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灰成釉 “窯變”萬彩

化灰成釉 “窯變”萬彩

欽州坭興陶作品。張廉信攝

廣西欽州坭興陶被稱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其最具特色的無釉“窯變”藝術,被譽為“中國一絕”。坭興陶的“窯變”是經過高溫燒製,且在特定條件下氧化還原才能生成。史料記載:欽州坭興陶“附缸瓦大窯,因燒法有兩種,一種穩當辦法,是用純火,其法將宜興器交缸窯裝入新制大缸內,上加蓋密,與大缸同燒,宜興在內,不直接明火,但燒出只得原色,無變異彩;一種聽彩數辦法,是用明火,不免有歪有裂,燒得成數不一定,其法將宜興器交缸窯裝入新制大缸內,頂上不蓋密,留各宜興得直接火力,有變窯之異彩,聽其自然,或變古銅或變得深淺藍,或變黑白及各五彩奇異之色”。此“窯變”法作品存留下來的稀少,故今世人見穩當燒製作品較多。

著名陶瓷鑑定家毛曉滬說:“陶瓷藝術,就是火的藝術。”

雖然欽州坭興陶柴燒裸燒成功率極低,燒成品容易變形,瘕疵品特別多,但欽州歷代藝人沒有放棄其燒製技藝的摸索和努力。經歷了數代老藝人的摸索和努力,欽州坭興陶柴燒裸燒技藝取得高溫燒製和成品率高的雙“突破”: 一是高溫裸燒,裸燒溫度高達1200℃左右,化灰成釉,“窯變”萬彩;二是燒製成功率高,成品率達到80%,精品率達20%。

化灰成釉 “窯變”萬彩

欽州坭興陶作品。張廉信攝

古人云:法必宗如古,式必從其新。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非遺傳承的生命力集中體現在創造力上。欽州坭興陶柴燒窯變技術既是古老的技術傳承,也是創新技術的體現。欽州名陶柴燒陶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輝龍,自稱“燒柴佬”,有較為豐富的坭興陶柴燒裸燒經驗。他改變了過去坭興陶柴燒在裝進大缸內,缸蓋不密封的半裸燒作狀態,把坭興陶坯品直接放進窯裡裸燒。以前的坭興陶是放在大缸裡套燒,簡稱“套肚”燒、“匣缽”燒,成品率不高。現在直接明火裸燒,成品率達到80%,精品達20%。這與窯體結構有很大的關係,以前是大龍窯燒製,現在是小型窯體燒製。

據悉,欽州坭興陶柴燒作品的成功率提高,在於匠人不斷地對窯體結構的探索、改建,還有對窯性、火候的把控能力,兩者相結合一起才能燒出好作品。同時,採用各種陶泥坯體放在窯裡燒,結果闡明不同種類泥料之間有很多相似性和差異度。坭興陶柴燒窯變燒製後產生的色澤效果比其他陶泥變化火色更豐富,輕灰化彩,重灰化釉,具有更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張廉信)

(責編:伍遷、葉斌)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