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隨筆]謝靈運石壁精舍

作者/丁會仁 (北京)

[作家隨筆]  謝靈運石壁精舍

題記:“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謝靈運

在鄱陽湖上有一個叫磯山的地方,磯山佇立在鄱陽湖東岸,面前是浩瀚的鄱陽湖,西北是秀美的廬山,磯山遠遠地守衛著都昌的西門,與南山遙相守望,與鄱陽湖水交融融合,如一條蜈蚣精一樣,靜靜地躺在鄱陽湖畔,身旁緩緩流淌著一條河流,我們習慣性的稱之為西河,她彙集贛江、撫河、信河、修河、饒河五股來水,洶湧澎湃地湧向鄱陽湖。在西山靠近鄱陽湖的一邊,有一處景點“石壁精舍”,這是謝靈運在都昌的隱居讀書住處。

中國山水詩派的鼻祖謝靈運,祖籍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浙江會稽,會稽今天稱為會計,據考證,是現代會計的起源地。謝靈運出身於世家大族,從小聰慧過人。謝靈運的祖父謝玄是東晉名將,是著名淝水之戰的總指揮,名滿天下。謝靈運的曾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大家王羲之。謝玄十分器重謝靈運。謝靈運性格中有文人的自視清高,常常率性而為,經常得罪人,個性不太同汙合流,詩歌藝術往往被同行嫉妒。但是,他的藝術貢獻不可磨滅,他是中國第一個寫山水詩出名的詩人,是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山水詩是展示了山水之美,是我們喜歡的山水畫卷。山水詩產生於秀美的山水之中。

晉安帝元興元年(公元402年),十八歲的謝靈運襲封祖父謝玄的名號“康樂公”,義熙元年(公元405年)開始做官,義熙六年(公元410年)跟隨廣州盧循在都昌的左裡抵抗劉毅大軍,謝靈運首次到都昌,並在磯山的線雞壠築幡臺,作為參軍,謝靈運希望能戰勝劉毅大軍,可惜由於路途遙遠,被劉毅大敗,謝靈運兵敗逃回南京。義熙七年(公元411年),劉毅任九江都督兼南昌刺史。謝靈運上了廬山拜見心儀已久的慧遠大師,下廬山後坐船第二次到都昌。永初元年(公元421年),劉裕上位:謝靈運被降職,永初二年(公元422年),謝靈運辭官回鄉,坐船走水路經過鄱陽湖,途中第三次到都昌。謝靈運喜歡山水之間,厭倦官場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謝靈運經過都昌磯山時寫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表達詩人未忘情於仕宧。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謝靈運被貶至臨川,坐船由長江南下,經鄱陽湖再入都昌,寫下《入彭蠡湖》詩,鄱陽湖那時叫彭蠡湖。謝靈運文化人的氣質與官場格格不入,只是可惜了,“上躡風騷,下超漢魏”的山水鼻祖,被政治鬥爭扼殺。第二年,也即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謝靈運隕落於廣州。

謝靈運喜歡遊山玩水,並在山水之間寫下詩篇,寄情于山水,謝靈運大大豐富和開拓了山水詩的境界,是中國山水詩流派的先驅。謝靈運隱居在鄱陽湖期間留下許多詩篇。“石壁精舍”是謝靈運在鄱陽湖山水之間,與山的對話,與水的交融。謝靈運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中描寫他從住處出來,去鄱陽湖泛舟,好一幅幅動人的山水畫,好一派湖光水色詩篇。“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遊子忱忘歸。”“林壑做冥色,雲霞收夕霏。菱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已成千古名句。謝靈運作為山水詩的鼻祖,留下了許多燦爛詩篇,他的詩歌不僅超越了過去“淡乎寡味”,而且給予了詩的張力和添上了想象的翅膀。謝靈運,在詩意的世界裡,是山水詩的符號,是永恆的座標,是後來者的榜樣。李白一生十分崇拜謝靈運,他專門從潯陽來都昌叩訪謝靈運曾經隱居的西山,“謝公之彭蠡,因此遊松門。”“餘方窺石鏡,兼得窮江源”。李白在謝靈運曾經隱居的西山流連往返。李白是念念不忘謝靈運的,念念不忘西山的石壁,李白很多詩句中都流露岀來了。“閒窺石鏡清我心 ,謝公行處蒼苔沒。”李白此時此刻一定羨慕謝靈運,他也要學謝靈運,遊歷山水,做詩天下,浪跡天涯。

謝靈運隱居在鄱陽湖上的都昌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陶淵明,陶淵明祖籍是都昌人,在都昌做縣令,然後隱居在南山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襲封“康樂公”,康樂是今天的萬載縣,謝靈運是江西的一張名片。謝靈運生活在東晉時代,動盪於南北朝劉宋政權,耽於山水之間。謝靈運隱居於鄱陽湖東岸的磯山,精心建了一座“石壁精舍”,置身於浩瀚的鄱陽湖山水中,創意了獨特魅力的山水詩境。

山水是謝靈運的世界,在謝靈運的詩歌中翻江倒海。謝靈運既是一個山水玩家,又是一個山水的書寫者。從此,山水詩和謝靈運在一起,開闢了詩歌新天地。

作者簡介:丁會仁,博士,獨立作家,學者,暢銷書作者,高階會計師,高階經濟師,多篇作品發表在《人民日報》、《新華網》、《作家網》和《作家》等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