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原創 任兆應(人文歷史)

浣紗女,有《浣紗記》稱節女,曾解救伍子胥危難後投江自盡,後子胥投重金於江中而示報答。文昭關,胥出樊城過關受阻得東皋公相助,思父兄被害而一夜須白。伍公廟於杭州吳山南麓,稱伍公山。

《浣紗女》,系唐代王昌齡七言絕句。在錢塘江畔看到似“勝花”女子的讚歎,以對錢塘女兒的讚美。浣,指洗濯;紗,指棉絲織物。有《浣溪沙》,北宋晏殊詩詞、為曲調詞牌,原唐教坊曲名。

吳越,指春秋時江浙的蘇州和紹興;浣沙,也稱西施故里的諸暨。杭州有浣紗河、湧金門的將軍路口有浣紗橋頭,通浣紗路。民國流傳詩詞: 上城浣紗河,湧金水門邊;河邊橋埠頭,皆見洗衣女。靚麗倩女影,遙對伍公廟;吳越浣紗女,投江救子胥。

走進伍公廟,在右側長亭可鳥瞰杭城的東面,現上城區慶春門至清泰門間的範疇。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1a-d 伍公廟 瞰杭城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2a-d 進門 左右 長碑

伍子胥 (公元前484年),姓伍、名員、字子胥,位封於申稱申胥。春秋時吳國大夫、爵相國公,著名軍事家,謀略家。

百度百科該辭條為(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或有誤,細運算元胥自殺時是幾歲、可能與當時年代不符,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人能活至75虛歲者很少,似姜子牙超八旬極少。

因杭州伍公廟現正殿牆掛和碑文石刻是的: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見圖8。“559”流傳致誤,所以伍公廟牆壁畫和碑記石刻,用了問號、目的是更正該“公元前559年”,杭州牆掛史料是經核實的、查省級人文件案及核實浙大歷史系。所以伍公廟的文字是: 寧可註上“問號”,也不誤傳。

伍子胥出生於楚國椒邑(今湖北省監利縣)人、也載為今安徽省全椒縣,楚大夫伍奢次子。伍子胥的典故和戲曲有: 浣紗記,浣紗女與伍員,文昭關,戰樊城,破楚國,鞭打楚平王,吳越相爭,會稽大戰,伍員之死等。

今蘇州有胥山風景區,古城門稱胥門,因伍子胥是姑蘇城的營造者。歷代至民國,蘇州胥門和杭州伍公山附近的百姓常祭拜伍子胥。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3a-d 忠青殿 伍員像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4a-d 英衛殿 威燀赫

◆ 子胥出關

伍子胥之父伍奢,楚平王時官居太傅。因受奸臣費無極讒害,忠臣伍奢被殺害。

楚平王為斬草除根急召伍奢的二子,長子伍尚明知前去必死,經細思忖、若為求生而不往,有愧伍家忠烈。兄決定讓胞弟伍員速走,以待日後報仇,自己慨然等待就縛。

伍員哭拜兄長待走,來兵已至眼前。子胥執弓射箭拒捕,手起劍落砍到迎面先到的來將、跳上其馬匹殺退圍上來的兵丁,仗著渾身武藝,殺開血路直奔樊城昭關。

來兵知伍子胥武藝超群、一時呆了,有頭目念伍家一門忠良、大叫道: “伍員力能舉鼎有萬夫不擋之勇,我等幾百人非其對手、衝上去也是白搭性命”,而故意拖延時間,只得暫押伍尚回去交差。父兄皆被殺害。

伍子胥匆至文昭關,城門口畫形圖影張貼著伍子胥像、門邊有重兵把守,子胥在遠處望見知他們是等待逮人,思忖休想出得城門。此時遇友東皋公將胥拉住,至東皋公家裡細商對策。

子胥夜思父兄,悲傷落淚。一夜間竟熬白了頭,這是一夜須白。這白髮白頭,也為伍員化妝混出昭關城門而創造了外形條件。一夜愁白了頭,是著名《文昭關》由來。

東皋公思定調包計,其侄皇甫訥和胥處形酷似、兩人調換衣裝,皇甫訥化妝成胥模樣。次晨叄人同往昭關、皇甫快步往城門口急衝衝出城、即被守兵攔住看其衣裝容貌和掛圖相似,即行拿下以為大功告成抓到了伍子胥。

皇甫訥假裝和守兵糾纏,此時城門口已人多圍住觀看。子胥看得清楚即趁機岀了城門,畫形是略帶黑鬚的年輕伍員,這白髮似老頭,當時辛虧得以晚身,也是天助伍子胥。

◆ 遇浣紗女

伍員走出文昭關遇到二事,有漁夫幫助渡江,重要的是遇浣紗女解難伍子胥。

子胥行至江邊見江中有一漁夫。漁老丈料是伍員,知胥之急乃以船渡二人過江。過江上岸後,伍員解下龍泉寶劍相酬說: “此劍可值百金”。漁夫不受,說: “楚國懸賞抓你,賜粟五萬石,封定執掛,豈止百金”。漁夫為正義老者而不貪財,拒不受禮。

子胥終於接近吳國境邊,殺出重圍時也未帶銀兩、沿途急趕又飢又渴。行至楚吳二國交界境地的瀨水江邊下馬、和馬匹同飲水,只見江畔有一女子、年輕秀麗,正在江水洗衣。而岸邊竹籃中放有自帶的飯饅。此是浣紗女。

子胥也顧不得體面只得向這女子乞食,低頭雙手抱拳道:“這位姑娘,俺這廂有禮了”。浣紗女一禁只得回答:“先生,還禮了”。伍員直言講明被害逃亡的原因,感愧之下、不覺絮絮,拱起腆顏向女子開口要食。

這小女子生性聰明,見伍員身材高大、堂堂氣概,雙眼有神、濃眉緊鎖,知其不是等閒之輩,更非一般乞食者。此時見他已餓得坐到在地而一手扶腹、落魄至此不禁同情,於是即把自己籃中的飯饅拿出,說:“客官請用”。

無錢逼死英雄漢,飢餓也如比。子胥縱有渾身武藝、奈此時已似餓暈一般,伍員坐地即狼吞虎嚥吃完碗中飯饅,躬身抱拳說道: “謝謝姑娘,似救俺一命矣”。

這浣紗女心地仁厚,見其是英雄落魄、今已窮窘無歸,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自然憐惜。

奈子胥生性精細,為防追兵趕來以有破綻,隨口對女子說道: “請姑娘把食具收拾藏好”。女子不解說: “這卻為何”,子胥低頭彷彿無語可答。姑娘接說:“我奉母獨居二十多年、守住貞節,如今把飯給一個陌生男人吃了,已經於禮有失了,也是失節了,唉,你走吧”。子胥欲解釋,奈女子眼溼無言、罷手示其可走矣。胥只得走了,未待走遠這女子竟跳入江中。

浣溪女縱身投入江中,只聽得撲通聲響、待伍員反應過來,不禁蹬足叫苦急急趕回、胥極其悲傷,男兒淚似泉湧。立在江邊見女子隨水流去而瞬間淹沒,欲救無望又忌追兵趕來。

該女子受封建禮節束縛,以十年之身、平時從不私下與陌生男子交談。一是念男女授受不親有瓜李之嫌,二是覺己失貞操,雖盡西江水不足有愧,無以自明而抬頭江白盡。

胥跪在江邊,悲哭不己、對天盟誓: “待俺大事成後,必再趕到此地,用重金投江而感謝姑娘再生之恩”。子胥垂胸責己、望江中拜了又拜,在江邊呆立半響而垂淚離去。

待浣紗女投江自盡。子胥明白,這小女子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怕自己言出不慎、而洩露了他的行蹤,以死明志,乜助子胥事成。

後伍子胥功成名就,為報該姑娘大恩,特領隨從挑了重金、趕至姑娘投水地,向江中投下了千兩黃金。傳為美談。

後人在深陽瀨水邊建立“貞義女祠”,以示紀念該貞節女子。唐李白曾作碑銘以悼浣紗女。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5a-d 潮神殿 胥執鞭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6a-d 御香殿 粉黛牆

伍員入吳後,先投奔為將在外的公子光。得知其有欲殺吳王而自立之志,便推薦勇士專諸給公子光。子胥幫公子光定計、派專諸刺殺吳王僚而奪得王權,事成後公子光自立為王,即吳王闔閭。子胥得到闔閭重用,封為相國。

伍子胥率領吳國大軍,揮帥進軍攻取楚國。

◆ 大戰樊城

有評書《戰樊城》,子胥借得吳國軍馬、揮師進兵攻打楚國樊城,沿途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以示正義之師。吳軍帥字旗大書“伍”和“仇”字,意為報仇雪恨。

人馬逼近樊城門下,城上守將知是伍子胥,楚將知舊師伍員勇不可擋,猶豫而不敢迎戰。子胥城下叫關,吳兵舉旗吶喊,守將無奈只得出城迎戰關下。

兩軍立住,雙方弓箭手射住陣腳,盪開陣勢。楚軍曉得子胥厲害、寫胥將對陣、非一將所能取勝,即時有二楚將雙馬齊出,伍員喝住手下、單馬上前道:“勸爾退下、俺不斬無辜之將”,二將呈勇不知深淺、合力朝子胥衝來,伍員催馬揮鞭、單戰二將,不到五合、一將下馬喪命,另將即逃,伍員張弓一箭、另將應聲落馬,其他楚將不敢出戰。

子胥連打二將、大叫“伍員有話,爾等知俺父兄伍相國和兄長伍尚被害嗎,今不殺奸臣更待何時”,楚軍知伍家被害,眾將同情而不敢迎戰。伍員又叫: “擋我者死,倒戈者生”。

有楚太子押陣,這太子自小攻武而年輕氣盛、拍馬舞功雙錘出陣,怒而大叫:“伍元帥難道還有昔日之勇”?子胥勒馬日: “太子若不退下,恕俺無理了”。太子說:“廢話少說、放馬過來”,飛馬揮起雙錘砸下,子胥單鞭架住。錘來鞭往,一場好殺。

兩將大戰有三十回合,子胥惜而叫道:“爾速退去,諒爾是勇將”。太子連錘擊下,子胥左檔右架,怒忖必斬楚子。

伍子胥久經沙場會過多少名將,見楚太子亳不退卻。子胥舞鞭愈戰愈勇、趁機賣個破綻、奮起神威,大叫一聲“著”,只見神鞭左右撥開雙錘、泰山壓頂當頭擊下,只見楚太子惱門打碎,應聲落馬倒亡。

吳楚兩軍在城下看得呆了,楚兵本屬伍子胥麾下,本意傾向伍門忠烈。時見楚大子已死、知楚國大勢已去,紛紛倒旗,眾兵投降倒戈。伍子胥率兵衝過吊橋,直入樊城,大敗楚國。

◆ 春秋霸業

那時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在位。吳國在伍員和孫武指揮下出兵,又有軍師孫武助陣、自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子胥和孫武攻克楚國都,楚昭王和隨從於另門逃亡,武子胥非那種斬盡殺絕之人,也不去追趕。

伍員和孫武攻入楚城,令手下安撫楚國百姓。子胥挖開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被害之仇。眾人道: 楚平王無道當擊之。

伍員每日操理國事、勸眾官清廉,安民守田、督軍把守關隘。子胥聯合軍事家孫武整治軍隊、得太平盛世,吳國日逐旺盛。

伍子胥於西面消滅強盛楚國後、又率兵大舉往北,先後戰敗晉國和魯國等。吳國依靠伍子胥謀略,成為多國諸侯之主,子胥幫助吳王闔閭完成了春秋霸業。

五年後吳王闔閭進伐越國,闔閭托子胥把守京都,因無子胥領軍、吳王敗於越王勾踐。回後闔閭病危,臨終令子胥為託孤大臣、及對太子夫差說: “兒不要忘記是勾踐殺了你父親”,囑子胥扶助太子,言畢闔閭死,夫差繼位。

◆ 伍員之死

吳王夫差繼位為報父仇,兩年後由伍子胥率兵攻越,二國於會稽山(今紹興)大戰,吳國大敗越國。越國主勾踐被俘,用重金美女向夫差求和、稱越王願為附屬,年年金銀貢奉吳國。夫差貪女色而忘卻父仇卻同意了。伍子胥勸夫差說: “今不滅越後必悔之”。

但吳王夫差沒有接受伍員的忠告。五年後,又興師伐齊而兵力分散,伍員再次進諫說,不滅越而另伐齊是本末倒置,子胥意是: 滅齊時機未到,先滅越國後再伐齊國。夫差觀點不同而拒絕子胥,自此更加疏遠伍員。

越王勾踐怕伍子胥伐越,又施重金拉攏吳奸臣伯嚭,嚭與伍員不和、趁機說伍員居功自敖,進讒言稱伍子胥日後必生反心。

伍員苦勸吳王暫不伐齊而先滅越。趁越國空虛而一舉滅越、殺勾踐以防越國後患,夫差不聽,還硬派伍員出使齊國下戰書。臨行前,伍員對其子說: “為父多次勸告奈吳王不聽、吳國滅亡在即,必敗於勾踐無疑。

子胥忠勸無效,夫差忠奸不分聽信伯嚭讒言、解下自己隨身寶劍派員給伍子胥,旨令其自殺。伍子胥料大勢已去、已心灰意死,仰天長嘆天意滅吳,自刎前佈置家人和門客:“ 老夫死後,懸吾眼睛掛於吳都東門之上”。意為他要看著越消滅吳,料吳國必有此應驗。

家人跪哭而不允,胥令務必按此執行、否則其死後有憾,言夫差必敗而應吾言。然後舉劍自刎,來人報於夫差。吳王夫差聞之大怒,忘了父之託孤大臣、命人用皮革裹了伍員屍體,投入江中以暴屍。

漢司馬遷《史記》稱: “伍子胥死 ,浮之江中。吳人憐之 立其祠於江上,稱胥山”。

子胥死後9年,吳王夫差被越國西施所迷,沉迷酒色而荒廢朝政。越國採用大夫文種之計,採用十年教訓,十年生聚,屯兵待伐吳。

越王勾踐看時機已成熟,大舉攻吳、戰敗吳國,報了當年一箭之仇,勾踐誅斬奸臣伯嚭。

吳國敗亡,吳王夫差解自己佩劍自刎、此劍即當年賜伍子胥自刎之劍。夫差死前嘆叫: 悔當初不聽子胥忠言,今落此下場。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7a-d 重建碑 追員殿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8a-d 前言 兩廂忠臣

唐元和八年(813年),刺史盧元輔重修胥山伍公廟,盧著《胥山廟銘》有: “千五百年,廟貌不改”。胥山稱伍公山。

歷朝峰火,伍公廟曾毀而建。最後重建為清同時期(同治光緒的慈禧時),規模甚宏。至近世逐日衰敗。200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吳山重修伍公廟,保持原貌。

吳國百姓思伍員忠義,念伍子胥扶助吳國有功,後人把該古蘇南城門改為胥門,改蘇州山為胥山。杭州立伍子胥祠廟於江邊山上,也由此得名胥山為今伍公山。

伍公廟始建於春秋時期,也稱申胥廟,於吳山伍公山上,為紀念春秋時期伍子胥所建。

司馬遷《史記》稱,伍子胥忠心耿耿,遭奸臣陷害而被賜死,浮屍錢塘江上,百姓垂淚而撈屍,杭人敬其忠義而立祠於吳山南麓。

歷代伍公廟陳年毀倒,幾經修復。2006年經杭州市人民政府重新修建,現頗具規模,是杭人最愛登山、寺廟聚會的喝茶遊覽勝地。

整修後的伍公廟為民居式的建築,面積約844平方米,形成神馬門、御香殿、寢殿三進院落式完整的格局,後人瞻仰膜拜。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9a-f 楹聯 鞭打

◆ 京劇浣紗女

有《浣紗女》京戲,也名《浣紗記》。主角為生旦醜,伍子胥,老生;漁老丈,丑角;浣紗女,青衣(正旦)。

上海京劇院的《浣紗女》,青衣田惠飾浣紗女,女老生王佩瑜飾伍子胥。《浣紗記》,李軍飾伍子胥,田惠飾浣紗女。

該也名《浣紗女與伍子胥》,上海京劇院建院60週年經典演出,伍子胥-李軍、王佩瑜飾,浣紗女-田慧、高紅梅飾,姬僚-唐元才飾,漁老丈-嚴慶谷飾,專褚-任廣平飾,東皋公-於輝飾,皇浦訥-莊順海飾。

中國京劇院的《浣紗女》,李勝素飾浣紗女,於智魁飾伍子胥。天津京劇院的《浣紗記》,張克飾伍子胥,劉碩宇飾浣紗女。

浣紗女出場,青衣唱“自右紅顏多薄命”,唱得悲愴動人,一唱三嘆。伍子胥大段唱腔,唱出了英雄失意,悲困顯英偉氣度。

劇情濃縮: 春秋伍員之父兄遭讒害,至江邊見無渡船尋漁夫渡江。漁老丈憐其落魄而慨然渡之、至對岸子胥解腰間龍泉劍酬之,漁老不受曰:“楚王有令得胥頭者受千金,俺不貪賞況三尺劍乎”。伍員感恩抵岸而去。

◆ 京劇文昭關

該從清慈禧太后唱至今日,久盛不衰,吟唱低沉婉轉至愁腸百結 。

名段“一輪明月照窗前”,唱者為北京京劇院杜鎮傑、 天津京劇院王平和上海京劇院籃天。

文昭關出自《東周列國志》,伍員逃出楚國樊城,被阻昭關不眠而一夜白頭。皇甫訥貌似伍子胥,定計使伍員混出昭關。

伍子胥入吳大破楚後,備金帛來東皋公家,但見荒煙蔓草已敗瓦頹牆,皋公已去矣。施恩不能報,子胥嘆皋公為人傑矣。

伍員主唱段(二黃慢板): 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實指望到吳國借兵迴轉,誰知昭關有阻攔。幸遇東皋公行方便,他將我隱藏在後花園。一連幾天我的眉不展,夜夜何曾得安眠?俺伍員好似喪家犬,滿腹的含冤向誰言?我好比哀哀長空雁,我好比龍游在淺沙灘;我好比魚兒吞了鉤線,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思來想去我肝腸斷,今夜怎能盼到明。

子胥唱(快三眼):

心中有事難閤眼,翻來覆去睡不安。背地裡只把東皋公埋怨,叫人難解巧機關。若是真心來救我,為何沉默他不言?貪圖富貴來害我,你就該把我獻昭關。哭一聲爹孃不能相見,不能見,爹孃啊!要相逢除非是夢裡團圓。雞鳴犬吠五更天,越思越想好傷慘。想當初在朝為官宦,朝臣待漏五更寒。到如今夜宿在荒村院,我冷冷清清向誰言?我本當拔寶劍自尋短見,尋短見,爹孃啊!父母的冤仇化灰煙。對天發下宏誓願,不殺平王我的心怎甘。

伍員接(西皮二六):

伍員頭上換儒巾,喬裝改扮往東行。

臨潼會上曾舉鼎,萬馬營中俺顯能。

時來雙掛明輔印,退時夜宿在荒村。

提起來叫人恨不恨,莫非是五行八個字,我的命生成。回頭對東皋公論,你是子胥的恩人。今倘若過得昭關境,一重當報你九重恩。

接(搖板) 皇甫兄請上受一禮。(接快板)多謝你施下這全恩。

焚香頂禮不為敬,來生犬馬當報你恩。

伍員心中千般恨,放大膽且向虎山行。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10a-c 京劇浣沙女 浣紗記

◆ 經典對唱

此為浣紗女與伍子胥的對唱,雙方唸白,劇情膾炙人口。雙方唱段始於清代,內容保持原來,後京津滬的京劇團有所改動,字詞各略不同但原味不變。奈顯太長。筆者作整理如下。

浣紗女(西皮慢板)唱:

光陰似箭日月梭,人生在世奈如何。

不求富貴求安樂,母女浣紗度日月。

伍子胥(西皮導板)內唱: 豪傑打馬奔吳國。

轉(西皮流水),催馬上場接唱:

龍離滄海虎離窩,樊城一呼人百諾;

令出山搖不敢挪,力舉千斤伍申胥。

各國不敢動干戈,天下英雄皆知俺;

奸臣當道害忠良,俺父相國遭陷害。

可嘆父兄慘遭斬,滿門整府刀下亡;

殺出血路住吳邦,血海深仇終將報。

接(西皮搖板): 見一姑娘在江邊,浣紗邊岸洗衣服。胥下馬看見岸邊菜藍,(西皮快板)唱:

行來飢餓腹難忍,籃中有飯又有饃;

下得馬來把揖做,姑娘齋生念彌陀。

浣紗女,起身見有人,(白)呀!唱(西皮搖板):

眼觀水底人影過,耳旁聽得有言語;

浣紗岸邊人問我,男女交談是非多。

伍子胥(白): 姑娘,俺這廂有禮了。

浣紗女(白): 將軍,聽你言迷失路途否。

伍子婿(白): 非也,行路之人,肚中飢餓,望姑娘能賙濟碗中飯饅以俺充飢。

浣紗女(白): 在下浣紗女二十六未嫁,與老母同渡清貧,怎有餘食與客官充飢。

伍子胥(白): 呀,姑娘啊,俺乃落難之人、飢餓難忍,姑娘行個方便吧。

浣紗女思忖: 聽他之言,覌其外觀,亦非平常之人。(白): 客官卻為何落魄至此。

伍子胥(白): 如此姑娘聽了,接唱(西皮二六):

未開言我心難受,千言萬語今無奈言;

兩眼不住淚漣漣,家住在楚國御皇閣。

俺父是楚伍相國,我兄長伍尚為大將;

伍員子胥就是俺;東征西討掃平戰亂。

父子三人保山河,我的父諫奏反遭禍;

可憐俺一家大小,三百餘口慘亡刀下。

剩下子胥隻身走,為報家仇殺出重圍;

窮途落魄受折磨,飢餓難忍今羞乞食。

浣紗女(白): 呀!原來伍將軍。(西皮快板):

聽罷言來珠淚落,忠良之後蒙災難;

籃中飯饃你且用,以解飢餓奔路程。

伍員(白): 俺多謝姑娘了,接(西皮搖板):

多謝姑娘賙濟俺,飯饅千金不為多。

浣紗女(白): 請用飯吧,接(西皮接板):

將軍打馬忙走卻,男女交談禮不當。

伍子胥 (白): 是啊,接(西皮搖板):

姑娘言話提醒俺,句句良言記心窩;

伍員打馬忙走卻,告別姑娘牽馬匹。

伍員暫下,浣紗女 唱(西皮搖板):

蓋世英雄受折磨,待時再掛師字旗。

伍員覆上,唱(西皮搖板): 還有一事求託你。浣紗女(白): 將軍為何去而復返?

伍子胥(白): 姑娘啊,後面倘有追兵趕來,千萬莫說俺打此經過。

浣紗女 (白): 呀!稍站沉思,(白):將軍請俏待,(伍員背身慢步)。浣紗女(白):

啊、且住,想奴家乃浣紗女子,二十多歲尚未婚嫁,今日與這男子如此交談、又給飯饅,倘若被旁人知曉,豈不有失奴家的貞潔之名?

接 (叫頭): 也罷啊,(白): 奴家不免投江一死,免卻他人的疑心便了。

浣紗女唱(西皮快板):

二十六歲空守閨門,男女交言亦不通情;

俺只得別母投江亡,請母親恕兒不孝罪。

(白): 將軍,那旁有人來了。

伍子員(白): 在哪裡?浣紗女手指遠方,胥走幾步往遠望。浣紗女低身尋找抱石、作投河狀,右下。

伍子胥(叫頭): 哎嚇!姑娘快制住啊!胥快步即向右,已見小女子投江。哭唱(西皮搖板):

只見女投江,俺眼淚如稜;

抱石投江死,憐惜女嬌娥。接(西皮快板):

跪拜江邊憐嬌娘,她卻為何投江去;

守節流芳浣紗女,今日伍員淚泉湧。

子胥疏忽鑄大錯,導致姑娘把命喪;

待到滅楚事成日,再到此地祭嬌娘。

對天盟誓不忘此,千金投江作報答;

接(西皮搖板): 伍員拉馬忙走卻,快馬加鞭奔吳國。伍員下,全劇完。

電視劇有《浣紗女與伍子胥》。伍子胥跋涉致飢餓難忍,無奈向浣紗女乞食、小女憐而給之。小女誤解子胥意而投江身亡。伍子胥鐵血柔情,十年功成而一擲千金投入江中以報恩浣紗女。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浣紗女 文昭關 戰樊城 伍公廟

圖11a-c 電視劇《浣紗女與伍子胥》

◆浣紗和浣溪詩詞

有《浣紗女》詩詞,唐·王昌齡: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此意為: 錢塘江邊是誰的家鄉呢?江上的女孩全部漂亮如花。好色吳王統治時她們不敢出門,如今毫無顧忌到春江洗紗。

《浣溪沙》詩詞為:

一曲 新詞 酒一杯,去年 天氣舊亭臺。夕陽 西下幾時回 ? 無可奈何花落去 。後人加了: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北宋晏殊

雨入空階滴夜長,月行雲外借孤光;獨將心事步長廊,深鎖重門飛不去;巫山何日夢襄王,一床衾枕冷悽香。

傍竹柴門俯碧流,見人無語眼橫秋;嗚機軋軋弄纖柔,定有迴文傳竇子;何時銀漢渡牽牛,歸來風雨夜颼颼。

宿雨潛回海宇春,曉風徐散日邊雲;熙熙人意一番新,破睡海棠能媚客;舞風垂柳似招人,春衫歸去馬蹄輕。

闌外彤雲已滿空,簾旌不動石榴紅;誰將秋色到樓中,瑪瑙一泓浮翠玉;瓠犀終日凜天風,炎洲人到廣寒宮。

本文源: 按杭州伍公廟牆掛圖片而整理。圖10-11為網搜,圖1-圖9為自攝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