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做人要做一等人

陽明心學:做人要做一等人

陽明先生說做人要做一等人。

如何做第一等人呢?

就是8個字: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這8個字陽明先生在教導弟子的過程中過曾多次提到。

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陽明心學:做人要做一等人

立志為什麼重要?因為志向就是夢想,就是奮鬥的方向。只有在豎立了人生的夢想之後,我們才能意志堅定、歷經磨難而終不悔。只要堅持很多年只專注一件事,那麼你一定會成為佼佼者。

1483年,王陽明12歲,在北京私塾讀書。有一天,他突然提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老師愣了愣,因為出來沒有學生提過這個問題。老師想了想說:“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這是那個時代普遍的目標。

王陽明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頓了頓,他一字一句的說:“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立下做聖賢的志向之後,陽明先生一生都為此目標奮鬥,歷經坎坷,終於在37歲於貴州龍場悟道成功,心學橫空出世。

陽明心學:做人要做一等人

陽明先生說: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為了達成做聖賢的志向,陽明先生開始勤學苦研,他遍求名師探求真知,終於精通易經及儒釋道三家學說。

他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學說,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的典故,最後什麼都沒格出,反而得了一場大病,至此之後,他就覺得朱熹的格物致知有問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陽明格竹”。

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致知,陽明先生由程朱理學研究,轉向佛學。他準備揮刀斬斷一切俗念,了卻塵緣歸入佛門。某一日靜坐枯禪,一個念頭驀地在腦海中閃現:我能捨棄一切,但我終究無法捨棄親情。由此他捨棄了佛學。

1506年2月,他因上書言事,得罪了權奸劉瑾,被抓了起來,廷杖四十,一度昏死過去,關進大牢半年之久。1507年的夏天,朝廷做出了將他貶為龍場驛驛丞的決定。劉瑾對陽明先生懷恨在心,在陽明先生赴任的路上派錦衣衛追殺,先生僥倖活命。與劉瑾件事的磨礪讓陽明先生刻骨銘心。

1508年春天,陽明先生到了偏遠的貴州龍場。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在龍場三年艱苦困難的環境裡,他結合自己歷年的遭遇,日夜反省,冥思苦想。一天半夜,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心學由此橫空出世。

陽明心學:做人要做一等人

自此,王陽明正式開始了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之路。自南贛剿匪以文官身份初戰告捷,到最後廣西剿匪,歷經數次剿匪從無一敗績。到最後收編廣西盧蘇、王受7萬人馬,僅僅只靠一封書信。圍剿斷藤峽、八寨的土匪時,土匪僅聞陽明先生的大名就已大驚失色。。。。

縱觀陽明先生立志做聖人之路,我們不難理解先生告誡弟子: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八字的含義。

先生立志的誠意及正心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先生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如果人不立志,終日裡無所事事。

即便立了志也一定要誠意正心,否則也只是空談。

陽明心學:做人要做一等人

活在當下我們要祛除內心的急躁、貪婪、恐懼、虛妄等一切私心雜念。雜念是我們立志,求學,創業的絆腳石。

在探求真知的蔚藍大海中,每一次私心雜念(人慾)的產生,都是一次磨難,將會迎來滔天巨浪(生活的懲罰),如果不忘初心,一念悔過,良知仍會引導我們前行。

活在當下,我們要盡好社會責任義務。

不光是做一個孝子,一個好丈夫,一個慈父,我們還要事業有成。

讓我們以陽明先生立志做聖人之事為榜樣,做一個明白人,做時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