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代名人的學歷,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高考即將來臨, 又有千萬學子將要步入考場,為自己之前十二年的努力做個驗證。有的人認為高考是人生飛黃騰達的捷徑。有的人卻堅持“讀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認為高分低能的人比比皆是。那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看,我們熟知的古代名人放到今天都是什麼“學歷”。

看看古代名人的學歷,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古代的升學考試

古代也有所謂的升學考試,即科舉。古代的科舉考試分為五個等級,按照考試的先後順序依次為童子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透過前一個等級的考試,才有資格參加下一級。下面通俗地介紹一下每個等級的考試:

童子試

童子試由各縣主持,透過童子試的考生叫做“童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畢業考試。

院試

透過童子試的童生有資格參加院試。院試由各府主持(府相當於今天的市),透過院試的考生稱作“秀才”。院試相當於今天的中考。

鄉試

透過院試的秀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三年舉行一次,由各省的學政主持,學政大概相當於省教育廳長。鄉試在秋天舉行,所以又叫“秋闈”。透過鄉試的考生叫做“舉人”,各省舉人中的第一名叫做“解元”。鄉試就比較有難度了,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高考,解元就相當於今天的高考省狀元。舉人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本科學歷,畢竟考上大學的很少有人拿不到本科的畢業證。

會試

前一年秋天透過各省鄉試的舉人,在第二年春天統一到京城參加會試。會試又叫做“春闈”,由禮部主持。會試一共考三場,透過會試的考生叫做“貢士”,貢士的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大概相當於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殿試

透過會試的考生,當年參加殿試。殿試就更為隆重了。第一,殿試由禮部主持,有的時候甚至是皇帝親自出題。第二,殿試舉行的地點是在皇宮裡,明清時期是在三大殿中的保和殿舉行。殿試不淘汰任何人,所有考生都能透過,只不過要排出個名次。透過殿試的考生就是我們熟知的“進士”。進士分頭甲、二甲、三甲。頭甲有三個名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三甲名額不定,一般來說各有一二百人。也就是說每次科舉考試錄取的總人數大學300多人。平均每年100多人。可見考中進士的人殊為不易。殿試就好比是全國博士生入學考試,只不過考生都能考上博士。

看看古代名人的學歷,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連中三元

如果一個考生,鄉試、會試、殿試都得了第一名,也就是說他依次取得了解元、會元、狀元,這叫做“連中三元”。

庶吉士

每次科舉考試後,翰林院會從考中的進士中選拔一些名列前茅的,讓他們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為期三年。翰林院相當於今天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到社科院工作實習,跟今天博士後差不多。

看看古代名人的學歷,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一句話,古代名人都是“高學歷、高材生”

上面簡單介紹了一下科舉考試,大致依據的是明清時期的制度。唐宋兩朝略有不同,但也相差不多。下面我們就看看我們熟知的一些古代名人都是什麼“學歷”,看看讀書真的沒有用嗎?

歐陽修

進士及第,二甲十一名。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13名。而且歐陽修是高考省狀元,研究生入學考試也是第一名。

王安石

進士及第,二甲頭名。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4名。

蘇軾

進士及第,榜眼。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2名。其實這次考試蘇軾是有機會當狀元的,但是陰差陽錯做了榜眼。

包拯、寇準、范仲淹、于謙、袁崇煥

進士及第,相當於博士學歷。

文天祥

進士及第,狀元。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1名。

徐階、高拱、張居正

徐階和高拱是進士,徐階還是殿試的探花,全國第3名。張居正是二甲第九名進士,全國第12名,後被選為庶吉士。徐、高兩位首輔都是博士學歷,萬曆首輔張居正還是博士後。

李光地、張廷玉

兩位都是進士及第,而且都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是說兩位都是博士後。

劉墉

進士及第,二甲第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博士後,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5名。

紀曉嵐

進士及第,博士學歷。紀曉嵐當初還是中考的市狀元和高考的省狀元。

林則徐

看看我們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殿試二甲第四名,全國第六,選為庶吉士。我們的民族英雄也是博士後。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

再看看洋務運動的領袖,所謂“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和李鴻章師生關係,都是進士出身,而且都做過翰林院庶吉士。他們師生二人都是博士後。張之洞則更牛,他是中考狀元、高考狀元、博士生考試全國第三。“中興四臣”中,左宗棠的“學歷”最低,但也是舉人出人,相當於大學本科學歷。

蔡京、秦檜、嚴嵩

最後看看歷史上大的“三大奸臣”。“三大奸臣”中蔡京和秦檜都是進士及第,博士學士。嚴嵩最厲害,二甲第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博士後,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5名。

這說明在古代當奸臣也是要看學歷的。

看看古代名人的學歷,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總之一句話,古代名人、名臣幾乎都是進士出身,都是“博士學歷”。畢竟每年國家只錄用100多人。想想看今天,無論是什麼型別的考試,全國前10000名是什麼概念,前1000名是什麼概念,前100名又是什麼概念。

最後,用一首李文忠公的詩來結尾,祝願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都能一舉高中、金榜題名。

《入都》其一

丈夫隻手把吳鉤,

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

三千里外慾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

哪有閒情逐野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

幾人從此到瀛洲!

拓展閱讀:

古代帝王的稱呼有哪些?

瞭解更多請關注

百家號:建榮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