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致虛極,守靜篤”是修身養性至高無上的法門,要用心靈體悟,不要用邏輯思維解析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導言:

1、簡單瞭解《道德經》

2、道是什麼?(道是宇宙萬物、身心內外的實相)

3、怎樣才能讀懂《道德經》?(不是頭腦邏輯思維解析,而是要心靈體悟)

4、修心六字總綱“致虛極,守靜篤”(頓悟的法門)(道家修行總綱)

5、體悟《道德經》修“致虛極,守靜篤”(開智慧)(應用智慧)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正文:

(一)瞭解《道德經》(道德經的論述非常多,我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而已,不一定完全正確,只是一種體悟而已)

《道德經》闡述的是宇宙萬物,人身內外的真理及實相;讓人體悟“無上甚深微妙法”的真意並獲得智慧的一部經典。

很多人錯認為老子是在談空說玄,是修道的人、是道家…,其實是沒有正確理解老子是「何許人也」,誤認老子講的是玄學、不切實際。事實上,這 些批判都是很嚴重的誤解、曲解。為什麼會有這樣呢?因為《老子道德經》的內文含有很深奧的義理,而且是在敘述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需要理解“道”或者佛家講的“空”才能真正理解。

《道德經》的深義要有所真切理解,人生必須要經歷過相當深的歷練,該經內容都是在敘述人生相當高深的經驗跟智慧,而且對於世間人、事、物的觀察 也需要很敏銳。《道德經》和《心經》一樣都是講得道後的人生體悟和智慧,從知識和邏輯思維角度很難悟透。老子是在闡述宇宙法則的精髓、核心,所介紹的就是「道」,我們要體道、悟道、行道,事實上是幫助我們去了悟「無上甚深微妙法」。

高等智慧是相同的,當覺悟的人達到很深的層次後看到的就是事物的實相,所以講述的規則和法則是相通的,歷史上著名的聖人都是一樣的,比如老子,佛陀,耶穌。他們探討的問題基本是一致的,答案也是一致的,只是闡述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同而已。

儒釋道以及西方的上帝都是相同的,講的都是人類的高等智慧,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高智慧的人都強調智慧是可以開啟的,佛講“吾心即佛心”儒家講“聖人之心,吾心具足”,人人都有佛心聖心真心,只是許多人被自己的私慾和邏輯思維給佔領,自我之心張揚,本心及良知之心被掩埋。

(二)瞭解道,道是什麼?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道可道,非常道,每個人對道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一般人理解的“道”跟老子所闡述的“道”是有很大的出入。人們平常說要修道、得道、證道,但 是“道”是什麼呢?如果沒有清楚明瞭,如何“得道”?怎麼“修道”?所以,我們必須要很清楚知道“道”是什麼?才能夠正確的去修道、體道、悟 道、而行道。

歷史上佛陀、老子都從從“體”“相”“用”三個角度分別詮釋道的本質、道的體相以及道的用途。佛陀是從“有為法”方面讓大家瞭解,一步一腳印的協助大家,如何逐步深入、逐步上來,走的是聞思修證的漸進道路;是有次第的;是有詳細的體系的,佛陀歸納出「“三法印”、“四聖諦”,三十七道品。老子呢?所詮述的角度是從上往下,著重在比較高、比較玄的“道體”方面,沒有側重講大眾如何修行,而是一開始就講很高深的“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直達核心。但要如何才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呢?老子在這方面沒有闡述得很清楚、很詳細。只是簡單的留下“致虛極,守靜篤”的總決,並沒有像佛法一樣留下許多詳細的法門。佛陀、老子所詮述的都是相同的,只是他們所運用的語言不同而已。佛陀用“空”“法界”的名稱來形容,老子是用“道”的名稱來形容。

道是什麼?是宇宙萬物、身心內外的實相。

老子是希望大家能夠體道、悟道而行道,最後就是與道合一,天人合一。佛陀更是希望大家自依止法依止,回到涅槃界,無為空,而解脫自在。其實核心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在傳播過程中形成教派和團體而已,故學習佛法和道法現在反而難,是因為後人給他們穿上了自己想象的服裝而已,許多人反而看不到實相。

道更重要的是悟道,了悟生死大事,得大安心、大自在,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才能夠真正體悟到“道”,故一定意義上說“言語道斷”。

道不是用來思考的,道是來用的,道用對了就像喝水睡覺一樣,不要尋找後面的原因。

(三)怎樣讀懂《道德經》,關鍵是實修實證,不要專注於文字相,不要糾纏邏輯思維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德經》《心經》《阿含解脫道》講的核心是如何開啟內心的智慧。

在開啟心智的方法方面有兩個重要方法:一種是頓悟;一種是漸修;猶如《中庸》中所講的,誠而明,明而誠。都是講心靈體悟層次的,屬於智慧層面,知識和邏輯思維很難解析和體驗。

故學習《道德經》的方法重點是悟,我們大多數人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修煉才能明。學習方法上如同佛法修行一樣需要嚴格的聞思修證。關鍵是要去實修、實證。而且當你的聞、思、修、證越 深入,人生的歷練、體悟越深切,再回過頭來看看老子所展現出來的境界,就會越加震撼與欽服。老子展現的境界就是佛陀的境界,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無我的境界。

(四)“致虛極,守靜篤”是修行總綱,是修仙修真一切法門的總決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道德》原文部分(共67字,寫盡一切,每讀此文我內心震顫,莫名想膜拜)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太簡單了,太妙了。一切簡單到好像什麼也沒說,但好像又把宇宙萬物、身心內外的一切都講透了,不需要再解釋,就是人生至高無上的準則。大道至簡,字字珠璣、鏗鏘有力,無贅言,直達核心。

講的是修心修行的方法,與體證到的內心世界、萬事萬物的真理實相。“致虛極,守靜篤“六個字,就是老子整個修行方法的核心,直達無上心法,直入玄妙之門。是後來所有道家和道教尊稱為修仙修真總決,後續的法門都是依次演化的。佛陀講八萬四千法門,即有很多的法門,針對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方法協助眾生慢慢契入,協助眾生慢慢成長。

老子就直接講“空”“無為”,“致虛極,守靜篤“就是“無為法”的修行要領,心要能夠保持一種“空”當“致虛極,守靜篤“,漸入“明覺”。老子的方法是沒有方法的方法,也就是佛陀所講的“無為法”,是頓悟而非漸修,沒有佛陀所講的聞思修證。

“致虛極,守靜篤”,就是把自我去除掉,把自我、我是我思我想、我能我慢都清空刪除,讓心空靈,心空才能夠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然後又能夠“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才能洞見實相,才能清醒明覺活在當下,真理實相就會如實顯現。

不用頭腦去思維、想象,而是放開心靈之後,以心靈去體悟,也就是實際去喝到甘露法水,不是用頭腦去想象、不要解析水的味道是如何,而是在口渴的時候直接喝,喝到的味道就是水的味道。

“致虛極守靜篤“一是了悟“無我“,了悟真理實相,破除“無明”解脫自在,轉為“明”,明心見性,明心見法,明心見真。二是講解脫後的知行法則,多讀幾遍,一切都了了分明,就是做人做事的無上至高寶典,講的就是體徵大道後的無上之言。

最重要的一點,致虛極守靜篤是修行開智慧的法門,需要實修實證,而非解析和邏輯思維,越解析越思考就離智慧越遠,因為越去想心中裝的東西越多,放不下尋找背後的原因而忽視實相,一定意義上講知識越多越難開智慧,但不懂得要義很難解開真義,修行實證中知識和垃圾有時就是一線間。

講到這,普及一下致虛極守靜篤的字面意思,簡單講就是要把致虛和靜篤都要做到極致,唯有做到極致體會到極度的靜虛。

世間千萬法都是有為法,有為法的修行是為了達到無為法,而致虛極,守靜篤就是無為法,故致虛極守靜篤被道家稱為修真修仙總決。

(五)體悟《道德經》,啟發智慧,了悟實相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

1、生活要修行:過去古代人可以修行,其實現代人也可以依次靜心修行。因為真正決定行為的是心,是智慧。(能洞見實相,能看透自我的本來面目,就能知行事物的真正規律和法則。)

2、致虛極守靜篤:放下過去、放下成見和執著、放下自我的習性推理和思維模式;用祥和寧靜、清淨的心靈來體悟和應用,不要用自我意識去論斷。

3、道法自然: 要與大自然相結合,學習讀大自然的無字天書,以大自然為師,靜心體悟自然界變化,生死變異,成住壞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在大自然中體悟道體悟智慧和玄妙。

4、智慧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放下文字,放下邏輯思維,開啟心靈的智慧和力量。)

謝謝讀貼,謝謝關注,謝謝轉貼,謝謝厚愛。

這種文章很難寫,很累,因為越寫離真義就越遠(大家體會吧)

《道德經》中最無價的六個字,被稱為修仙總綱,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