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承德避暑山莊牌匾上的「避」字右邊的「辛」明顯多了一橫。但由於這個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親書,又寫在當時地位非常重要的避暑山莊,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錯字」。但是在包括《唐寫本唐人選唐詩》等古籍在內,「避」字的寫法都與康熙的寫法相同。由此看來,康熙此舉應非筆誤,也許是飽讀古籍的結果。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康熙另一個著名的「錯別字」寫在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處。「魚」的繁體字是四點底,但四點代表火,信佛的康熙認為有火烤著魚,魚兒們會不自由,於是有意將四點變成了代表水的三點,於是「花港觀魚」的碑上出現了一個絕無僅有的「魚」字。而康熙皇帝也樹立了一個有好生之德的「佛系皇帝」形象。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宋代文豪歐陽修曾任揚州太守,在任期間被稱為「風流太守」,而清朝兩江總督劉坤一為了「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的寓意,在揚州大明寺寫下了這幅牌匾。但近來也有人為歐陽修翻案,說他主政揚州期間,教化庶民,德政兼修,而匾上「流」和「在」的特殊寫法其實是自古有之的,大可不必過度解讀。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在孔子故鄉曲阜的孔府大門外,有一幅著名的對聯: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上聯的「富」字寶蓋頭變成了禿寶蓋,而下聯的「章」字下面的一豎直接通到了中間的「日」字之中。這兩處聖人故地的「錯別字」意為:富貴無頭,文章通天。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濟南的兩大名勝大明湖和趵突泉匾額上都有「錯別字」。大明湖的「明」字左邊的「日」被寫成「目」,而趵突泉的「突」字最上面的點也不翼而飛了。有一個很美麗的解釋是這樣的:「突」字丟失的一點隨著水波漂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而「明」字的這種寫法也絕非個案,明孝陵和武侯祠中都出現過這種寫法。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被稱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有一個明顯的「錯別字」:「第」字的竹字頭被寫成了草字頭。這塊匾額乃明朝書法家蕭顯所書,每個字都一米多見方,並從東向西逐漸增大。蕭顯將「第」字作此處理使其筆畫減少,視覺上分量減輕,讓「關」字顯得尤為凝重,粗壯有力,牢牢壓住了看似要翹起的城樓西端,讓字與城樓規格渾然一體。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

虎門銷煙之後,林則徐被革職併發配伊犁,路過西安時,他在此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千古名句。在途徑碑林時,林則徐希望從前人的墨跡中尋找慰藉,並有感而發寫下了「碑林」二字。但他寫的「碑」字右半部的「卑」字沒有頭頂的一撇,有人將這解讀為林則徐丟了自己的烏紗帽,但這種猜測並沒有得到過證實。

舉世聞名的“錯別字”都是古人有意而為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