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差別的宗教,無偏見的信仰,才能讓你更幸福地生活

圖文/若復有人

關於宗教,可能是世上最複雜也最久遠的存在。從最初的自然信仰、祖先信仰等,發展到如今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的各類宗教信仰,可以說基本代表了人類存在於世間所留下的腳印。

有差別的宗教,無偏見的信仰,才能讓你更幸福地生活

這種腳印的力量,就像人走路時的慣性一樣,腳步會很自然地接著邁下去,不要擔心它會停止不動,除非走路的人死亡。從發生學來說,宗教信仰正是由這種生死存亡所產生思考,這是最根本的宗教心理。

從生死存亡,引申出對生命整體的思考度量,以便使人更自由自在地面對生死存亡。

這裡首先要區分宗教和真理的區別。任何宗教信仰,可能都無法代表絕對真理,它有自己的現實基礎和存在條件,宗教不能用簡單的對和錯來區分判定。

有差別的宗教,無偏見的信仰,才能讓你更幸福地生活

更客觀地說,宗教信仰只是一種客觀生活的體驗,是對生命考量後做出的相對應的契合。一旦宗教進入對與錯的糾紛,可能就引發了宗教爭端。

我們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說明宗教所處的位置,那就是入鄉隨俗。一個地方人們的生活習俗,必定是根據客觀的生活實際所做出的調整融合,宗教也類似這樣的狀態,這是首先要認識的。

有這個認識,就可以消除似是而非、不經考量的諸多偏見,讓智慧遍照。就宗教最初建立的想法來說,我想沒有哪一個宗教教人去作惡,其最初的宗旨,都不約而同地指向善的一面,都是要人求得幸福的生活。

有差別的宗教,無偏見的信仰,才能讓你更幸福地生活

下面就來說說當今社會的三大教。先說耶穌基督。這是一個非常注重行為,並且以行動力為核心的宗教。修身養性、窮經皓首,不符合它的脾氣。它倡導人們積極努力去做事情,哪怕是許多不可能的事情;並且分門別類,能做多少是多少。

看到城市髒亂差,必定要整出一套東西出來治理;看到街頭有流浪漢乞討者,想辦法透過什麼方式改善;病人多了,就該將病人專門管理研究;生活中有愛思考善辯論的人,就建立一個哲學系。

出現多少問題,遇到多大問題,都盡力而為,一點一滴去解決,去深入研究。行動、進取、開拓、探索、發現,這類的詞語,是耶穌基督所願意說的;含蓄、保守、忍耐、適應,基本都是它的反義詞,它不願意以這樣的方式生活。

耶穌本身就是一位先行者,他不畏千難萬險,不怕生死苦難。很多人一說基督教,就說博愛、懺悔、犧牲等等,其實它的核心永遠離不開行動。有問題就去解決,沒事情就去找事情做,這才是它的風格。博愛犧牲等品質,只是行動附帶出來的,沒有行動,就沒有任何意義。它不僅需要你行動,還需要你互動,勇敢面對,積極實踐,才有善的表現。

如果用一種旅途來形容,那便是:

當你踏上行程,你的目光向前張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道路沒有盡頭,腳步永不停歇。它就像草原上的一匹奔騰的駿馬,像一艘駛向大海的帆船,又像教堂高聳入雲的屋頂。用一個英文詞彙表達:To do.

有差別的宗教,無偏見的信仰,才能讓你更幸福地生活

伊斯蘭,這是一個智慧與堅忍並存的宗教。它希望人們信仰全知全能的真主,也希望人們能變得多知多能,並且和平相處,相互包容忍讓。注重學習交流,強調智慧與忍讓並重,和平相處。這當然是由生存環境所引發出來的,亞洲中西部複雜多變的大地,甚至是荒涼與混亂,讓人們對生存更加敬畏,也更加敏感。

它呼籲人們稱兄道弟,卻又不得不強調人們之間應該小心翼翼,避免引發爭端個矛盾,破壞和平相處。它所處的環境可能多少忽略了女性朋友,但從根本上並沒有如何詆譭女性。因為,與人和平相處,保持乾淨整潔,小心翼翼地生活,永遠是第一位的。

時代的變局和混亂,可能使這種生存的智慧變得更加敏感,引發一系列的碰撞,產生誤解和隔閡。或許走過一段顛簸的旅途,在陣痛中思索,它就能重新拾回智慧與堅忍,然後與人和平相處、生存與共。

這就好比:

人在旅途,發現周遭被荒蕪的沙漠和荊棘包圍,衣食住行,都需細心,要用更多的智慧,來思考如何體面地走完這條道路。它就像沙漠中的一隻堅忍的駱駝,像一輛行駛在泥濘道路上的馬車,又像清真寺圓闊滄桑的屋頂。英文詞彙:To live.

有差別的宗教,無偏見的信仰,才能讓你更幸福地生活

世界上很多宗教都發源於亞洲中西部內陸地區,包括上面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而且它們之間還有關聯性,具有淵源,因此才顯得複雜。

如果說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對待生存和死亡上面還有點蘊藉的話,那麼佛教對待生死就來得直截了當。佛教,根本上說,就是關於生死的宗教。解脫生死,寂靜涅槃,沒有了執著,沒有了依賴,自由自在。

佛說,世間的一切,包括人在內,無非是種種機緣巧合的彙集,除卻機緣,萬物無有自性。以至於機緣本身,也是各種機緣的彙集。像虛空呈現萬物,像屋宇容納桌椅,雖有各種名頭,本質上無我、無常,暫且叫做空。

雖暫且叫做空,佛又將世間呈現的一切叫做因緣宛然,包括人的生死。具體來說,萬物可以用八個“不”來概括: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來不去。

因此,人在世間,須“善知有情心行所趣,於諸有情心無罣礙”,自由自在。

至於今人拜佛供佛等等,都有很深的因緣,是機緣的演變。如果不瞭解這種機緣,可能就迷路了。一句話,佛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倘若執著,看不透因緣,則深陷不能自拔,這正好是違背佛說的法。

這就譬如:

人在途中,既然已經身在途中,便是一種因緣,風雨陰晴,都無喜無悲,須平和待之。路上的花草泥石,飛禽走獸,它們也有自己的因緣,若是偶遇行人,那更是機緣巧合。它像水中一尾魚,像一條過河時用的輕舟,又像晚風中一聲悠遠的洪鐘。英文詞彙:To meet.

有差別的宗教,無偏見的信仰,才能讓你更幸福地生活

簡單如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