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端午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可是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不同地方,端午節風俗習慣也不一樣,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語文課本里,其實也藏著很多有意思的端午習俗。

Part。01

甜粽子與鹹粽子,哪款是最愛?

沒有粽子的端午節,是不完整的。

可是到底是吃甜粽子還是吃鹹粽子呢?開來看看吧。

「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甜粽子有紅豆粽、蜜棗粽,愛吃甜口的人總是嫌棄肉粽的口味重;而鹹粽子有鮮肉粽、蛋黃肉粽,愛吃這款的人也每每嫌棄甜粽的口味寡淡。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甜粽子也好,鹹粽子也罷,好吃才是王道。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中,有《端午粽》這樣一篇文章,文中就有一位極具智慧的外婆,悄然解決這道讓人頭痛的難題。

文中這樣寫道:

“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除了紅棗粽,還有紅豆粽和鮮肉粽。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瞧瞧,多麼聰明的外婆,管你喜歡甜粽子還是鹹粽子,統統一鍋煮了。

軟糯彈牙的糯米,配上豐富的餡兒再包裹上粽葉的清香,美美地咬上一大口,簡直是人間美味!

那麼,你是甜粽黨,鹹粽黨,還是甜鹹通吃的“吃貨黨”?

「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Part。02

吃了鴨蛋,才算過了端午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有當代作家汪曾祺先生寫的《端午的鴨蛋》。

汪老先生的家鄉在江蘇高郵,在這篇散文中,他就描繪了家鄉端午節的風俗,特別提到了家鄉的鴨蛋,對兒時生活的懷念,對故鄉的熱愛之情躍然紙上。

汪老先生說:“端午節,我們那裡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個,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裡,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麼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裡的鴨蛋掏出來,吃了。”

記得小時候,母親手巧,常蒐羅了家裡的各色廢舊毛線,手編成好看的蛋絡子。到了端午節,裝上鴨蛋,給我們掛在胸前,像是勳章一般。

據說給小孩子戴蛋絡子,含有祝福之意,祈禱一年中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可是現在,這些手藝早就不知道從哪裡學起,孩子們倒是與時俱進,開始在鴨蛋上畫臉譜,一樣玩得興致勃勃。

「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Part。03

你還記得那個跟端午最有淵源的人嗎?

要說跟端午最有淵源的人,那一定非屈原莫屬,如今我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為的就是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與政治家。

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下冊節選了郭沫若的歷史劇本《屈原》,講述了屈原一心報國,卻遭人陷害被罷官的故事。

讀劇本,仿若撥開歷史的迷霧,看到那個真實的屈原,他一心為國,憂國憂民,無奈卻鬱郁不得志,在國家破敗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屈原出生於名門貴族,但他沒有貴族子弟的囂張跋扈,反而很同情老百姓。

有一年遇到災荒,老百姓們吃不飽,不得不啃樹皮,上街乞討,小屈原看到了很是傷心。

有一天,他們家門前的大石頭縫裡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看到了都紛紛來裝米。

屈原的父親很是奇怪,後來才發現,是屈原把家裡糧倉的米偷偷背出來灌進了石縫裡。

父親沒有責罵屈原,只是告訴他:“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窮人,如果你長大後做官,把楚國管理好,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聽了父親的話,屈原自此勤奮學習,長大後入朝為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

人生總有爭流時,拼的就是出[粽]!

乘風破浪會有時,拼搏向上我少年!

「端午安康」課本里的傳統節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