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王孫傳:楊王孫欲臝葬,友人祁侯勸阻!

‍‍

《古文觀止》第三期,第二季,我們來到了“兩漢”時期。這是中華文明的“茁壯”時期,“史傳文學”在此時濫觴,“政論散文”與“山水散文”在此時發軔。賈誼的《新書》,上承“縱橫家言”,開啟了“政論散文”縱橫捭闔的新局面;太史公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奠定了中國“二十四史”“紀傳體”的標準;《昭明文選》《陶淵明集》《水經注》,創造了“山水散文”門類,深深影響了“唐宋八大家”乃至千年的文壇,以至於後世喊出了“文必秦漢”的口號,就是這一時期文學成就的寫照。

《古文觀止》的編選者吳調候和吳楚才,也非常看重“兩漢”時期的古文。《古文觀止》十二卷,“兩漢六朝”部分就佔有三卷,是整本《古文觀止》的四分之一。可見其影響之大,對中華文化澤被之深。

《古文觀止》課程至今,兩年多的時間,我們已經學過了這一時期《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的內容。本期課程,我們先補足《過秦論》[中]和[下],再節選《史記》和《漢書》的遺珠,最後將觸角拓展廣義的“兩漢”——“六朝”時期,節選南朝靈秀山水孕育的精華,《昭明文選》《陶淵明集》和《水經注》,合成十四篇,分享給大家。內容如下↓

楊王孫傳:楊王孫欲臝葬,友人祁侯勸阻!

其中:《新書》2篇:《過秦論[中]》和《過秦論[下]》。《史記》1篇:《獄中上樑王書》。漢書5篇:《治安策》《報任少卿書[上]》《報任少卿書[下]》《蘇武傳》《楊王孫傳》。《昭明文選》1篇:《陳情表》。《陶淵明集》2篇:《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水經注》1篇:《江水》。孔稚珪1篇:《北山移文》。

全部有配套講義,無需準備其他資料。

======呂夫子製作======

第八課《楊王孫傳》

楊王孫傳:楊王孫欲臝葬,友人祁侯勸阻!

《楊王孫傳》出自《漢書》,是《漢書》中很特別的一篇,因為他論述的是厚葬之風,認為其毫無意義。

本課主人公楊王孫,是西漢的無神論者。他生於漢武帝之世。家業千金.重養生。臨終前他立下遺囑,要求裸葬:布袋盛屍,以身親土。目的是破除有關死亡的迷信觀念。楊王孫認為:死亡是生命發展過程中的自然變化。他還說:“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也,歸者得至,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聲,乃合道情”(《漢書·楊王孫傳》)。

除此之外,他還指斥厚葬使歸者不得至,化者不得變,使物各失其所,因而不合道情,並從形神關係上說明人死神離。

文中認為:人死即失去知覺,厚葬對死者無益。他還說:“吾聞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屍塊然獨處,豈有知哉?”(《漢書·楊王孫傳》)他用裸葬抵制當時厚葬之風。

楊王孫說:“吾是以裸葬。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亡益於死者.而俗人兢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此真與暴骸於中野何異?”“今費財厚葬,留歸鬲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謂重惑”(《漢書·楊王孫傳》)。

最終,他終於說服了親友,按照他的遺囑裸葬。

後世不少人以楊王孫為榜樣,提倡薄葬。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評論楊王孫“布囊盛屍.裸身而葬”時說:“楊能反經合義.足矯奢葬之愆”(《史通》)。

下面是本節課的預習音訊,還有《楊王孫傳》的課件截圖,供同學們預習、複習使用

======呂夫子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