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傳統插花有沒有技法體系

從宋代以來,中國傳統插花一直約定俗成統稱為瓶花,

瓶花技法傳承即是中國傳統插花的技法傳承

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瓶花沒有技法體系,沒有構型原則。即使有人談中國傳統插花,也多是借鑑日本和中國臺灣的相關論述,並沒有觸及到中國瓶花的根本。前賢對此也沒有確切的論述。

明代張謙德《瓶花譜》認為“幽棲逸事,瓶花特難解。解之者,億不得一。”

在所有文人雅事中,如品茶、彈琴、寫文章、作畫等等,

瓶花是最難的

,一億人裡面沒有一個能夠了解瓶花的。這說明瓶花對侍花人的要求非常高。明代高濂談到了瓶花的技法,但並沒有展開論述,只是從審美的層面提出了瓶花的構型原則。

“四時花紀,俱堪入瓶,但以意巧取裁。”“幽人雅趣,雖野草閒花,無不採插几案,以供清玩。但取自家生意,原無一定之規,不必拘泥。”《四時花紀》裡談到的花都可以插到瓶子裡,如何插,插成什麼樣子,取決於插花人的“意”和“巧”,有雅趣的文化人,野花閒草都可以拿過來插花。插花取的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覺得怎麼好看就怎麼插。

當然,你覺得好看,別人不覺得好看,說明你的修養不夠;你覺得好看,別人也覺得好看,說明你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審美,已經契合了傳統文化的審美。這是

立足於傳統文化教育背景中的“幽人雅趣”

,對日益遠離了這樣的文化背景的當代人來說,“自家生意”往往變得難以捉摸,如何尋到契合於傳統文化審美中的“自家生意”,成了當代人首先要解決的課題。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徐文治老師侍花作品 蘇州博物館

中國瓶花技法究竟如何

在一千多年的瓶花史上,中國人是如何管束花枝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去傳統的瓶花史料裡去尋找,去探索黯然不彰的中國瓶花技法。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與插花技法相關的史料我覺得應該首推五代陶榖《清異錄》中記載的“錦洞天”:

李後主每逢春盛時,樑棟、窗壁、柱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

隔筒,即竹筒。密插雜花,可見此時插花的技法主要是密插,靠的是有一定空間的竹筒內花材本身互相支撐,以達到管束花枝的效果。

如果我們用廣口的盤子、盆、碗等容器,又該如何插花,怎麼把花豎起來呢?

這就講到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角——佔景盤。

郭江洲的「佔景盤」

郭江洲有巧思,多創物,見遺佔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筒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餘日不衰。

——五代·陶榖《清異錄·佔景盤》

郭江洲生平不可考,據陶榖的記載,大概他生活在五代時期。

這個人有巧思,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發明家,他獨創了很多有趣的東西。陶榖見過他創制的佔景盤——為插花而發明的廣口的盤型花器,它是

瓶花史上第一件專門為插花設計的花器

在佔景盤之前,甚至在此後,瓶花花器的主體還是借用現有生活器具,獨立用來插花的花器是從佔景盤開始的。佔景盤

不僅僅是花器,它還是有意識控制、管束花枝的花器設計

,在它的設計中體現了郭江洲的插花技法,那就是把花材插在直立的管子中,從此花材不需要靠彼此的支撐就可以挺立起來,為後來的瓶花構型提供了技術的支援。

從此開始,中國插花就有了管束花枝的技法,

這一創舉影響了此後一千多年的插花技法

,被廣泛應用到了各種花器之中,可以不誇張地說,此後插花技法基本都是脫胎於此。

接下來我想從歷代遺存的花器例項來講後人對佔景盤管束花枝的技法繼承和發展,它又是如何從附屬於花器而慢慢獨立出來,變成單純的技法工具。

佔景盤獨立與變化

最直接的傳承例項是在盤中的運用。

在浙江出土了北宋時期的青瓷五管佔景盤。初期研究者一直把它定義為油燈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才認識到這其實是一件花器,它是直接模仿郭江洲的佔景盤,只是簡略了許多,數十細筒被簡化為五管,材質也變成了大眾更容易得到的瓷器,

從銅器到瓷器的材質的變化,說明了它的普及性,它已經從郭江洲的創物化到了大眾的日常插花實踐之中

。遺存實物裡也發現了南宋官窯多管佔景盤殘件,說明此時宮廷也在插花實踐中使用佔景盤。這一技法直到清宮還在使用,臺北故宮收藏的白瓷七管花插即是它的精緻體現。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宋·青瓷五管佔景盤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南宋官窯多管佔景盤殘件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清·白瓷七管花插·臺北故宮

在佔景盤出現後,其他的器具設計很快借鑑了郭江洲的創意

,把它和不同的器具結合,生產出了更具特色的獨立花器。

我們先來看五管花瓶的設計。五管器在南北朝時期即有留存,多是作為魂器使用,瓶肩五管多是象徵性的裝飾,不具備使用功能。北宋時期,大概是得到佔景盤的啟發,開始出現五管口徑加粗,直通瓶內的設計,明顯具備了插花的功用。北宋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還能看到從魂器向花器轉變的痕跡。臺北故宮藏的哥窯五管花器、四川遂寧出土的兩件南宋龍泉窯青瓷五管瓶已完成了對佔景盤所蘊含的瓶花技法的傳承,為中國瓶花花器家族添了精彩的器型。此後清代還出現了新的變體。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南宋龍泉窯青瓷五管瓶 四川遂寧出土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宋代哥窯五管花器 臺北故宮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北宋 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

五管花瓶應該是郭江洲的佔景盤向瓶器過渡的典型,體現出來的即是瓶器管束花枝的技法。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北宋磁州窯黑釉花碗

對佔景盤技法創意的發展體現在此後不同的花碗的設計和製作。2015年北京大學有個展覽,展出了一件器具,是北宋磁州窯黑釉花碗,碗的底部隆起半球體,上面有好多孔洞,而不是管子,這就是從佔景盤發展而來的。從佔景盤一個個直的小管子,衍變成半球體孔洞,其不變的是管束花枝的技法功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三十一孔的花器,這是一個青瓷碗,和上面磁州窯的碗其實是一樣的,裡面有一個倒扣半球體,上面有孔洞,我們可以把花枝插在上面,它

同時在碗壁上設定了多組三件的短管,更加豐富了瓶花的構型

。牛津大學阿斯莫林博物館還藏著一件像臉盆一樣的花器,有十九孔,可以把花插在上面。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北宋三十一孔青瓷花碗 臺北故宮

另一個更為極端的發展來自臺北故宮收藏的宋代哥窯花碗,碗內堆塑了一個蓮房,在蓮房中心開一小孔,有點像瓶子,但它其實是一個碗,在中間蓮房的蓮心裡面的小孔,可以用來管束花枝。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宋哥窯花器 臺北故宮

到明代時除了五管花瓶外,其他的瓶器此時也開始嘗試嫁接佔景盤的創意以管束花枝。我們剛才看的碗,盤子裡面要做小孔來插花,到了明代,竟然在瓶口上作文章,開始出現了五孔、六孔、七孔這樣的花瓶,這些都是管束花枝技法在瓶子上的嘗試。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七孔花插·臺北故宮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明景泰藍七孔花瓶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明吉州窯孔雀綠六孔花瓶

這些器型對佔景盤的借鑑,拓展了中國瓶花的花器類別,也同時把佔景盤所開創的管束花枝的技法在其他的器型作了有益的繼承和發展

北宋時已經開始用上古的青銅器來插花,但使用並不普遍。此一時期因為宋徽宗徵集青銅器,故而民間青銅器收藏並不普遍。到了明代中期,因為

文人收藏古董風氣的興起,傳統的青銅器收藏得到了文人群體的追捧

。此時使用青銅器插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青銅器插花,怎麼來管束花枝呢?高濂主張要用錫做一個內膽。這個內膽有兩個作用:一是防止冬天水結冰,把青銅器凍壞。二,利用內膽收口,變成一個小孔,由小孔來管束花枝。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高濂丨燕閒清賞箋 論古銅器具取用:觚、尊、兕,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須打錫套管,入內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斜倒。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高濂把在其他花器上實踐的瓶花技法巧妙嫁接到上古的青銅器上來,創制了膽這一獨特的工具。內膽不僅解決了上古青銅器的供水問題,同時巧妙地解決了管束花枝的技法問題。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正是得益於高濂內膽的創意,此後,清宮造辦處在內膽製作方面精益求精,把內膽推向了美輪美奐的藝術境界,尤其是內膽的收口,不再是一個簡單地小孔,此後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孔洞和鏤空纏花紋。其間空隙用來管束花枝,把管束花枝的技法功用和裝飾功能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同時這一內膽技術開始應用到古玉器,瓷器等敞口花器中,把古玉琮、其他大型器具等引進了瓶花花器的行列。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面奉上諭:爾等照朕批示做一花籃,花籃做紫檀木邊,嵌雕象牙,中心花要透地。將花籃的提樑分為四瓣做帽架,花籃內安銅燒琺琅膽,取出當器皿用,上安琺琅蓋,蓋上留眼插鮮花,又像盤子,盛得香圓佛手,燻冠用。欽此。

——雍正九年六月三十日·雜活作(雍正朝家居檔案輯錄)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內膽的創制,把原來固化在器具上的管束花枝的瓶花技法獨立了出來,這時瓶花技法不再是花器的固有部分,所以在滿足裝飾性的同時有了豐富的創作空間,為瓶花技法的獨立提供了可能。這一可能很快就到來了,那就是

李漁提出的“撒”

磁瓶用膽,人皆知之,膽中著撒,人則未之行也。插花於瓶,必令中窾( kuǎn 空竅。),其枝梗之有畫意者隨手插入,自然合宜,不,則挪移。佈置之力,不可少矣。有一種倔強花枝,不肯聽人指使,我欲置左,彼偏向右,我欲使仰,彼偏好垂,須用一物制之。所謂撒也,以堅木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則或扁或方,或為三角,但須圓形其外,以便合瓶。此物多備數十,以俟相機取用。總之不費一錢,與桌撒一同拾取,棄於彼者,復收於此。斯編一出,世間寧復有棄物乎?

——李漁 閒情偶寄丨器玩部 制度第一 爐瓶

李漁的撒不僅不再固化在器具上,甚至脫離了內膽,變成了一件獨立的只有管束花枝功用的獨立工具。可以說,到李漁的撒,

中國瓶花的技法得到了質的飛躍

,這一獨立的技法工具可以運用到好多的器型之中,甚至一件撒可以用到不同的器具裡面。這種獨立性為瓶花的構型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援。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七寶形花留可以說是撒的擴充套件,作為獨立的管束花枝的技法工具,它又重新回到了盆、碗、盤、洗等廣口器型之中,和後來的劍山擔負起了瓶花技法的重擔。

脫胎於佔景盤的千年創新變革

從高濂的膽、清宮造辦處的各式內膽到李漁的撒,是一個完整的承續過程。

它是從佔景盤發展出來的管束花枝技法在不同花器上的運用,同時從附屬於器具到慢慢的獨立出來,逐漸演變成獨立的技法工具。

而這一千多年的創新變革,都是得益於郭江洲的佔景盤

。從這個角度看,可以好不誇張的說,中國瓶花技法基本都是脫胎於佔景盤。

我們從佔景盤的小管子到青瓷盤的管子,到了後來碗、盤子裡面的小孔,再到後面青銅器裡的內膽收口,李漁木製的撒,這就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在用的瓶花管束方法。所以說中國瓶花是有技法的。

郭江洲發明了一個瓶花花器,透過具體的分析,我們知道佔景盤的背後其實是瓶花的技法,從歷代器具的遺存例項,我們可以梳理出中國瓶花管束花枝的技法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徐文治

*本文於2018年韓國首爾

《中日韓三國插花研討會》宣講

從「佔景盤」看中國傳統插花技法的傳承

徐文治瓶花藝術中心北京·朝陽·左家莊·百靈大廈院內西側紅樓三層聯絡電話:15711392190(同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