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耀意:我和我身邊出家的90後

對於一起學佛的居士而言,有第一個人走出這一步,還是會對剩下的人有影響和觸動。他們會看這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是艱難、糾結,還是容易、堅定。總之,我這一步走過去之後,也就有了像悟引法師、妙發法師、界行法師這些身邊同齡的90後,甚至00後一起出家。

——耀意法師

山僧耀意:我和我身邊出家的90後

耀意法師

雲居山的夜霧很濃,此時還是行者的惟寬(耀意法師在家時的法名,下同)決定連夜出逃。

面對直接找到寺院的父母,惟寬非常恐懼,擔心被“綁回去”。在慌亂中,惟寬行李也來不及收拾,徑直逃下山。出了趙州關後,為了能連夜下山,不惜出高價坐車。在顛簸的路途上,惟寬的內心是矛盾的——既有遠離俗世的決絕,又擔心“爸媽都不怎麼會開車,如果半夜來追我,出事了怎麼辦?”

從真如寺“逃往”蘆花庵,先是夜車下山到永修縣城,再坐動車到九江,接著從九江打的到黃梅,最後又步行十幾里路才能抵達。此時離父母已經有200多公里,這是能夠讓惟寬稍微安心的距離。拿起手機,惟寬給父母發了條簡訊:“我已到蘆花庵,你們晚上就住真如寺,不要跟來,明天我在蘆花庵等你們。”

此番輾轉,似乎讓惟寬的內心更加堅定,他開始學會面對。

現如今,已經於老祖寺出家的耀意法師,除了每日嚴持戒律、深入經藏,也積極地讓自身成為一座橋樑,聯結社會青年和正法道場。每逢週末或者節假日,都會有許多大學生來到寺院,一邊聆聽法師的開示,一邊體驗僧人的生活。距離感消除,神秘感褪去,人們也就願意去真正瞭解和正視佛教。

雖然日子非常忙碌,但耀意法師覺得很開心,“其實我個人最大的喜悅還是能幫助到更多的人”。而且,父母那邊也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

山僧耀意:我和我身邊出家的90後

老祖寺

談及父母,此時的耀意法師引用了禪宗的一個觀點:“要真正敢於面對自己,敢於面對現前的境界,這是禪宗所要的心不由境轉,心能轉境的一個開始。”

以下為採訪正文:

鳳凰網佛教:最早是何時接觸佛教的?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耀意法師:

首次接觸佛教是高中上課時偷偷看課外書,那本小說上有《心經》,當時覺得很有道理,就背了下來。最有觸動的一句是“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你自己關心的,就會變成自己的恐怖,這個很有意思。

當時我感覺佛教是很高深的,所以看看佛經,可以在同學間炫耀,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高中時期看佛經除了興趣,更多就是這個因素。

如果再往前,小時候我表哥得了一種醫院無法確診的腹痛,當時姨母帶我們去一位“大神”家,要我們去禮拜觀音菩薩,然後問我們是否看見了佛菩薩。

當時我很反感,覺得一種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不應該這麼淺薄,不應該是這樣。現在回憶起來,也是一個緣起。

鳳凰網佛教:在大學期間,做了哪些與學佛相關的事?

耀意法師:

大學期間,我正式深入瞭解佛教。

首先,我找到了師法友團隊,先是多寶講寺的“萬善學佛小組”,然後是黃梅蘆花庵。依兩個道場的法師,受了三皈五戒,然後從皈依、五戒開始,對《菩提道次篇廣論》《大乘五蘊論》《大乘百法明門》等經典有基本的學習。在蘆花庵打了幾次禪七,學會了叢林的基本規矩。

至於說做了什麼事,幾年時間做的事情當然很多。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大二時發的一個願。

當時去過幾次蘆花庵,覺得庵裡道風非常好,師父們持戒精嚴,一心向道,而且特別包容、照顧居士。因此,我大二的時候發願要把所有有緣的人都帶到蘆花庵,接觸正信的佛法。

因此,大學本科這幾年時間,所有的小長假,所有的寒暑假幾乎都留給了自己的這個願。先後也有五六百個大學生,跟我們一起去了蘆花庵。

我的本懷不是讓所有的人都出家,讓所有去過寺院的人都成為佛教徒,只是為了告訴他們:還有一群人,在山裡面保持著這麼純真、這麼禪意,那麼寧靜、那麼祥和的生活。你不一定要成為一個佛教徒,但至少對佛教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我們在外面看見一些負面的新聞,我們就能有更好的抉擇能力。

因此,我大學期間帶同學們去蘆花庵時,首先會有傳播佛法的安排,我們會請蘆花庵的住持師父宏用法師或者是班首師父開示,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法理。

多的時候是帶他們去玩,怎麼玩呢?讓他們去體驗大自然,體驗寺院的生活,去聽聽風雷鼓,撞撞鐘,一起下地採茶,一起去山上找隱士,一起去看美好的風景……這樣的話,他們對三寶和寺院就有一個美好的印象,回憶起來,第一反應是快樂,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種下了這個因,哪怕他們這輩子都沒有進入佛門,但總會有這麼一個種子在心裡。

山僧耀意:我和我身邊出家的90後

耀意法師和同學們

鳳凰網佛教:周圍的人如何看待你學佛這種行為?

耀意法師:

最直白的看法,就是看見一個信佛的人,他們可能會認為,你變得樂於助人了,好說話了,責任感強了。當然也有負面的,會覺得你迷信,迂腐落後等等。但是親近的人,慢慢就都接受了你是佛教徒這個標籤,從而開始護念。比如我很早就持酒戒,他們就會幫我解釋,或者是聚餐不點酒,或者是當別人要求我喝酒時幫我出面解釋。慢慢地,在大家心裡就變成了一個稍許有趣的人,因為這個社會不是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的。

在身邊人都知道你是佛教徒的情況下,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和日常的三觀,或者行為方式,也就代表了佛教的形象。如果你信佛的同時,讓身邊的人覺得你越來越好,越來越善良,或者讓別人覺得佛教徒就是一個很正面的形象,那麼這本身就是在弘法,也是在維護佛教的形象。如果說你信佛之後,沒有去了解正法和教理教義,而是封建迷信,或者做一些大家覺得很迂腐很落後的事情,別人可能就會對佛教有負面的認識。

鳳凰網佛教:你一路學佛並最終出家,你覺得會給周圍同齡人帶來影響嗎?

耀意法師:

其實對於同齡人的影響,我自己的定義是以橋樑為主。我可以做一個橋樑,讓身邊的人透過我,能親近正法道場,親近那些出家時間很長、持戒精嚴、禪定功深,而且有一定知見,能夠代佛宣法的法師,這就是一個橋樑的作用。

說到對身邊人的直接影響,就是跟他們想象中的電視劇或小說裡的出家人不太一樣。我這樣一個活脫脫的出家形象,讓他們對三寶更加親和,沒有那麼多距離感,也就是更接地氣,不讓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中的和尚。

對於一起學佛的居士而言,有第一個人走出這一步,還是會對剩下的人有影響和觸動。他們會看這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是艱難、糾結,還是容易、堅定。總之,我這一步走過去之後,也就有了像悟引法師、妙發法師、界行法師這些身邊同齡的90後,甚至00後一起出家。

他們可能都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沒有勇氣、或者魄力走出這一步。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把自己的腳伸出去了,後面的人就覺得好像也沒有那麼難,他們也就敢伸出自己的腳,

這還是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

鳳凰網佛教:出家前最大的掙扎是什麼?

耀意法師:

出家前最大的掙扎是自己的懦弱和執著,就是一直不敢面對。

因為當我們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必須要舍離,必須要割捨,甚至是有點殘酷的隔絕。這個時候就會知道自己的懦弱,哪怕我們在心裡很確定出家是一件好事,是一個能夠自利、利他的事情,但當我們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時,就會怕麻煩、怕費工夫。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懦弱、自己怕麻煩,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自己的問題。

所以如何面對自己,就是一個課題。能夠面對自己,就能夠接受這個不完美的自己,這是改正的開始。我出家之前,先在雲居山發心出家,爸媽找過去之後我不敢面對,連夜從雲居山上逃跑了。後來在老祖寺出家的時候,爸媽也來了。那時,師父告訴我,以前古代的禪師、祖師出家,找個深山躲起來,交通不便、資訊不便,幾年之後,爸媽又有了自己的小孩,就不去找了。但現在不一樣,現在爸媽不找到你是不會罷休的,所以解決辦法就只有面對。透過面對,即使家人還是反對和不支援,但至少慢慢開始接受這個現實。

所以,要真正敢於面對自己,敢於面對現前的境界,這是禪宗所要的心不由境轉,心能轉境的一個開始。

鳳凰網佛教:出家後最大的喜悅呢?

耀意法師:

其實我個人最大的喜悅還是在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有這樣一個身份,可以真正去建立一個青年和正法道場的聯絡。其實我一直想做的,就是做好這一座橋樑。社會的青年、在校的學生想接觸瞭解寺院,想了解佛法,我們能夠像橋樑一樣把兩邊連線起來。出家眾這個身份更加方便於做這樣的橋樑。同時,個人的修行上,我對於戒律一直很感興趣,也很敬仰那些發心學戒的祖師,所以能有可以深入學修戒律的身份,也很開心。

鳳凰網佛教:能否講一下剃度那天的情景?當時有怎樣的心理變化?

耀意法師:

因為我當了很長時間的行者,後來又變成形同沙彌,加起來大概半年的時間。對於我這樣的急性子,時間已經挺長了,所以已經沒有那種興奮、喜悅或者大家可能想象的中大獎一樣的感覺。

我出家本身就是一個很理性的狀態,理性地衡量出家和在家哪一個對佛法、對社會的貢獻更大。我個人覺得是出家,然後我就選擇了出家,

本來就是一個很理性的想法。

我剃度的時候也很理性,想著要把這個戒持好,要把這個衣服穿到老,要把這個使命完成。

山僧耀意:我和我身邊出家的90後

耀意法師詞作

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個人覺得到我們這一代,就是佛法如何現代化,如何接引現在的人。在這個大家越來越向外攀染的時代,解決現代大眾的實質需求,解決一部分社會群眾,至少是信教群眾的實質需求。我覺得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之一,然後再重新提倡佛陀時代的戒律教法,革除一些我們漢傳佛教明清以來的積弊。“如何把這個工作做好”,剃度的時候我很理性地在思考這個問題。

鳳凰網佛教:出家前與出家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耀意法師:

頭髮變短了,還變短了挺多,本來頭髮還挺長的,穿著衣服也不一樣了。

從內在來說,首先是知道了自己挺沒用的。在家的時候自我感覺相當良好,覺得自己特別優秀,各方面都挺強的,肯定能輕易的做出一番事業。出家之後就發現自己處處都不足,尤其是和師父、師兄們比,自己在寺院裡面一直屬於拖後腿的那一種。修行的時候也不是很得力,做一些常住的事務也不是很得力,經常幫倒忙。

真正出家之後,透過叢林生活,降服了一點點我慢,懺悔了一點點業障之後,懂得佛法的教理怎麼在實踐中運用,這個是出家之後比較大的收穫。然後是作為出家人的責任感,一種護法護教的責任感。覺得傳播正法、弘法利生是家務,是這種責任感的生起。

鳳凰網佛教:為何選擇在老祖寺出家?

耀意法師:

根本原因就在於因緣。因緣和合,這裡剛好就是一個出家的地方。其實我出家前沒在老祖寺這裡住過,跟師父沒有說過話。最開始的因緣是有一次到老祖寺遊玩,當時抱著個西瓜送到客堂。這個時候看見老祖寺門口的湖邊有兩位法師,我就抱著一個西瓜撲通撲通地跑過去,往那位穿黃衣服的比丘師父一遞,旁邊的沙彌師父趕快一接,我當時就想這肯定是一個大比丘,不然隨侍的師父怎麼接的這麼快。

後來才知道那就是我師父崇延法師,就是這麼一個西瓜種的因緣福報。

鳳凰網佛教: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你身邊出家的同齡人嗎?

耀意法師:

首先是我大學的一個同學——蘆花庵的悟引法師,我們在學佛路上經常互相影響。她是在蘆花庵出家的,比我大一歲,好像是95年還是94年,我也記得不太清楚了。她的特點就是特別乾淨,特別慈悲,而且特別無我利他。笑起來也很特別,無論到哪裡都是用笑容佈施,心量也特別廣大,一直把利益眾生看得很重,把傳承教法也看得很重。我記得悟引師曾經跟我說,她出家之後一次脾氣都沒有發過,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叢林裡住,多多少少也會磕磕碰碰,然而她一次脾氣都沒有發過,是挺神奇的。

還有那個很早就認識了的00後,好像是00年還是01年的,現在在西園律寺,就是界行法師。他是佛化家庭,佛化家庭出家應該比我們容易很多,但他出家跟我一樣,也是偷偷跑出來了。

還有妙發法師,現在在廣東佛學院。她出家的時候,她父親給她寫了一份信,我看了特別感動。然後她書法寫得特別好,是湖北美院畢業的。她的特點是特別穩,特別靜,跟我們這種風風火火的不太一樣。

90後的法師很多,像我們寺裡的耀傳法師,耀立法師,都是90後。耀傳法師是美國留學回來的,家裡條件很好,本著一顆“上求佛法下度眾生”的心來出家,做事嚴謹、認真,每天狀態都很平和。隨眾都隨得特別好,也沒有看過他有太大的情緒起伏。

耀立法師是童真入道,特別有才,現在是我們的維那師,經常會教導我們法器,對宗門這一法有很大的信心。寺裡還有耀解法師也是童真入道。除了我們寺裡,蘆花庵90後的法師可能有二三十位吧。

身邊同齡的法師真的非常多。就教內而言,講經說法肯定得長老們來做,但是做瑣事,做雜事,為常住服務,還是需要年輕的人。

鳳凰網佛教:目前90後的出家人越來越多,會給佛教界帶來哪些變化嗎?

耀意法師:

其實我覺得不是90後出家人越來越多,而是90後到了出家的年紀,到了慢慢可以獨立自主的年紀,所以應該叫年輕的出家眾越來越多。

十年之後可能關注點就是00後的出家眾越來越多,二十年之後10後出家眾越來越多,這都是一個現象。

佛法在這個時代必須要有和這個時代相應的人出去接眾。

比如說,我們都是在大學裡面學習過的,我們瞭解大學生現在的情況,瞭解大學生現在的想法,也瞭解大學的生活。這樣的話我們去跟大學生交流的時候就沒有障礙。

我們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前提,我認為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和”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要度一切眾生就要知道一切法門,一切世間和非世間的,如果有不知道的,可能跟有些人就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語言就不能夠很好地交流,就不能去接引他們。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出家,一定更方便接引年輕眾生的原因。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有共同語言,我們才好交流。

再者,就是我們這一批90後出家眾有獨特的屬性,我們都是在自然科學的教育下長大的,大多數人和嚴密的教理以及邏輯更相適應,和更早那一批談玄論道,很瀟灑玄妙的僧眾略有不同。隨著年輕的出家眾越來越多,法相的復興,戒律的復興就開始有苗頭了。

山僧耀意:我和我身邊出家的90後

耀意法師詞作

鳳凰網佛教:你覺得現在群眾對中國佛教有誤解嗎?

耀意法師:

誤解當然很多,像覺得寺院裡和尚是不是都是兼職,白天工作,晚上就戴假髮出去逛夜店?是不是工資很高?是不是聘用制?是不是不持戒律?是不是寺裡條件都非常好,富可敵國?諸如此類種種,而且都是偏向負面的。

其實這都是一個問題,就是社會群眾對教界不瞭解,對寺院生活不了解。我在前面的問題也提到,願意做一個橋樑,就是要讓大家瞭解,瞭解才是消除誤會的最好方式。

現代社會人人都是媒體,因此我們就要去接地氣,讓大家充分了解我們每天在幹什麼,充分融入到僧團生活,不必假裝高冷的形象。每一個身邊的人只要想了解,尊重我們的文化,尊重我們的宗教,都讓他們進來深入瞭解,都可以在寺院裡面住下。不僅僅是逛寺院,而是知道這裡一群人剃光頭,穿著奇怪的衣服,躲在深山裡面在幹什麼。人們只要知道我們在幹什麼,誤解自然就少了,所以還是要放開心量讓別人來了解我們。

鳳凰網佛教:目前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耀意法師:

肯定是從自己的修行開始,嚴持戒律,每天懺悔,深入經藏,然後慢慢養成自己的僧格,成為一個合格的出家人。這大概要花五年、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慢慢用佛的知見替換我的知見,慢慢用戒律化的生活來取代現在自我化的生活,完全依佛所說,亦步亦趨地前行,這是自己的規劃。從佛學的角度來說,可能還要以研究戒律為重,以後如果有福報因緣,也是想以弘揚戒律為重。

在接眾方面,其實說了無數遍,大家聽我講話都聽煩了:就是做一個橋樑,讓十方大眾都能進到寺院。住到寺院,能夠了解這裡面到底在幹什麼,這樣能夠讓大家消除誤會,拉近距離。

鳳凰網佛教:能否推薦一本書和一部電影?

耀意法師:

大家可以看看奧黛麗-赫本的一部電影,叫《修女傳》。這部電影有很多對宗教的思考。

關於書,我推薦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因為道心的養成還是要多看高僧大德的傳記,古代一些傳記是用文言文寫的,我們現代人不完全看得懂。而現代的傳記可能是一些居士寫的,有些不是太如法。倓虛老法師的這本《影塵回憶錄》就很好的,記載了民國很多高僧的行儀,也比較如法。

鳳凰網佛教:是否有設想過,假若沒有出家,現在會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

耀意法師:

其實我本科畢業之後考了研究生,雖然沒有考上自己想考的專業,但是可以調劑。如果選擇調劑,現在可能會跟著一個不太滿意的導師或者專業,過自己還算滿意的生活。

山僧耀意:我和我身邊出家的90後

暮鼓

我曾經考了教師資格證,也去參加過農村義務支教教師的考試。所以要說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其實還是會跟讀大學的時候差不多,有黑業和白業,有善業和惡業,

可能被煩惱所控制,也儘自己所能做一點點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一個不是太好,也不缺煩惱的生活。

臨江仙

一別俗世輕雲散,廿載不留煙塵。

回首一笑溫情意,

禪亭冬後進,道心是秋筠。

此身今日稍得安,蓋世名皆贈。

梵音千曲經千聲,

丈夫行處是,念念皆眾生。

——山僧耀意

佛曆二五六一年臘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