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毛筆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

詩詞書畫、文學著作、史書傳紀

皆因有毛筆的記錄才能炳耀其彩,

毛筆不僅是一種書寫工具

更代表了一種書寫、書畫文化。

當古埃及的蘆管筆,

歐洲的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時,

中國的毛筆卻至今不衰,

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毛筆

歷史由來

關於毛筆的發明者流傳最廣的是秦國大將蒙恬。

《史記》記載

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御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筆。

《博物志》記載

秦之蒙恬將軍取狐狸毛為柱,兔毫為被以書。蒙恬為發明毛筆的史祖幾乎成了定論。

但是,今天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毛筆,屬於戰國時代。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代毛筆

1954年湖南長沙左家公山戰國木槨墓出土毛筆一支,筆桿竹製,筆頭用兔箭毛,絲線纏縛,塗漆固定,稱為“長沙楚筆”。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毛筆實物。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

“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

先秦書籍中沒有“筆”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現了,而秦始皇只是統一了筆的叫法,可見筆是早於秦代就存在了。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毛筆

製作材料與工序

材料

製作毛筆筆頭的原料以羊毛、黃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為多,豬棕、馬尾、牛尾、雞毛、鼠須、胎髮等也廣為使用。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毛筆桿多用竹管,如青竹(烤紅)、紫竹、斑竹(湘妃竹)、羅漢竹等,也有用紅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作杆的,更顯華貴。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工序

各類毛筆的製作都須經過選料、除脂、配料、梳洗、頓押、卷頭、揀齊、扎頭、裝頭、幹修、粘鋒、刻字、掛繩等工序。

概括起來則俗

稱“水盆”(在水盆中操作的工序)和“幹活”(裝頭、幹修等無水工序)兩大工序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水盆工序是決定毛筆用途和質量的關鍵,

筆頭要求達到尖、齊、圓、健

(史稱四德)。

尖係指筆鋒要尖如錐狀,利於鉤捺;

齊指筆鋒毛鋪開後,鋒毛平齊,利於吐墨均勻;

圓指筆頭圓柱體圓潤飽滿,覆蓋毛均勻,書寫流利而不開叉;

健指筆鋒在書寫繪畫時有彈性,能顯現筆力。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毛筆的裝潢是“幹活”中的後期工序。

包括筆桿刻字、刻畫、浮雕、漆畫、鑲嵌、掐絲、加筆頭碗、尾頭、掛繩等,體現毛筆的富麗典雅,有些附件還起到加固筆桿的作用。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毛筆分類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來分。

古人稱毛為“毫”,所以一般筆管上都刻明是什麼毫,那意思就是用什麼毛做的。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按製作原料性質,主要可分為羊毫、兼毫、狼毫、紫(兔毛)毫、雞毫五大類。五類中,又有軟毫與硬毫之分,羊毫、雞毫屬於軟筆,狼毫、紫毫屬硬毫,兼毫則指兼有軟硬毫的特點。

從所寫字的大小上論,又有小楷、中楷、大楷、條幅、提鬥等稱呼。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清乾隆年 黑漆描金壽字管紫毫提筆

毛筆

朝代發展

對於毛筆的形狀和筆頭的原料是隨著朝代的更替而逐漸變化。

秦漢

漢代的筆與秦代相比,相差不多,但筆桿稍長一些,都不少於20釐米,而且尾部都削得尖尖。這是因為,漢代官員到朝廷上奏事,常將未曾用過的筆的尾端插在頭髮裡。這時的毛筆,所用的毫毛,以兔毛為主,比秦代的鹿毛和羊毛要好得多了。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西漢毛筆

唐宋

唐代的毛筆筆鋒硬而短,兒乎成為三角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盛讚這種筆是“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這是因為唐朝和唐朝以前,桌椅還不很普及,寫字的人要跪坐在席子上,在矮小的几案上書寫,必須懸起臂肘,長而軟的筆鋒不好運力。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唐代雞距筆

宋代以後,人們寫字才伏在桌子上,所以筆鋒便發展為軟而長。當時,以宣州(今安徽立城)所產毛筆最為著名。宣州還出現一制筆的專業戶,如有一家複姓諸葛的,便世代以制筆為業。詩人黃庭堅得到一管諸葛筆,欣喜若狂,說它是“千金求買市中無”。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南宋毛筆

元代

到了元代,浙江湖州、嘉興一帶的制筆業異軍突起,宣筆的顯赫地位被湖筆代替。湖州早就有制筆業,尤以善璉鎮為最。湖筆雖採用紫毫、狼毫、雞毫、羊毫,但主要材料是羊毫。由於羊毫價廉易得,所以為湖筆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湖筆

明清

到了明清,隨著書畫藝術的發展,毛筆製作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根據書法、繪畫的需要還創新出了揸筆、鬥筆、聯筆、提筆等書寫特大字的大型筆,以及蓄墨較多的長鋒筆等新品種。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明宣德年黑漆描金雲龍紋兼毫筆

不僅講究實用,而且更注重工藝裝飾,創新了兼毫制筆,即利用更多種不同效能的毫互相搭配使筆毫軟和圓健、揮灑自如。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清乾隆年 竹雕靈仙祝壽管紫漆鬥紫毫提筆

而湖筆自元代後在我國諸多名筆中,幾百年來,一直保持其佼佼者的顯赫地位,並與徽墨、宜紙、端硯,並譽為“文房四寶”。

【文化分享】一紙江山一筆成,毛筆的歷史脈絡

“治世之功,莫尚於筆”,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了毛筆,

萬物之形、自然之性才能被記錄下來。

縱有聖人之心,非筆而不能宣。

毛筆,作為一種寫作工具,

對文化、藝術、文明的傳承

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