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吳道子

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 畫聖 ,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 禹州 )人。約生於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後。擅佛道、神鬼、人物、 山水 、 鳥獸 、草木、樓閣等,尤精於 佛道 、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顧愷之

(348年— 409年)東晉 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字長康,小字虎頭, 漢族 , 晉陵 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 : 畫絕 、文絕和 痴絕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吳道子

在繪畫藝術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於他善於創新。他能從複雜的物體形態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陰陽面,歸納成為不可再減的“線”,結合物體內在的運動,構成線條的組織規律,如衣紋的高、側、深、斜、卷、折、飄、舉的姿勢,完全基於線條的組織而描摹出物體的性格。這種線的要求是嚴格的,每一根線都符合造型傳神的要求,每一根線都充滿了韻律美,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創造的線。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吳道子的畫風為唐代和宋元以來的許多畫家所效仿、借鑑。在繪畫藝術上刻意求新,勇於創作。《歷代名畫記》記載了他這樣兩句話:“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由此可見他在繪畫藝術上不落俗套,大膽創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為畫師們所學習的楷模,繪畫作品稱為“吳家樣”。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吳道子弘揚繪畫藝術,悉心教授弟子,使繪畫藝術後繼有人。據《圖繪寶鑑》和《歷代名畫記》記載,他的弟子眾多,其中較知名的有盧稜伽、 李生 、 張藏 、韓虯、 朱繇 、 翟琰 等。吳道子的繪畫藝術對唐代的繪畫有著深刻影響,他被後世尊為“ 畫聖 ”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顧愷之

知識淵博而有才氣,在中國古代畫史上聲名顯赫。擅長 詩賦 、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斫琴圖》等堪稱珍品。在繪畫理論方面,顧愷之也提出了“傳神寫照”“以形寫神”“遷想妙得”等觀點,重視體驗觀察,主張透過繪畫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狀態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顧愷之博學多才,世人評價他“三絕”——“才絕”“畫絕”和“痴絕”。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顧愷之沉醉於藝術文學,淡於名利地位,以”痴黠參半,”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以達到他藝術最高的成就。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吳道子vs顧愷之 巔峰之作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八十七神仙卷》(區域性)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八十七神仙卷》(區域性)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八十七神仙卷》(區域性)

《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手卷 ,也是歷代字畫中最為經典的道教畫,尺幅為292×30釐米,絹本水墨。畫上有87個神仙從天而降,列隊行進,姿態豐盈而優美。

《八十七神仙卷》為一代畫聖吳道子的冠世鉅作,也是吳道子現世僅存的一部白描 絹本 。因場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結構之精確,神情之華妙,構圖之宏偉壯麗,線條之 圓潤 勁健,而被歷代畫家藝術家奉為圭臬。現儲存在 徐悲鴻紀念館 ,併為鎮館之寶。

潘天壽曾評論此畫:“全以人物的衣袖飄帶、衣紋皺褶、旌旗流蘇等等的墨線,交錯迴旋達成一種和諧的意趣與行走的動,使人感到各種樂器都在發出一種和諧音樂,在空中悠揚一般。”大千觀賞此卷後給予很高評價,認為與唐壁畫同風,“非唐人不能為”。徐悲鴻還在畫上加蓋了“悲鴻生命”的印章。

顧愷之《洛神賦圖》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畫聖”之間的較量,吳道子vs顧愷之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洛神賦圖》將曹植《洛神賦》的主題思想表達的完整而和諧。顧愷之巧妙的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將辭賦中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表達得純潔感人、浪漫悲哀。畫面奇幻而絢麗,情節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充滿了飄逸浪漫、詩意濃郁的氣氛。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兩幅畫皆是中國古代傳世之作,場面壯觀大氣又各具巧思,是迄今遺留下來的兩幅曠世奇作,雖畫風不同卻技法高超引人入勝,孰優孰劣只在每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