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鄭板橋開倉濟民

經典文言文賞析|鄭板橋開倉濟民

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範縣①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②。公之餘③輒④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

遷⑤濰縣,值⑥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⑦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⑧得活乎?上有譴,吾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⑨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註釋

範縣:古縣名,今河南境內。

牘(dú):公文。

餘:空閒。

輒(zhé):就。

遷:調動。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豈:怎麼。

去:離開。

譯文

鄭燮(xiè),號板橋,是清朝乾隆元年的進士,擅長畫竹和蘭。鄭燮曾經在範縣擔任縣令,愛護百姓就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他為官清廉,不受賄賂,處理公務很快,文書沒有積壓。鄭燮空閒的時候就和文人們喝酒頌詩,甚至有人忘記了他是一縣的長官。

鄭燮後來調任到濰縣做官,遇到荒年,百姓飢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鄭燮開啟官倉發放糧食來救助百姓,有人阻止他,鄭燮說:“都到什麼時候了,如果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麼能活命?上級如果降罪,我一人承擔責任。”於是立即把糧食發放給百姓,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離開的那一天,濰縣的百姓沿路為他送行。

經典文言文賞析|鄭板橋開倉濟民

文言知識

說"輒":

“輒”是個文言副詞,解釋為“就”、“常常”、“總是”。上文中的“公之餘輒與文士暢飲詠詩”,意思是“鄭燮空閒的時候就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成語“動輒得咎”,意思是動不動就受到批評。又如,“每夜輒守之”,意思是每天晚上總是守護它。

人物介紹

鄭板橋:

(1693年一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經典文言文賞析|鄭板橋開倉濟民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任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啟發與借鑑

經典文言文賞析|鄭板橋開倉濟民

從文中鄭板橋不受賄賂,遇饑荒時果斷開倉救民,可以看出鄭板橋是一個清正廉明、關心百姓、敢於負責的好官。鄭板橋去官以後,“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只帶著一條黃狗、一盆蘭花,從此隱居鄉里,以賣字畫為生。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為官者只要切切實實地為老百姓做一些實事、謀一些福利,他就一定會被老百姓所銘記。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我愛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