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隨清明的到來,春天好像才正式對人們開啟了她的邀約:春天來了,帶上美酒,約上好友,來踏青吧!

春天是個好時節。

學者楊照說過,人類雖然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演化,但在完全陌生的地方還是會擔心害怕,因為前方的不確定性,人的腎上腺素會分泌,從而時刻保持警惕狀態。這個時候,你的眼睛會看得更遠,察覺到更多動靜,聽到最細膩的聲音,面板能感受到風和氣溫的變化。

總之,就是

陌生的地方可以激發你平常生活裡麻木的神

經,風景那邊獨好的感慨就是這麼來的。就連古人也說: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

意思就是,到了春天還不出去玩的人,大概也是個廢人了吧。所以從古至今,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平民百姓,春遊、踏青都是件大事。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早在上古時期,中國人就有了春遊的習慣。像《詩經·鄭風》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就在告訴你嬌羞的姑娘們這時會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去遊玩。

《武林舊事》也曾載:“清明前後十日,城中士女豔裝濃飾,接踵聯肩,翩翩遊賞,畫船東鼓,終日不絕。”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緊接著,一組西漢時期的的敦煌壁畫,更向我們呈現了古人在春遊途中嬉戲玩耍的樂趣!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魏晉時期人們開始把郊遊視為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尤其是文人,開始把理想與情懷寄託在郊遊的山水中,遊歷四方,文人們“返乎自然”,在山河間品茶,飲酒,作詩。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在此時誕生的。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陳洪授《松溪品茗圖》

隋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全民的郊遊熱。

當時的女子春遊時候如果遇到好花就

“鋪席藉草,圍坐一圈”

一起賞花,據說這種賞花方式至今在日本還很流行。

我國迄今存世最古的畫卷《遊春圖》,更是記錄了江南二月桃花爭豔,湖天一色,清江無際,人們徜徉在青山綠水間。仕女,婦女騎馬郊遊也開始盛行。著名的《虢國夫人春遊圖》就記錄了幾個盛裝打扮的婦人騎馬遊春的場景。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展子虔 《遊春圖》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周昉《調琴啜茗圖卷》

宋代文人歐陽修在《踏春詞》中寫道:

“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詩。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描繪出了一幅天氣清明、春光明媚的景象。

宋還有位詩人吳惟信詩云:“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株揚柳屬流鶯。”即是當時踏青盛況的真實寫照。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院本《十二月令圖軸》之四月 踏青 飲酒 賞花

《浮生六記》裡也有說:一批文人雅士出去踏青遊玩,他們嫌帶鍋碗瓢盆太麻煩,於是就叫上一個賣餛飩的小哥在目的地燒給他們吃。這種事恐怕現代人都沒有吧?既解決了精神需求又解決了物質需要,完美至極!

還有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古時文人的一種叫“曲水流觴”的遊戲。據說也是清明時節派生出來的。

人們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酒杯流停在誰的面前,誰就撈上來一飲而盡。而文人做此遊戲,除了飲酒,他們還要作詩賦詞,做不出詩來再罰酒。

嚼花載酒過清明,且學古人踏青來

有人說,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什麼都太過方便,反而失去了一些親身體會的情趣。我覺得這話實在是有一定的道理。其實,

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去過一過古人的那種慢生活,也是調劑身心的一種方式,你說呢?

*文中部分圖文來源網路,

僅作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