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概論》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民族藝術形式。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堪稱世界藝苑中一枝鮮爛奪目的奇葩。

中國書法以表現中國文化精神獨特的藝術形式,植根於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歷史土壤之中。書法能顯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具有畫圖之燦爛,無聲而具有音樂之和諧!(沈尹默語)

書法代替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朮(宗白華語)中國書法地位是以在世界藝術史上確實無足與匹敵者(林語堂語)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國靈魂特有的園地(熊秉明語)書法是依附文字的。

文字的產生石破天驚,攏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由具象變抽象,化物態為情思,書法必須結合早己脫離象形基礎的漢字加以表現,所以便註定了她抽象性質,奧妙就在於愈是抽象的。它和其它藝朮乃至文學的內在聯絡就愈廣,無論是繪畫的五彩繽紛,雕塑的立體空間,音樂的節奏韻律,舞蹈的婀娜多姿,詩詞的意境深遠,文章的鋪墊展開,都可在書法的線條中獲得饒有意味的反映,正是這樣千百年來,書法受到我國廣大人民的喜愛,特別是當今提倡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氛圍下,中國書法熱潮風起雲湧!

書法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的魂寶還與其特定的歷史文化民族審美心理有關。書法不能離開文字書體而獨立存在,所以知書法而不知文字書體,就談不上學習書法。從古至今,先後出現過的書體大致分為篆,隸,真,草四種書體。篆為篆書,隸為隸書,真為楷書,草為草書。前邊三種書體基本規律是一筆一畫地書寫,叫做正體。省減筆畫,用俗成符號替代,連筆地書寫叫草體。草體又分為章草,今草,行草,狂草,狂草也叫大草。概而言之,篆書基本可分為大篆小篆兩種,大篆為秦統一六國前的文字,它包括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等。小篆為秦統一後李斯等人創造的文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秦始皇初兼天下,承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頡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又興起的一種書體,起於秦末,興盛於兩漢。隸書一襲篆書舊跡,改曲為直,化園為方,削繁就減便於書寫,字形扁平,橫勢疊出。

隸書,啟始於下層衙役獄吏之中,所以也叫徒隸。到了漢代則發展成為冠蓋書壇的主要書體。為什麼叫隸書,說法如此種種,一般認為隸書是程邈所創,程邈秦下杜人,他得罪始皇,被幽禁雲陽十年,從獄中作書,始皇喜之,出為御史,使定隸書。隸書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忙,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從以上文字我們領略到隸書的起源。

晉代衛恆《四體書勢》則說,隸書者篆之捷也。縱覽中國書法史,先秦至秦為大篆書,小篆書的一統天下。兩漢,尤其東漢為隸書的輝煌時期。南北朝,隋,唐為楷書的燦爛時期,兩晉唐宋則行草異軍突起,延至元代書法猶為強弩之末,明清以降,由於篆隸楷行草均己經歷了各自發展的鼎盛時期,所以幾乎山重水複。明人的書法多以抒發狂放個性為主,另闢蹊徑,而清代人的書法則明顯地一味復古,談不上有什麼新的突破與建樹。

再就碑帖和書法理論而言,碑和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碑,多為樹碑之作,故多渾厚雄強,富有廟堂之氣。帖多為人們交際往來信札,所以飄灑清新。中國書法的美學追求是不能脫離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存在,而構成中國書法美學的對立因素是辯證的。書法藝朮線條的運動表現出動靜的變化,動因靜而益顯,靜因動而益深,中國書法是表現書家的主觀思想及客觀外在相互依存關係的痕跡,傳遞出作者心境虛靜與想象的活躍以及碰撞產生的兩者之間的關係,使作品具有抽象思維的內在化,表現出動靜對立與統一,使書法美學中的各種元素達到有序的排列,最佳的組合,把剛與陽相連,陰與柔相接,才有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前者是骨力和勢,後者是韻味和趣。前者強調方,顯,正,急,枯。後者強調圓,隱,曲,緩,潤,其間的虛實輕重,方圓疾徐,曲直粗細,濃淡藏露,長短大小,燥潤肥瘦等,美學關係都是陰陽關係。書法表現重在形,法,意三要素。形,是書法的外形。法,是技法表現手段,是書法的核心。意,是表現思想情感的道的學問,自然美和理想美是書法的靈魂,是抽象思維,這就是至高無尚的中國書法。

注: 本文是數年前我為鄭州大學書法講師王崇翔先生的書法著作《書法與技法》作的序言片斷,另加了書法元素,更名為書法概論,收藏在我的散文集《函谷囈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