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月湖四青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西湖社群居民舊宅變新屋

“和以前相比,我們小區現在可真是大變樣了。”10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鷹潭市月湖區四青街道西湖社群客站新村小區,面對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社群居民嘴角都噙著淺淺的微笑。

房齡“30+” 隱患多而改造難

四青街道西湖社群位於鷹潭市中心西南側,共有客站新村、五洲花園、五洲南路、西湖嘉苑、西湖路5個小區,1835戶住戶,5000餘人。其中客站新村小區房屋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房屋建設時間久遠,配套設施基礎薄弱,缺乏充電樁、屋面漏水等各類基礎設施,且小區道路年久失修、線路老化、飛線私搭亂設、違章搭建等問題嚴重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我們社群中老人兒童佔了多數,一旦這些安全問題爆發,後果不堪設想。”為了社群居民的人身安全與生活幸福,西湖社群黨支部書記祝新蓮表示,老舊小區改造勢在必行。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專案,客站新村小區就是其中之一。

鷹潭月湖四青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西湖社群居民舊宅變新屋

小區入口改造前(受訪者供圖)

鷹潭月湖四青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西湖社群居民舊宅變新屋

小區入口改造後(受訪者供圖)

改造目標:提高物質水平 豐富精神生活

如今的客站新村小區,拆除違章建築,裝上了電動車集中充電棚,拆除推拉鋼窗,裝上了滑軌鋁合金窗,小區內路口、拐角都安裝了監控攝像頭、高空拋物攝像頭,路面也得到清理硬化,讓居民出行、活動更加方便。

“以前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電動車著火的新聞,把電動車放在樓道里充電,我們也整天提心吊膽。”住在小區的吳大爺,每天騎著電動車接送孫女上學、放學,電動車耗電量大,經常為充電的事情煩惱,現在有了電動車集中充電棚,不僅可以解決了電動車充電問題,電瓶車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現在電動車可以放在集中充電棚充電,2塊錢就能充滿電,方便又便宜。”

鷹潭月湖四青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西湖社群居民舊宅變新屋

電動車集中充電棚(受訪者供圖)

此外,小區內還新增了60個汽車停車位,同時還設有車委會志願者管理停車問題,解決居民汽車亂停亂放等問題,“在小區內停車每個月我們只收十塊錢管理費,這筆錢會用在電動道閘的維修上。”祝新蓮在交談中強調,小區改造的主要目的,是讓居民的日常生活更便利,讓居民在社群生活更加幸福。“每一戶陽臺我們都統一加裝了曬衣杆,但是考慮到一些大件的被子、床單,在家裡不方便曬,我們還在小區內設有專門的晾曬區。”

鷹潭月湖四青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西湖社群居民舊宅變新屋

客站新村小區內的晾曬區(受訪者供圖)

小區改造後,基礎建設完成,居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娛樂生活也變得豐富起來。在客站新村小區居住了近30年的易大娘告訴記者,小區改造後經過重新規劃,在公共區域加裝了石桌石凳,白天大家都喜歡坐在這閒聊談天,到了晚上也不會閒著。“白天太陽大,我們就坐在涼亭聊聊天。社群還買了音箱,晚上可以在小區跳廣場舞。” 在與易大娘的交談中,記者還了解到,每到晚上6點,社群的路燈就會準時亮起來,一直持續到早上5點30,因此大家在夜間出門的意願也大大提高了,很多原本8點多就只能回家看電視的老人家,現在能在小區內玩到10點多。

共建、共治、共享

與其他小區不同,在客站新村小區,並沒有管理的物業人員,祝新蓮表示,對於小區管理,社群主張“共建、共治、共享”,調動居民的積極性,提升居民的參與感,“我們社群開展網格化管理,以理事會、樓棟、單元為單位,建立矛盾糾紛調處委員會隊伍,切實做到理事會、樓棟、單元每日一排查,社群每週一排查。”

“樓棟情況我每天都會檢視。”邵禮泉是客站新村的一名樓棟長,工作退休後,他便自告奮勇擔任了小區內的樓棟長一職,從2016年擔任樓道長至今,小區居民對他讚不絕口。“有時候佔用消防車道、樓道煙霧過濃引發警報器、小區衛生他都會去幫忙,現在小區變得這麼幹淨、有秩序,也有他一份功勞。”

鷹潭月湖四青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西湖社群居民舊宅變新屋

社群改造前(受訪者供圖)

鷹潭月湖四青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西湖社群居民舊宅變新屋

社群改造後(受訪者供圖)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讓小區面貌美了、新了、靚了,小區形象品質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度提升。據悉,此次老舊小區改造專案中,社群還整合多方資源,建成有黨群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治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等標準化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