴在大書深刻,結字欲其充實,行毫欲其飽滿,所謂擘窠書者,正貴其填足方格也。蓋行押書挑剔撩撥,便於簡札,唐代之前不以入碑。晉祠、溫泉,帝王之筆,作古自我,莫之敢議也。不寧是也,楷正之真書,於書碑者猶或嫌其未古,必攙以隸意,始覺莊嚴。如北齊諸刻,文殊般若碑,泰山金剛經,呼為隸則似真,呼為真則似隸。胥直此之由也。

河南書趣,本不適於方整,而此碑獨架構求其方,筆勢求其挺,於是鼎折臏絕,兩敗俱傷,則誤追隸意,舍長就短之故耳。

啟老說,過去寫碑書法,貴在字寫得比較大,刻得比較深,結字要充實,用筆要飽滿。所謂的“擘窠”書,就好在書寫的字能填滿每個“方格”。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伊闕佛龕碑》

行書因為書體給人感覺不夠端莊,所以一般都是用來寫簡牘、書札,而且唐代之前是沒有行書入碑刻的例子的。

到了唐代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用行書寫了《晉祠銘》《溫泉銘》兩碑,他以帝王之筆,打破了慣例,大家誰也不敢說什麼。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伊闕佛龕碑》

不但如此,很多古人用楷書書寫碑,覺得楷書古意不夠,於是寫的時候往往摻雜了隸書的筆意,這樣才覺得莊嚴。例如北齊的某些石刻,如《文殊般若碑》《泰山金剛經》等,你說他是隸書吧,可看起來又像楷書,你說是楷書吧,又有很濃的隸書味道,所以非楷非隸,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伊闕佛龕碑》

而褚遂良的書法,他的書法風格、意趣本來就不適合那種方整風格,但是這塊《伊闕佛龕碑》卻反而追求結構的方正,筆勢直挺,結果反而造成了兩敗俱傷。這都是因為,他也是楷書裡面想加入隸書筆意,捨棄自己之長,而求自己之短的緣故。

啟功點評褚遂良《伊闕佛龕碑》,楷書裡面摻隸書,舍長求短太受傷

《雁塔聖教序》

啟功先生分析得確實非常到位,之前我也總覺得這好像不是一個人寫出來的一樣,一直覺得這可能就是書家早晚書風轉變的緣故。而啟功先生則旁徵博引來點出問題所在,這才讓我一下子豁然開朗。

不知道大家覺得意下如何?

啟功體硬筆行書技法,成為硬筆行書高手的63節進階課

翰墨今香

購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