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時代,為何他老家淮西地區突然出了那麼多傑出的謀臣、武將!

淮西自古多豪傑,不是朱元璋時代才開始的。

一、淮西之名,大約起於唐朝中後期淮西節度使,宋朝設有淮南西路

僅僅從地域上說,淮西主要是今淮河以南的江淮部分(主要在安徽,另含河南、湖北一部),大約以壽春、合肥為中心,西北到今河南潢川(古稱光州)、東北到濠州鍾離、西南到今湖北蘄春、東南到今安徽和縣(對江即為馬鞍山)。

若說文化相近,緊鄰的亳州、宿州、滁州乃至江蘇徐州也不見得有多大差異,若將眼光稍微放寬些,把這些緊鄰地區包括進來,更見此一地區豪傑輩出。

朱元璋時代,為何他老家淮西地區突然出了那麼多傑出的謀臣、武將!

二、百度上所謂的淮西出三帝(桓溫、朱元璋、楊行密),也不見得全對,僅就星火辰隨意所想,至少還包括一國的開國皇帝

那就是出生光州的閩國(五代十國之一)開國之祖王潮、王審知兄弟。至於桓溫的籍貫實際上有爭議,而且桓溫生前並未稱帝,其子桓玄建立的楚國(尊已死的桓溫為帝),也通常被稱為偽楚。楊行密生前也未稱帝,其子被權臣脅迫稱帝(尊已死的楊行密為帝),建立楊吳(南唐的前身,五代十國之一)。朱元璋當了皇帝沒錯。由此可見,百度百科所說,也不見得全對。

三、淮西自古多豪傑,至少從三國時代就如此了

東吳開國,淮泗將領居首功,吳國四大都督,三人均屬淮泗集團。周瑜是廬州舒城人,魯肅大約是滁州附近人,呂蒙是今阜陽地區人(廬州不用多說,滁州、阜陽緊鄰淮西)。

西晉滅亡後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淮西實乃南北相爭之地,出於守江必須守淮的戰略思路,南北政權對此地屢屢爭奪。這種征戰環境更使得豪傑輩出。

到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亂爆發,淮西節度使被設定來防備叛軍南下,主要是為了保護唐朝東南地區的財賦重地和漕運路線,這大概是淮西被籠統視為一個政區的開始。但淮西節度使設定之初,其中心卻在河南宋州、蔡州一帶,其範圍十分廣。大約宋朝設立淮南西路後,這淮西地域才固定下來。若以最初的淮西節度使地域來說,則豪傑更多。在蔡州的淮西軍,一貫以驕橫善戰而聞名。唐末五代十國交替時期,吳國楊行密、楚國馬殷,都耐淮西悍兵而起家,吳越國也收用之,以為最精銳軍都(通常一都千人)。

朱元璋時代,為何他老家淮西地區突然出了那麼多傑出的謀臣、武將!

四、將淮西稍微放寬些,看淮泗一帶,風俗其實很像,都是河道縱橫、漕運主幹道所在之地,僅僅這個三角地帶,出了許多才能出眾又性格獨特的豪傑

最著者四人:

1、豐沛附近,漢高祖劉邦。2、亳州附近,魏武帝曹操。3、碭山附近,後梁太祖朱溫。4、鳳陽附近,明太祖朱元璋。

無論他們哪個人,手下都是將星雲集,而且好些都是從平民冒出來的。這些人小時候的好友、青年時的玩伴中總能冒出不世出的將軍來。

僅僅一次是偶然,連續四次難道還是偶然嗎?

小舉幾例:劉邦手下曹參、灌嬰等,曹操手下曹仁、夏侯惇等,朱溫手下龐師古、丁會等、朱元璋手下徐達、湯和等,都是當時很厲害的名將。

朱元璋時代,為何他老家淮西地區突然出了那麼多傑出的謀臣、武將!

五、由上可見,朱元璋手下的豪傑們從淮西冒出來不完全是偶然的,更多是這一地區環境使然

1、江淮之間,本就是南北爭雄之地,人在此間生存,必然養成一定的軍事素養。

2、淮西及緊鄰之地,乃至古代漕運要道所經之地,當地經濟繁榮,社會也較為複雜,養成當地一種世俗鬥爭的文化。劉、曹、朱、朱四人,都是極為現實,靈活多變之人,可見這種文化對人的影響類同。

3、淮西及緊鄰之地,河道縱橫,惡的有山匪、水寇、湖賊,在亂世裡橫行無忌,好的有商船、行旅、遊士,於此間穿梭縱橫,當時在此地生活,可謂見識極豐,非它地可比。因此,即便是平民出身之徐達、湯和等人,也不是沒見識的人,亂世中見識比知識更重要。

4、淮泗的用兵文化是從古以來長期存在的,譬如淮陰人兵仙韓信,他的家鄉也緊鄰淮西,這種影響,絕非一條淮河就隔斷了。

由此可見,當時的淮西是一個地理區域,卻不能簡單看是一種淮西文化,淮泗地區實際上是一體的,是一種河海文化、商業文化、兵仙文化,歷代出將出相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