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故事知多少(曹植與洛神 下)

今年端午節,舞蹈《洛神水賦》再現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形象,也讓很多人想起了千古名篇《洛神賦》的作者曹植。

神話傳說中,洛神名叫宓(Fú)妃,是從遠古走來的伏羲氏之女。然而,人們更願意相信,曹植筆下的洛神原型另有其人,那就是他的嫂子甄氏。

從《洛神賦圖》到《十三行帖》

曹植的《洛神賦》自問世以來,無數人為其藝術魅力所折服,並對其進行了“再創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數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不過,據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東晉首繪《洛神賦圖》的名家並非顧愷之,而是晉明帝司馬紹。

司馬紹生於公元299年,是東晉第二位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尤善書畫。在27歲去世前,他創作了大量繪畫作品,包括《史記列女圖》《洛神賦圖》《洛中貴戚圖》《穆王宴瑤池圖》等。

都說名師出高徒,司馬紹的老師名叫王廙(yì),是王羲之的叔父,書畫曾位居江左第一。張彥遠稱王廙“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也就是說,司馬紹和王羲之都曾師從王廙,一個主攻繪畫,一個主攻書法。

顧愷之生於公元348年,比司馬紹晚出生近半個世紀。他被時人稱為“三絕”,即畫絕、才絕、痴絕。《歷代名畫記》中稱,他的畫作有“……《七賢》《陳思王詩》,並傳於後代”。相傳,傳世的《洛神賦圖》是顧愷之所作,人們今天見到的是宋代摹本。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當過中書令,人稱大令。他對曹植的《洛神賦》情有獨鍾,留下數本書法作品,其中小楷《洛神賦》在唐代時為柳公權所得,可惜首尾遺失,只剩下中段十三行,人稱《十三行帖》或《洛神賦帖》。

《十三行帖》是王獻之的小楷代表作,備受歷代書家青睞。唐人孫過庭喜歡臨摹《十三行帖》,唐高宗認為其書法可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宋代時,《十三行帖》被刻於石上,稱為《玉版十三行》。

宋高宗趙構是書法高手,晚年有《洛神賦》草書作品傳世。

到了元代,趙孟頫先學趙構,後師法王獻之,創作了行書、行草、行楷、小楷等多種《洛神賦》書法作品。時人認為,“大令好寫《洛神賦》,人間合有數本,惜乎未見其全”,有了趙孟頫的《洛神賦》,則可以彌補這個遺憾了。

詩人眼中的曹植與洛神

曹植是建安七子之一,才華出眾。南北朝時,山水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這就是“才高八斗”這一成語的出處。

甄氏飽讀詩書,被家人稱為“女博士”。相傳《塘上行》一詩為她所作,其中寫道:“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從這首詩來看,她的水平不遜於建安七子。

這樣的佳人才子,一個慘遭賜死,一個鬱鬱而終。唐代時,很多文人同情他們的遭遇,認為曹植的《洛神賦》是因思念甄氏而作。中唐洛陽詩人元稹就說:“班女恩移趙,思王賦《感甄》。”

李商隱更是為他們的命運感傷,認為如果不是灌均告密,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二人也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他在詠曹植的《東阿王》一詩中寫道:“國事分明屬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在《涉洛川》一詩中,他進一步寫道:“通谷陽林不見人,我來遺恨古時春。宓妃漫結無窮恨,不為君王殺灌均。”

在李商隱看來,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就是甄氏。他們既有“來時西館阻佳期,去後漳河隔夢思”的無盡纏綿,又有“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刻骨相思。至於《洛神賦》中那種人神相隔、愛而不得的悵惘,倒是淡多了。

在唐人的詩中,曹植與甄氏的故事一步步被“坐實”。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如唐彥謙的《洛神》詩就說:“人世仙家本自殊,何須相見向中途。驚鴻瞥過游龍去,漫惱陳王一事無。”

到宋代,題《洛神賦圖》的詩多了起來,但未脫離唐人的調子。明代時,李夢陽讀《魏記》,看到甄氏被賜死時所作的《塘上行》,認為“其絕鳴之音,至慘慼不可讀”。在他看來,與西漢時和司馬相如私奔的卓文君相比,甄氏的遭遇更悲慘,因此,他特意作了《甄氏女詩》,表達對這個不幸女子的同情。

這一次,甄氏終於不是洛神,而是她自己。

洛神傳奇與《男洛神賦》

與詩賦相比,傳奇小說中的洛神更“接地氣”,故事的結局也常出人意料。

比如,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晉代書生劉伯玉愛讀《洛神賦》,一次,他對好妒的妻子段明光說:“如果能娶到這樣的女子,我就無憾了!”段明光大怒:“你何必因水神而輕視我?我要是死了,也能當水神。”

當天夜裡,段明光沉水而死。七天後,她給劉伯玉託夢:“你不是喜歡水神嗎?現在我已是水神了!”劉伯玉被嚇醒,從此不敢渡河。

晚唐人裴鉶在傳奇小說《蕭曠》中,講了甄氏成為洛神後愛上蕭曠的故事。清初蒲松齡受此啟發,想到《三國志》中記載,建安七子之一劉楨曾因平視甄氏而被曹操治罪,遂以《甄氏》為題寫了一篇志怪小說,講述劉楨轉世後的“豔遇”。

在小說中,劉楨轉世為洛城劉仲堪。成了洛神的甄氏感念他曾經對自己的痴情,也為報復曹操與曹丕父子,遂找上門來以身相許。

值得一提的是,北魏楊衒之在《洛陽伽藍記》中,記載了一個男洛神叫駱子淵。他被徵發到彭城當兵,戰友樊元寶要回洛陽探親,他就寫了一封家書,讓樊元寶替自己帶到靈臺南的洛河邊。在故事的最後,楊衒之說,樊元寶與駱子淵一起當兵三年,“不知是洛水之神也”。

這麼多洛神,到底誰最正宗?當然是宓妃。

清代文學家樂鈞在小說《宓妃》中,讓這些洛神進行了一番比拼。故事梗概如下:惡神段明光糾集虎狼之輩,入侵河洛之間。洛神宓妃派人向已成遮須國國王的曹植求救,可遠水解不了近渴。駱子淵率軍迎戰,卻屢戰屢敗,無奈,宓妃只好請行俠仗義的洛水書生幫忙,以輕騎三千滅了段明光。

明末清初,柳如是名列“秦淮八豔”之首,與才子陳子龍有過一段戀情。陳子龍曾將柳如是比作洛神,柳如是則以陳子龍為原型作《男洛神賦》,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後來,陳子龍起兵反清,事敗後投水而死,也呼應了他“男洛神”的身份。

《洛神賦》能有這麼多“續集”,恐怕曹植本人也想不到吧。 本系列完(記者 張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