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活都是逼出來的: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好生活都是逼出來的: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我有個哥們裸辭了,到現在已經六個多月了,也找不到工作,天天就是混,完全不想投簡歷和麵試,心裡充滿了恐懼。

想當年我也曾經裸辭過,當時有一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的快意,幻想著自己跟李太白一樣“天生我才必有用”,立刻就會被伯樂賞識。

然而事情的走向並沒有那麼理想,被現實打擊之後,留給我的就是一陣空虛,沒了工作,就意味著只能花積蓄,家裡沒有礦,難道坐吃山空嗎?

沒過多久,我就找了一份工作,老老實實地上班去了。

我一直都屬於不會摸魚的人,不是我不會偷懶,而是我擔心偷懶帶來的快樂,會讓我喪失了鬥志。

偷懶這個東西,是很爽的,畢竟人的本能是最好不動,而工作通常都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行動,去消耗自己的能量——也就是我經常說的“逆荷爾蒙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並不是這麼想的——能混一天是一天、舒服一秒是一秒,拿著公司的錢“帶薪拉屎”,或者是出差的過程消極怠工,感覺自己賺大了。

我做營銷總監的時候,我的老闆提醒我說:很多員工在出差的過程中,睡到自然醒,然後再考慮要不要去拜訪客戶,你要盯著點!

說白了,這種人就是打著出差的幌子,跑出去外面逍遙了,畢竟留在公司,還有電話量的考核,外出訪客,還可以編一套拜訪記錄,來糊弄領導。

我當時單純地想:這事兒應該不可能,誰會糊弄自己呢?

後來業績一出來,就知道哪些人是真的出去逍遙,哪些人是真的在跑客戶了,因為結果不會陪我們撒謊。

職場當中,人的型別有三種,分別是“自燃型”,“可燃型”和“阻燃型”。

“自燃型”的人極度自律,做什麼事情,都有清晰的目標,有自己的規劃,很少需要外界的刺激,這樣人的人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很多的老闆和高管,基本上都是這種型別的人。

這種人還需要打卡嗎?需要公司監督嗎?完全不需要!人家的工作是給自己乾的。

通常這種人在工作之餘,會去健身、社交和陪伴家人,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有著較大的選擇餘地。

人家還沒離職,都有好多獵頭虎視眈眈了,找工作是“選擇的問題”,不是找的問題。

但是坦白說,“自燃型”的人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可燃型”。

“可燃型”的人,領導安排什麼,就去做一下,領導沒安排什麼,就歇著不做。

這種人選對了事業和團隊,就能夠做出不錯的工作成果;沒有選對,就跟著大環境混,我這個朋友就有點類似這樣的人。

他在職的時候,沒想過自己到底要什麼,離職的時候,更沒想過自己要什麼,現在進入求職階段,仍然沒想清楚這個問題,他的腦子裡是沒有目標的,更缺乏具體的校驗標準。

這樣的人在工作當中,沒什麼主見,生活當中,也缺乏自律,間歇性努力,時常性放棄,給自己設定一個宏大的目標,早上起來,這事就忘了。

更可怕的,是“阻燃型”的人。

這種型別的人,對工作是完全沒要求的,安排給他的工作,不但做不好,還一堆藉口。

平時休息,除了逛街,就是煲劇,要麼就到網際網路上去罵人,活著的意義,就是阻礙自己和別人過得更好,滿嘴跟口臭一樣的抱怨,讓人望之生畏。

這樣的人通常是沒什麼自由的,只能“湊合活著”,對他們來講,所謂的自律,完全不存在,隨心所欲,難道不香嗎?

我認識的“自燃型”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有著不錯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很多人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相反的,那些“阻燃型”的人,常見的狀態就是滿嘴抱怨,對什麼都不滿意,卻不願作出任何改變,他不“湊合活著”,簡直都沒有天理。

會不會有一天,“阻燃型”的人,變成了“可燃型”,甚至是“自燃型”呢?通常沒有大的人生變故,是很難發生改變的。

自己逼自己,是苦與累的問題;別人逼自己,是生與死的問題。

不做自己的主人,就只能一直在底層掙扎,你說是不是?#明少早說##凌雲觀職#

好生活都是逼出來的: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