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提及體育活動並非是現代人的專利,透過大量的古代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發現在很多史籍中都有著古人舉行體育活動的記述,作為體會古代人民真實生產生活的重要途徑。它們不僅反映了各個時期體育活動的場景,活動參與者的情緒與動作,也體現了中國傳統體育活動的精神風貌與深刻內涵。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古人騎射

在我國古代,體育一開始就同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絡在一起,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逐漸與生產勞動、軍事演練、娛樂活動分道發展,並隨著社會生產力與科技的進步,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射箭、蹴鞠、角抵、圍棋等在今天成了風靡世界的體育活動

一、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射箭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體育活動,據考古發現,在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中即有石箭頭的發現。《太平御覽》中記載,夏朝已有了專門的習射機構,

《孟子》有云 :“序者,射也。”

商朝沿襲了夏朝的習射制度,同時

《禮記》雲 :“耆老皆於癢,元日,習射上功。”

說明習射是當時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古人騎射

學校教育的重視無形中提升了習射活動的實用價值與社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習射活動的普及,湧現出了不少射箭好手,

《戰國策·西周策》中就載有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

百發百中,可見其箭法之高超。魏晉南北朝期間,習射的競技性、娛樂性等功能日益突顯,

《北史·魏諸宗室列傳》中講述有北魏孝武帝在華林園舉行射箭比賽的事,他將銀質酒杯掛在百步之外,讓十多名射手去射,誰射中,酒杯便歸誰,這種做法,可以看作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次獎盃賽了。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古人騎射

古代還有另一種射箭形式稱為射侯,即射靶活動,

周禮記載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中的射即為射侯

,當時的射侯有嚴格的禮節程式,比賽過程伴有奏樂飲酒等活動,《禮記·射義》中講述孔子在矍相之圃參加射侯活動,並利用射禮對弟子們進行教育。秦漢時期,出於戰爭的需要,射箭技術在軍事方面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留下了諸多關於射箭的故事,盧綸的《塞下曲》即詠李廣射虎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二、貴人之家,蹴鞠鬥雞為樂

蹴鞠,又名“蹋鞠”“築球”等,“蹴鞠”一詞最先見於《戰國策·齊策一》:“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馬、六博蹋鞠者。”講的是蘇秦在遊說齊宣王期間,描述齊國都城臨淄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民間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其中便包括“蹴鞠”。《西京雜記》卷二中描述有民間以“鬥雞、蹴鞠為歡”,可看出戰國時期蹴鞠活動受到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追捧。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蹴鞠圖

西漢初年,蹴鞠在上層貴族中流行開來,桓寬的《鹽鐵論·刺權》提到“貴人之家,蹴鞠鬥雞為樂”,甚至會“康莊馳逐,窮巷蹴鞠”。《漢書·東方朔傳》中提及“郡國走馬,蹴鞠劍客,輻湊董氏。”說明了當時已有以蹴鞠為職業者。到了唐代,蹴鞠已然成為各階層喜愛的運動專案之一,而此時鞠的製作工藝有了很大的精進。《初學記》卷九說“蹴鞠之球,古用毛糾結為之,今用皮,以胞為裡,噓氣閉而蹴之。”說明當時已有了能充氣的鞠。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蹴鞠圖

且每逢節日及春季,宮廷和民間都會舉辦大規模的比賽,如《酉陽雜俎》中記載:“武宗會昌二年,寒食日,與其徒遊於郊外蹴鞠、角力。”杜甫的《清明》即有:“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說明踢球的習俗在當時已十分普遍。蹴鞠在宋代更是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北宋劉攽的《中山詩話》中講述了柳三夏透過踢球的方式獲取了官職。元代關漢卿等人的散曲中甚至有男女對踢球的場景,並對不同踢法、動作技巧、姿態等作了細緻的描述。

宋元以後,相繼有女子參加蹴鞠活動,錢福的《二姬蹴球》中,時逢春光二月,少女們在踢球過程中玩得“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並且詩中以花露、翠柳、金蓮等為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少女們踢球時的動作與神態。

三、角抵罷時還擺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角抵是一種極為古老的競技運動,中國古代的角抵是融合了散打與相撲的一種類似摔跤的專案,

據南朝《述異記》中相關記載,上古蚩尤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而這種“以角抵人”的方式,後逐漸演變為人們“兩兩相抵”的摔跤活動。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角抵陶俑

到了秦漢時期,角抵雖十分盛行,卻已不是一種兩兩相抵的方式,據《漢書·刑法志》記載:“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併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角抵。”說明當時的角抵在表演過程中帶有了明顯的遊戲和娛樂色彩。而到了唐代,角抵表現為比賽性的競技,且多用於軍事當中。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摔跤圖

宋代繼承漢唐遺風,將角抵百戲列為了重要的宴會慶典表演專案,楊萬里的《角抵詩》雲:“角抵罷時還擺宴,卷班出殿戴花回。”描寫的是詩人觀看宮中舉辦的角抵表演,突顯了比賽的盛況和恢宏的皇家氣派。胡祗譎《相撲二首》中 :“摩肩累跡隘康衡”,可以看出元大都人民觀看角抵時熱情高漲以及當時社會崇尚勇武競技的風氣。宋元以後,角抵逐漸在民間盛行起來,《水滸全傳》七十回中,“燕青智撲擎天柱”即可略見其概貌。

四、堯造圍棋,丹朱善之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稱之為“弈”,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據傳為堯所創,先秦典籍《世本》中述:“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中廣為盛行,《左傳》有記:“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這是歷史上對圍棋的首次可靠記載。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圍棋

馬融《圍棋賦》中,以用兵作戰為喻,類似沙盤模擬,常常用語雙關,論的是下棋,卻與實際作戰打仗無異,步步見智、勇、權、慎,以培養軍人的才能。之後,由於隋朝國力強盛,對外交流頻繁,圍棋文化也流傳到了朝鮮、日本等周邊國家。而唐宋時期,受到帝王的喜愛,圍棋更是風靡全國,此時的圍棋也不僅具有軍事價值,更多則是用來陶冶個人情操,愉悅身心。《雲仙雜記》中就記述有翰林學士王積薪在出遊途中,與百姓下棋的故事,表明在當時社會,對弈已十分普遍,且百姓的棋藝也十分了得。張籍《美人宮棋》則描述了唐代宮中女子有對弈下棋的愛好。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圍棋

明清時期,隨著棋藝水平的迅速提高,湧現出瞭如《適情錄》《石室仙機》《弈史》等至今都頗有價值的棋譜,從中可窺探當時社會圍棋的技藝及理論研究已高度發達。

五、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鞦韆原為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所創造,《藝文類聚》中就有:“北方有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春秋戰國時期傳入中原,因其簡單易學,且娛樂性強,深受人們喜愛,故很快就在各地推廣流行。到了漢代,鞦韆逐漸成為端午、清明等傳統佳節的民間體育活動,並流傳至今。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打鞦韆尤為女子所鍾愛,她們不僅可以借打鞦韆“釋閨悶”,還可以活動筋骨,鍛鍊身體。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盪鞦韆

唐代王健所作《鞦韆詞》中,生動描寫了一群少女打鞦韆的情景,在寫鞦韆戲的同時,塑造了打鞦韆少女們的可愛活潑形象,將她們爭強好勝的性格與內心活動描繪得淋漓盡致,全詩洋溢著歡樂熱鬧的氛圍,可見鞦韆活動在鍛鍊、放鬆身心方面的益處。宋代文豪蘇軾亦有《蝶戀花》道:“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女子打鞦韆的場景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讓人心情愉悅,使行人都禁不住止步來用心聆聽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歡聲笑語。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盪鞦韆

而李清照一首《點絳唇》:“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更是將女子盪鞦韆的曼妙場景描繪得揮灑自如,仿若雲中仙鶴,不受網弋,又似月裡桂影,不容攀折,同時也可見打鞦韆對少女們鍛鍊身體、改善心情方面的益處。

六、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紙鳶即風箏,源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初為古代傳遞資訊的工具,相傳墨子“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至於風箏之稱,則起於五代時期陳沂

《詢萏錄·風箏》:“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紙鳶

之後逐漸統稱為“風箏”。自隋唐始,造紙業的迅速發展,民間的風箏逐漸用紙來糊裱,楊譽《紙鳶賦》,從造紙鳶到放紙鳶,再寫紙鳶墜地,透過此賦的描寫,也可以感受到放紙鳶對身體的莫大益處。初春時節,氣候宜人,人們放風箏時呼吸著新鮮空氣,並時不時伴隨著輕快的慢跑和抬頭的觀望,而這些無一不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風箏

到了宋代,城市經濟的高度繁榮,民間手工業的興起以及宋人對於傳統節日風俗的重視,促進了風箏的發展也使其成為了傳統節日的重要活動之一,風箏的流傳更為廣泛,放風箏已然成為民間一項廣受群眾喜愛的休閒體育活動,《武林舊事》卷三中就記載有當時放風箏比賽的場景

:“競縱紙鳶,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絕線者為負。”

明清時期是風箏發展的鼎盛階段,風箏在大小、樣式、製作技術等都有了超前的進步,《南鷂北鳶考工志》中即有大量對風箏扎制工藝的描寫,《紅樓夢》中亦有很多對放風箏場景的描寫。將風箏贈送友人成了當時一種極為風雅的活動。

探微古代的體育活動:男兒多尚武,佳人縱紙鳶

風箏圖

透過對古代一些文學作品的賞析,我們能看到古人在各類體育活動中傾注的情感,感受人們在參與體育活動與欣賞體育表演時的心理活動,古人熱衷的這些體育運動今天看來依然不為落伍,瞭解更多的古典文化,有助於我們從中發現更多的歷史魅力。

參考文獻:

《太平御覽》、《戰國策》

《孟子》、《禮記》、《漢書》

《中國古代遊藝》

《二十五史體育史料彙編》

《宋代遊藝活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