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內臟為何稱“下水”

內臟上水和下水什麼意思

文 / 宋旭

動物內臟為何稱“下水”

下水之部分

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

那是一群被命運押解著的人

他們身懷絕技,從異域他鄉

來到異域他鄉……

公元1221年春天,曾是花喇子模都城的玉龍傑赤,被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攻陷。

破城後,蒙古軍隊驅民出城,並挖開阿姆河岸堤,引水淹城。隨後,蒙古軍從出城的民眾中選出十萬工匠,送往東方。餘下的民眾盡皆屠戮。盛極一時的玉龍傑赤成為一座廢城。

其後,蒙古大軍繼續向西。四十年間,包括木剌夷國、黑衣大食、敘利亞在內的中亞、東歐和西亞眾多古國皆被征服。期間,除主動投降者外,蒙古軍每下一城,必縱兵搶掠屠城。除卻珠寶財物,他們只要兩樣東西,一是工匠,二是女人。

於是,一批接著一批的穆斯林工匠被迫來到了東方。

數百年後,他們的後代成為我國少數民族回族的組成群體之一。

這群背井離鄉的人們,一無所有,卻身懷絕技。他們像被風吹起的蒿蓬,隨處飄零,亦隨處紮根。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佈格局。他們把西亞特有的匠藝傳到了東方,也將一個個波斯——阿拉伯語詞作為民族印記,滲透進了漢語裡。

今天,當我們面對一個個以漢語本義無法解讀的語詞時,一片茫然。有時候,就連曾經擁有這些語詞的本民族人們,也是隻知其義,不曉其源。

這其中,就有“下水”一語。

動物內臟為何稱“下水”

懷仁羊雜

下水”,在漢語中有六個義項。其中古典釋義有二:其一指“放水”。如《戰國策·東周策》:“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其二指“順流而下”。如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詩云:“濟江元自濶,下水不勞牽。”現代釋義有四:一曰“牲畜的內臟”。如《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中間又架著一盤,便是那十二件裡片下來的攢盤,連頭蹄下水都有。”二曰“壞人的心腸”。如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三章:“這壞種肚裡裝這麼副壞下水!”三曰“不景氣,走下坡路”。如 茅盾 《微波》:“但是他知道內地的商鋪一年一年做的是‘下水生意’。”四曰“入夥做壞事”。如老舍 《四世同堂》:“誰敢保險日本 人不也強迫他去下水呢?”

其中現代釋義中的第一和第二義項實際均指“內臟”,只不過前者指動物的內臟,後者卻是指“壞人”的內臟,並以此引申為心腸。

“內臟”與“下水”,何以關聯?

網上對此有諸多說辭。有說過去人們殺豬宰羊,案下都放有一個木桶或大盆,豬羊的內臟都放在桶或盆子裡,漸漸地人們就將放在下面的內臟稱為下水。有說因為動物的內臟並不衛生,必須在水中清洗後才能煮熟食用,所以叫下水……

某次,在農貿市場,我望著鋁盆內浸泡著的腸腸肚肚之類,隨口問賣家:“這玩意跟水沒一點關係,為啥叫下水?”

賣家先是一怔,隨口回答:“咋啦沒有?你看這不在水裡泡著嘛!”

“頭蹄下水,頭蹄下水,你看頭和蹄子就不往水裡泡嘛!”賣家接著又說。

似此諸多,皆為似是而非之辭。

正確的解讀是,“下水”一語,是由東徙的穆斯林帶入的波斯——阿拉伯語詞。現代波斯語拼讀“”,阿拉伯語拼讀為“”,轉寫拉丁字母[‘ahsha’],其語義為“臟腑,內臟”。

動物內臟為何稱“下水”

波斯——阿拉伯語中的“下水”

需要注意的是,[‘ahsha’]詞首和詞尾均有一個貌似單引號的東東,那玩意兒其實是子音“h”弱化並接近消失的標誌。說明在古代阿拉伯語中,其原始形式是[hahshah]。

最初,[hahshah]一語隨著東遷的穆斯林進入中國,因為當時漢語“下”字就讀作[hrah](今天陝甘一帶的“下”字仍呼作“哈~”),故而音譯時譯作“下水”。清中葉以後,“下水”進入文學作品,遂固定為一個“漢語詞彙”。之後,又隨著漢語語音的演變,經顎化後的“下”字轉讀為[xia4],原本是波斯——阿拉伯語詞的[hahshah]就成了漢語中的“下水”。

我們說,時間,教會人們遺忘。

而我們忘記的,卻不光是煩惱和快樂……

從蒙古大軍西征到現在,已然過去了近八百年。

八百年的時光,足夠四十幾代人用來生或者死,並且彼此遺忘。

尤其是近代以來,大量回民轉用漢語,原先的波斯——阿拉伯語僅作為穆斯林禮拜時專用語言。像“下水”之類的眾多沒有進入《古蘭經》的語詞來源,便於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消失了。

乃至於現代人,無論回漢,言及“下水”,會其義,而莫能語其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