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54歲的上海護工陳阿姨,從業二十多年,對於有朝一日能成為網紅,是夢裡都沒有出現過的想法。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幾個月前,陳阿姨接了一個照顧大腿骨折的老太太的活。這位老人家88歲高齡,又患有認知障礙,經常不配合醫生的治療,這讓家屬和醫護人員都相當為難。

幸好有陳阿姨在老人身邊,經過她專業耐心的看護,最終所有的事情得以順利完成。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老太太的兒子朱先生很感動,就將陳阿姨的故事寫成文章《護工陳阿姨》,發在了公眾號上。

這不‬,陳阿姨就火了。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聞晚高峰》報道,

至2019年末,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54億人,佔總人口的18.1%。民政部2020年3月的資料顯示,全國有200多萬老人入住在約4萬個養老院,但工作人員只有37萬,其中真正的護理員只有20多萬。與此同時,一個護理員平均要服務近10個老人。

這些官方的資料,揭示了護工嚴重短缺的事實。一方面是醫院、養老院需要護工,而另一方面是護工的嚴重不足。

養老護理員何苗苗說:“我的同學朋友沒有人選擇這個行業的,一是接受不了,二是覺得這份工作很丟人。”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養老護理員老石說:“工資太少了,在北京,幹別的行業一個月能拿個五六千工資,而我們活也很累,就拿個三四千。”

是啊,工資低,沒有面子,工作辛苦,社會地位低,不瞭解養老行業等等,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但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因素,我覺得還有幾個原因: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1. 長期分居,夫妻生活得不到保障。

因有家裡長輩住在養老院,所以平均一個月左右會過去看望她。上月末去探望時,發現老人的情緒不太好。問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經常照顧她的護工小胡回老家了。

我家老人生活可以自理,平時小胡也就幫忙打個水、熱個飯、拖個地,再有就是三天洗一次衣服。她一個人管8個這樣的老人,事情瑣碎些,算不上很辛苦,晚上基本能睡整覺。她人很和氣,脾氣好,經常樂呵呵的,已經在養老院做了3年了,老人都喜歡她。可是長期的夫妻分居,讓40多歲的丈夫意見很大,多次要求她回老家。終於這一天到來了,畢竟家庭的和諧穩定更重要。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國人都羞於談性和生理需求,總會有意無意的去忽視這個問題。

我看了很多官方的和私人的關於護工短缺,流動性大的報道和文章,沒有一篇提到這個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問題。

作為高階動物的人,自然有Ta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求,我們也應該遵從這種自然規律。

從丈夫和孩子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完全可以理解,並且也支援她這樣做;可作為服務的物件和單位,確實是很無奈。培養一個成熟穩定的護工不容易,半途而廢的例子實在太多,流動性大也是護工隊伍的特點之一。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2. 工作環境不好,休息時間少。

一般來說,家裡有長期臥床老人的房間總會有些味道。由於臥床,少有主動運動,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比較慢,俗話說的“老人味”會重一些。而在一般養老院,很少有單人房,雙人、三人、多人的房間佔多數,試想一下,幾個臥床的老人長期在一個房間裡,工作環境確實有點嚴峻。

而另外,護工的休息時間很少,每個人都有固定的老人要照顧,所以經常是一個月才有一二天外出購買必需品的時間。而且護工通常睡摺疊的小床,晚上開啟,放在老人床邊,早上早早起床,收起來放角落裡。

有醫院陪床經歷的人,都知道睡那種小床的滋味,長期如此,感受可想而知。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3. 工作體驗差,傳統觀念不容易接受。

記得看到過一篇文章,護工小李沒有繼續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是因為受不了同一房間的老人這個在吃飯,那個要大便。臥床的老人吃喝拉撒睡幾乎全在床上,這種事情就難免會發生。小李說,我可以克服房間氣味的問題,可看到一個在大口吃飯,隔壁床上的那位在面紅耳赤地大便,我一下子就崩潰了。

的確,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克服的心理障礙。另外還有件難堪的事情,就是女護工給男老人洗澡。由於男護工太少,所以這種情況相當普遍。護工小李的老鄉就是這樣被嚇退的,僅僅堅持了二天,就不辭而別,後來才告知小李原因。

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尤其是護工沒有經過正規的醫學培訓,突破不了性別障礙

。而且很多人對養老行業缺乏瞭解,造成了“原來是這樣”的後知後覺,因此,也成為了養老院留不住人的原因之一。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4. 工作不受尊重。

曾經看過一個採訪節目,片中的養老護理員說著說著就泣不成聲。的確,在世俗的眼光裡,這是個伺候人的下等活。老人家屬隨意指揮Ta們幹這幹那,有時候還說些侮辱性的話。被採訪的養老護理員說:“幹我們這行的入行門檻低,文化程度不高,大多來自偏遠不發達地區,年齡也大,可我們也是經過正規培訓,拿了上崗證的。我們的工作又苦又累,靠自己的勞動掙錢養家,就不能給我們最起碼的尊重嗎?”

在一個文明成熟的社會中,職業不分貴賤,都應受到尊重。護工的辛勤付出,也是對社會進步的貢獻,Ta們需要有更多的職業成就感和尊嚴感。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就像護工陳阿姨,她的“網紅”光環都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熬出來的

。老人的兒子說,陳阿姨照顧他媽媽,比他這個做兒子的都上心。陳阿姨的辛苦付出,換來了患者家屬的真心感謝。

而這種相互理解和尊重,是病患和護工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

的確,這是一種普通的僱傭關係。

可你照顧老人時的細心,說話時的語氣,洗澡時的輕柔,餵飯時的耐心,無不體現出你的有心。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這也是一份需要愛心的工作。

作為養老院的護工,經常會照顧那些老年痴呆或者記憶力減退的患者,Ta們或有暴力傾向,或因多年患病脾氣極差,或一些固有的習慣讓人無所適從,或家屬愛吹毛求疵等等,這些因素無不提示,

這份工作很不容易,沒有足夠的忍耐力和責任心,是堅持不下去的。

而醫院的護工呢,相對來說看護的患者流動快,薪水也會高一些,但勞動強度也會更大。抱著患者上下病床,再推去各個地點做檢查;每天幾小時按摩萎縮的肌肉,活動僵硬的關節;觀察患者的尿量、便量及顏色,留意Ta們的精神狀態;安撫狂躁的患者,時不常身上還要挨幾下;

連續幾夜不能好好睡覺,因為病人不想或不能睡,就只能一起熬著,還不能發脾氣。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眾所周知,讚美醫護工作者(醫生和護士)的詩篇和文章,隨意上網一搜,鋪天蓋地;可作為工作在醫院,以醫院為家的幾十萬護工,卻少有文字著眼於Ta們。

是Ta們的工作不夠重要?還是工作性質算不上有檔次?抑或Ta們的崗位可有可無?不被尊重、被邊緣化的現象,不應該發生在護工隊伍的身上。

他(她)們是陪伴,也是“守護者”。大部分護工都是長年累月遠離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陪伴在我們的親人身邊。Ta們沒有白天和黑夜,生物鐘完全跟著護理物件的節奏調整。

一方面,Ta們是我們請來的護工,另一方面Ta們更像是我們的親人,代替忙碌的兒女盡孝道。Ta們值得我們真心地說聲“謝謝,您辛苦了!”

54歲的護工陳阿姨一不留神火了,說說護理員的那些事

護工那些“眾所周知”又“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