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紋飾是玉器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玉器時代或地域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由於各個歷紋史時期的文化背景和制玉工具的不同,使玉器的紋飾題材和表現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玉器的紋飾成為玉器時代的一個重要符號,是進行玉器鑑定的重要依據。談到玉器的紋飾,一般包括紋飾的工藝技法和內容題材兩個方面。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代玉器紋飾的工藝特點

鑑寶天下

中國古代玉器紋飾加工的工藝技法主要有陰紋、陽紋、透雕、淺浮雕、高浮雕、巧琢、鑲嵌等。陰紋是用釘子砣所刻的由下凹的線段組成的圖案;陽紋是由凸起的線段組成的圖案,它是在紋飾底稿定位後,用磨鉈將線紋以外的部分磨低成為地子,使紋飾高出地子,因此又稱“減地陽紋”、“壓地陽紋”或“剔地陽紋”(圖6-8);浮雕紋飾可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淺浮雕紋飾的製法與陽紋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凸起的面積較大,而不僅僅是線;高浮雕紋飾與淺浮雕紋飾的區別是高低的落差相對較大;鏤空又稱透雕,是按照設計的需要去掉玉器上一部分玉料的工藝技法,鏤空圖案既是一種紋飾,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器型,是玉器製作中極其重要的工藝技法。

清代代玉器紋飾集歷代之大成,陰紋、陽紋、透雕、淺浮雕和高浮雕這幾種工藝技法均有應用,並大量運用巧琢和金鑲玉、銅鑲玉、木鑲玉、玉鑲寶石、貼金、描金等裝飾工藝。關於紋飾的加工技法將在第四節清代玉器的做工特點部分羊談,下面重點介紹清代玉器紋飾的題材內容。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碧玉剔地陽紋嵌飾》

在切成器(以後,將設計好的圖部分保留原來的高度,而將共其餘的地子都分別掉磨平,形成層次分明的主紋與地紋,這種製法以明代晚期的玉帶板最為常見,清代玉器上也偶用這種技法。

清代玉器紋飾的主要種類

鑑寶天下

清代玉器上的人物故事圖多為常見於繪畫中的流傳廣泛的歷史典故或故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幾件碧玉筆筒上所雕琢的“西園雅集圖”、“竹林七賢圖”、“竹溪六逸圖”等圖案都屬於這樣的題材:“西園雅集圖”中的西園為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府第,當時的文人墨客多雅集於此。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乾隆《竹溪六逸圖》

為繪畫式圖案,表現在山、樹、竹林中,有一條小溪,溪邊有亭臺,6位老人或飲酒,或觀景,或吟詩,姿態各異。在一塊山石上,琢隸書“竹溪六逸”,點明圖意。據文獻記載,唐開元末年,李白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六人,居於泰安府徂徠山下之竹溪,每日縱酒酣歌,時號“竹溪六逸”,為此題材典故之出處。一般以深雕、浮雕、透雕及陰刻技法,裝飾於插屏、筆筒等時作玉陳設品和文房用品的表面。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山水圖》

採用高浮雕等技法,雕琢山水圖案,其中有結滿果實的桃樹,樹下有海水紋,寓意“壽山福海”。

清代的玉器進入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雕有人物紋樣的玉器也多於歷代,除了上文到的作為供奉或陳設之用的大型圓雕人物和玉圖畫題材中的人物故事圖案,還有以下兩種情況是在片狀、圓雕或器皿的表面,用陰刻、陽紋、浮雕、透雕等技法,雕琢人物圖案,多為活潑可愛的兒童和民俗中的吉祥人物,如採荷童子、戲蝶童子、劉海戲蟾和合二仙、福祿壽三星等。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壽星紋》

在鼻菸壺表面,以細陰刻線雕琢一策杖老人,身旁有一鹿,天上有一蝙蝠,因為鹿與“祿”諧音,蝙蝠寓“福”所以老者即為壽星老人,三者構成福祿壽的吉祥畫面。

動物紋

鑑寶天下

龍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的,是集許多動物和自然現象於一身、具有超凡能力的神物,是數千年來整個中華民族崇拜的偶像。龍的出現標誌著“中華文明的曙光”,龍伴隨了中華民族文明的整個程序,時至今日,中華大地上仍到處可見龍的名字和龍的形象。

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龍的形象不斷地發生變化,清代龍紋的形象較明代更為蒼老,可謂之蒼龍,儘管刻畫細膩入微,但缺乏神韻和氣勢,具有如下突出特點:龍的頭髮多而蓬亂,飄向腦後,甚至額下都長滿鬍鬚;雙角粗壯如松枝,一對蝦米眼向外高凸,眉毛呈鋸齒形,兩條龍鬚下垂,頜下長滿鬍鬚;足伸展為四爪或五爪,尾端分出許多尖叉。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龍紋》

碧玉獸面紋簋的蓋鈕透雕團龍紋,正面的龍頭位於正中央,刻鱗紋的龍身盤於周圍,是典型的清代龍紋。

清代的螭紋有的模仿兩漢螭紋,有的綜合各代螭紋特點於一身而作四不象形,還有一些抽象變形的裝飾性螭紋圖案。清代螭紋的最大特點是:螭的神態開朗活潑,身體靈動有力。頭似虎,方腮,大直鼻,鼻頭雕刻如意紋,大眼,眼角上挑。身軀扭曲幅度較大,四肢支撐有力,肘部細刻短毛紋,腹部騰空,尾較長,尾端雕成花蕾狀。清代螭紋大多以高浮雕技法雕琢而成,最常見的裝飾部位是蒼龍教子式帶鉤的腹部,有的是作為器皿的把手。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螭紋》

玉帶鉤的腹面採用高浮雕與鏤空技法雕琢螭紋,螭為尖首,看似幼年,四肢撐地,腹部騰空,口銜靈芝,花形長尾。

鳳紋

鑑寶天下

鳳與龍一樣,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吉祥動物,其形象彙集了各種禽鳥中最美的部分。鳳的原始形態,是作為神鳥出現的,新石器時期的一些鳥紋,就是鳳的雛形。傳說鳳凰是可以變化再生之鳥,因此成為長生吉祥的象徵;又因鳳凰成雙成對,所以又用來比喻忠貞的愛情。

成熟的鳳紋可見於商周時期青銅器,這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勇武健碩的情態,完全是鳥類的神秘化和藝術的誇張。在秦漢以後的封建社會中,龍成為帝王的象徵,而鳳則成為皇族女性的象徵,因此逐漸少了威猛的氣勢,而趨向於陰柔華麗。清代鳳紋尾部和雙翅上長翎飛舞,盡顯優雅華美的風格,常見雙鳳或龍鳳的組合形象。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雙鳳紋》

鳳為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傳統常見圖案,為神化的禽鳥。左右鳳紋以透雕結合陰刻技法雕琢,相對而立,頸部刻畫長羽,身飾鱗紋,翅與長尾下垂,尾端翎羽彎卷,足踏於尾上,精細華美。

寓意吉祥的動物紋飾

鑑寶天下

清代玉器上的紋飾,有很多是以植物、動物或植物與動物組合為題材的,這類圖案大多具有析求人財兩旺、健康平安、長壽多福、學業仕途順利等吉祥的寓意。其解讀方式是透過名字的諧音或事物的特徵展開聯想,前者如荔枝的“荔”與“利”同音,寓含“大吉大利”之意,後者如松鼠葡萄的形象,因葡萄顆粒成串,可寓“多”之意,鼠在十二時辰中為子,可寓“子”之意,合為“多子”。這類圖案按其題材內容,大致有三種情況:

是以植物形象為圖案,最多見的有蓮蓬、蓮花、桃子、佛手、葫蘆等。因蓮蓬多子、常用以寓意“連生貴子”,也以蓮花寓意為“連生貴子”,桃子表示“多壽”,佛手錶示“多福”,葫蘆枝蔓寓意為“福祿萬代”。此外,松、竹、梅、菊是深受文人雅士喜愛的玉雕圖案,一般以透雕、高浮雕或隱起淺浮雕技法雕琢,常見裝飾於器皿或佩飾品上,尤其多見於筆筒等文房用具。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梅花紋》

白玉籽料琢成的鼻菸壺上,上面陰刻一枝梅花,在曲折的樹枝上有2朵盛開的花朵和4朵花蕾。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歲歲平安圖》

佛教紋飾

鑑寶天下

佛教對清代玉器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除了以玉圓雕的佛教人物和法器,在玉器的裝飾圖案上也常可看到佛教的因素。清代的蓮花紋、蓮瓣紋、如意雲紋等幾乎已經完全被中國化了,但佛像紋、八寶紋以及一些佛教用語還是具有鮮明的佛教色彩。

雕有佛像紋的玉器或為陳設的山子,或為實用的碗、缽,估計其主人應是佛教信徒,傳世的很多這類作品為清宮舊藏,應是清朝官府作坊的製品,其主人就是清朝的皇帝。在北京頤和園舊藏的一件玉缽上,外壁浮雕一週共七尊佛像,其間鐫刻每尊佛的佛號、佛偈。

佛像均為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膝上,眼簾低垂,寶相莊嚴。其背光為淺浮雕,佛像為高浮雕,恰到好處地突出了紋飾立體感。半圓形的佛座蓮臺,為適應器下部的曲面形態,視覺效果頗佳1。內壁刻有乾隆御題詩《題和闐玉七佛缽》,記載七佛缽的來歷。

字型端莊凝練,瀟酒秀麗,字口填金,金彩略有脫落。首都博物館收藏一件白玉坐佛紋碗,外壁碾琢減地陽起的蕃蓮紋及二尊坐佛。佛頭戴五佛冠,面容豐滿祥和,雙耳垂肩,頸佩瓔珞,右手捻指,左手捧缽,袒露右肩,結跏趺坐于吉祥瑞草之上,足由三層圓瓣蕃蓮紋組成。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坐佛紋》

“八寶”,又稱“吉祥八寶”或“八吉祥”、“八瑞相”等,藏語稱“扎西達傑”,是藏傳佛

教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因為八寶貫串了佛教的基本教理和教義,為藏傳佛教常用法器和裝飾圖案,也可作為佛家的符號。八寶紋由八種象徵吉祥、圓滿、幸福的寶物圖案組成,這八種寶物依次是:白海螺、寶瓶、寶傘、吉祥結(盤腸、盤長)、金輪、金魚、蓮花和勝利幢。

法螺,象徵菩薩妙音吉祥之意;法輪,表示佛法圓轉萬劫不息之意;寶傘,表示張弛自如曲覆眾生之意;白蓋,表示偏覆三千淨一切藥之意;蓮花,表示出五濁節無所染著之意;寶瓶,表示福智圓滿具無漏之意;金魚,表示堅固活潑解脫壞劫之意;盤腸(長)表示迴環貫徹一切通明之意。

八瑞相的組合圖案最多,有橫、豎、圓、方等多種,有的圖案中可以省去寶瓶,用其餘七種寶物以代之。八寶紋始見於元,流行於明、清,經常在法器、壁畫、唐卡、服裝、餐具、地毯中出現,也常被刻飾在寺院、民居的傢俱和木器上。清代玉器中的八寶紋,多裝飾於佩飾、器皿的表面,一般以陰刻或隱起淺浮雕技法雕琢,通常按上述順序排列。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八寶紋》

仿古代青銅器紋飾

鑑寶天下

仿古代青銅彝器的仿古玉是清代玉器的一個重要品類,這類玉器上的裝飾圖案一般也是模仿古代的青銅器紋飾。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獸面紋,又稱饕餮紋,由兩隻大眼、兩眼中間的大鼻及與鼻相連的眉毛構成,有嘴或無嘴,一般是作為器物的主題紋飾裝飾於器腹部位,以陰刻或淺浮雕技法雕琢而成(圖6-20);夔龍紋也是常見的主題紋飾,每兩隻夔龍身體相互交纏,繞器體周身連續分佈11;雲雷紋是最為常見的輔助性裝飾紋樣,一般以陰刻技法雕琢,可作為主題紋樣的地紋,也可作為裝飾於仿古玉器皿的頸部、圈足部的裝飾紋帶;蟬紋和蕉葉紋也是常見的輔助性裝飾紋樣,一般以陰刻或淺浮雕技法雕成一週帶狀,裝飾於仿古玉器皿的頸部和腹下部。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獸面紋》

仿伊斯蘭玉器紋飾

鑑寶天下

伊斯蘭風格的玉器,即痕都斯坦玉器,是清代中期非常受乾隆皇帝推崇的玉器品種,並出現了模仿這種風格的玉器。伊斯蘭風格玉器中的蕃蓮紋和莨苕紋是對中國玉器影響最大的紋飾,不但在仿痕都斯坦玉器上雕琢這種紋飾,甚至在中國風格的時作玉器上也雕琢這種圖案作為裝飾。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潘蓮紋》

以文字作為紋飾

鑑寶天下

清代玉器還有一部分是以陰紋或陽紋的文字作為裝飾的,其中最為多見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御製詩文,這類玉器保守的估計也在800件以上。此外,還有“壽”、“太平有象”等吉祥文字,陰紋和陽紋兩種技法雕琢的天干地支文字121,以及阿拉伯文字等。

『詳解』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御題筆架峰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