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高境界的人:知命,知禮,知言

一個真正高境界的人:知命,知禮,知言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知道天命,就沒有可能成為君子;不懂得禮,就沒有辦法立身處世;不懂得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地瞭解他。”

這是《論語》的最後一章,也是《論語》的點睛之筆。在這裡,孔子對於一個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提出了三點要求:知命,知禮,知言。

01

知命

作為一個君子,首先要知命,這裡的“命”是和天道有關,是某種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外在力量。

漢朝的董仲舒對此做得解釋最貼切,他說:“天令之謂命,人受命於天,固超然異於群生,貴於物也,故曰:“天地之性,人為貴”。明於天性,知自貴於物,知自貴於物,然後知仁義禮智,安處善,樂循禮,謂之君子。”

上天賦予人的自然稟賦就叫做天命,人是最接近天道的生物,所以人是要比任何生物都要尊貴的,正是因為有這種自然的天性,所以人做善事順從天道就會開心,做惡事忤逆天道就會良心不安。

當一個君子瞭解到這一點,就不會去做違反自己天性的事情了,他們就會安於做善事,樂於遵循天道,擇善固執,最後止於至善。

《了凡四訓》中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如果把命看成是命運的話,要想改好自己的命運,唯有行善積德。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深知自作自受的道理,正如左傳所云: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但一個糊塗的人,遇到點兒挫折困難,都會把責任推到命運安排上。

所以,孔子說,知天命,知因果,知道怎麼去改造命運,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

一個真正高境界的人:知命,知禮,知言

02

知禮

中華民族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可見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

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

個人禮儀: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弟子規);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家庭禮儀: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弟子規)……

公共禮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

禮是人們的行為規範,是合理地表達內心真實情感的方式。如果不學習禮儀,就可能把心中的好意用了錯誤的方式表達,最後反而引起了很多誤會。

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無數次的洗滌和沉澱,留下的都是燦爛奪目的瑰寶。

我們要多多學習中國的禮儀文化,做個知禮、懂禮、行禮的正人君子。

一個真正高境界的人:知命,知禮,知言

03

知言

小孩子是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但是大人不一樣,心裡想得和嘴裡說得很可能不同。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是能夠判斷別人所說的是真還是假,不會受到迷惑。

那麼究竟如何判斷呢?孔子在《周易▪繫辭傳》上有這麼一段話,可以作為參考: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意思是:

將要背叛的人他的言辭中帶著慚愧;心中有猜疑的人說話支支吾吾;一個有福氣善良的人,說話少;一個心浮氣躁的人,說話喋喋不休;誣陷好人的人說話閃爍其詞;失去節操的人說話卑躬屈膝。

所以,我們聽人說話,一定不要只聽他的言辭。如果一個人誣告好人,講話閃爍其詞,似有理實非有理的,那這個話你就要能聽得出來,不能上當受騙。尤其是單位的領導,更不能聽信讒言。

要能做到知言,首先自己要恪守中道,那麼對於偏頗的言辭就會很敏感,然後知言而後知人,那麼對於別人的瞭解也就很明智了。

一個真正高境界的人:知命,知禮,知言

蕅益

大師對《論語》的這一段有如下批註:

知命只是深信因果耳。知禮,則善於觀心,所謂約之以禮。知言則善於聞法,所謂了達四悉因緣。

這是把佛家和儒家結合起來了,其實,無論哪一派人生哲學,到最後都是相通的,而《論語》的最後一章,也向我們表明了儒家最終的理想:

塑造一個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