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行禮?古代的君臣禮儀淺談

一天,北魏宣武帝來到東宮,委任崔光擔任太子的少傅(就是師傅,通常由學識淵博的名士擔任,教授太子知識,輔導太子)。武帝命令太子對著崔光行禮。

崔光推辭而不敢接受,宣武帝不許,堅持讓太子行禮。

太子面朝南拜了兩拜。崔光面朝北站立,不敢答禮,只面朝西拜謝之後離開。

崔光不敢接受太子行禮,好理解。因為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在古代,讓皇帝向自己行禮,是大逆不道的,老師也不例外,所以崔光不敢接受。

但是現任皇帝堅持讓太子給老師行禮,那怎麼辦呢?

古代君主在殿堂上,都是坐北面向南;臣子則坐南面朝北,所以有一句成語是“北面稱臣”,就是指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即指臣服於人。

在普通室內裡呢,就是以東向為尊,就是坐西朝東。

太子怎麼做的呢?他自己站在北面,面朝南,拜了兩拜。因為他是未來的皇帝,肯定是要面朝南的,接受臣子面朝北的跪拜,所以,他也面朝南,沒有禮下自己;而崔光呢?是太子的老師,在這個角色上,也不能把自己完全當作臣子,所以,他面朝北站立,沒敢答禮,因為他此時的身份不是臣子。

但還是要回禮的,怎麼辦呢?

古代,在室內,東位是賓客的位置,西位是主人的位置。當時是在東宮,太子的住所,太子是東宮的主人,其他人都是客人,所以,崔光急中生智,對著西面,主人的位置,鞠躬還禮。

可見,一個簡單的鞠躬行禮,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