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述而第七·孔子的教學大綱和學費標準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筆者王升請你多多指教。

讀論語:述而第七·孔子的教學大綱和學費標準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孔子說:志向於道,依據於德,依靠於仁,嫻熟於技藝。】

孔子於此給出了教學大綱,在我看來,能完成這四項,算得上活出了生命的意義。“志於道”是要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追求真理,追求思想和行為上的高度,不是追求住在好房子裡吃香喝辣;德是底線,人做事不能沒有原則和準則,而有德和無德決定著是做君子還是小人;仁是方法,用仁愛、仁義去為人處事能避免喻於利;此三者是思想上的修煉,而“遊於藝”是關於生存,技能越多生存能力越強。孔子精通禮樂射御書數,通俗來講,找不到音樂方面的工作,還能去駕車,既能解決溫飽,還不至於慵懶,因為慵懶就談不上“仁、德、道”。

用詞並不深奧,做起來卻不易,樊登老師講到這裡是從反面做對比來說明問題,反面教材是“志於錢財,據於法規,依於手段,遊於手機”,眼睛睜開只為賺錢,只警惕法律的底線,甚至打擦邊球,偶爾越線也不覺得羞恥,用到的方法都是耍心思抖手段,靠歪門邪道和巧言令色去達成目的,不注重技能修養,沉迷於手機和玩樂。一正一反的對比確實給人警醒,我願意選擇前者,畢竟人為什麼活著是一個終極命題,不能回答得太難看。

讀論語:述而第七·孔子的教學大綱和學費標準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說:主動給十條幹肉,我沒有不教誨的。】

“脩”是乾肉,“束脩”是十條幹肉。乾肉估計和我們今天自己曬的臘肉差不多,雖然今天的臘肉有時比新鮮肉還貴,但在當時並不算厚禮,因為狩獵很方便也很自由。前面孔子給出了教學大綱,這裡給出了學費和招生標準,那就是學費低,來了就教,有教無類且無悔。

眾所周知,孔子的學生年齡大小不一,社會層級不一,上到貴族大夫,下至貧農,哪怕身體殘疾也被一致對待。反觀當今教育,且不談名額的問題,畢竟人數和學校嚴重失衡、供不應求,但是招生和教學問題不得不談,很多為人所追捧的“好學校”都是擠得頭破血流,除了要求文化成績,也要求鋼琴、舞蹈等所謂的特長技能,等級越高越容易錄取,有些學校一味的追求升學率、優學率就造成了教學的疏漏,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最先想到的是勸其轉校;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最先想到的也是勸退而不是去幫忙改正,我想這背後的的原因更多的是“利”吧?

老子說過:“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道德經中“聖人”並不是專指得道高人,而是指領頭人,所以教人就要“有教無類、誨人不倦”,不要“棄人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