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圖一 傅山《隸書張說恩制賜食五言詩軸》綾本 143x48cm 山西晉祠博物館藏

釋文: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知國政,講易見平心。 位竊和羹重,恩叨醉酒深。載歇春興曲,情竭為知音。傅山。

新意別出法秦漢 ——傅山隸書軸

楊吉平

傅山隸書的成就在其篆書之上。他強調高古,強調將字寫活,他在《霜紅龕集》中說:“所謂篆隸八分,不但形相,全在運筆轉折活潑處論之。俗字全用人力擺列,而天機自然之妙,競以安頓失之。”明人隸書,取法非出漢碑,源頭是唐隸。明代的書家,如沈度、宋璲、李東陽、文徵明、周天球、王鐸等都能寫隸書,但共同的缺陷是不學漢碑,格調不高。如文徵明的隸書,側鋒橫塗,起筆收筆皆作尖頭狀,筆畫線條是楷書作派,枯瘦單薄,了無古趣,章法過於排布,狀如運算元,毫無天機自然之趣。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傅山隸書的過人之處是能上法秦漢,以篆籀筆法作隸書。傅山習隸,在《傅山全書》卷一的《吾家三世習書》一文中有載:“至於漢隸一法,三世皆能造奧,每秘而不肯見諸人,妙在人不知此法之醜拙古樸也。吾幼習唐隸,稍變其肥扁,又似非蔡、李之類。既一宗漢法,回視昔書,真足唾棄。”《傅山全集》中曾提到《曹全碑》、《淳于長碑》(即《夏承碑》)、《郭有道碑》等。傅山的子侄及孫輩學過《張遷碑》、《梁鵠碑》、《孔宙碑》等。傅山在清初也經常出去訪碑,其由唐碑轉學漢碑,取法範圍不囿於一碑乃至數碑,廣收博取。傳世的傅山臨《曹全碑》墨跡,圓勁渾厚,直追漢人,相形之下,明末清初許多文人的隸書枯瘦拙陋,才是“真足唾棄”。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傅山隸書,一種是墨跡,一種是刻碑。墨跡運筆,轉折自如,字形變化豐富,筆意濃郁、自然生動,無漢隸之規整,而有漢隸之古雅。其中雖未能徹底擺脫明人作隸習氣,但古拙之氣則為明人所無。這種古拙、古雅的氣息,也表現在筆法、字形上。

傅山隸書軸(如圖一),用筆簡明,恪守中鋒,有金石韻味。結字多取篆書結構,增強了隸書的古氣。章法參差錯落,字形大小變化自然,有行書的韻味。傅山隸書中透出的文氣,也為一般書隸者所不及,傅山的碑刻隸書比他的墨跡規整。75歲所書的《不為大常住勖哉之碑》,是傅山隸書中較好的一件。全碑通體神完氣足、一氣呵成,用筆精到,字形端莊,線條纖勁圓潤,字形優美秀潤而不失古樸,其中有眾多的古文奇字,基本擺脫了明人隸書習氣,靠近漢碑風神。在隸書創作領域中,傅山是明末清初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隸書在他手中柳暗花明,清代隸書的復興也要重重地寫上傅山的大名。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附:傅山 《各體書冊》冊 紙本 29cm×15cm×2×12 山西省博物院藏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釋文: 【出處】作品掃描自《傅山書畫精品展》(嶺南美術出版社)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

新意別出法秦漢——傅山隸書軸(並附其《各體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