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少年抑鬱的分析,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1、女,16歲,高中學生。情緒低落,動不動就哭,同學都納悶自己怎麼這麼玻璃心了。睡不好,入睡困難。學習成績下降,感覺自己很對不起爸媽。自我評價低,感覺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孩子的爸媽說:醫生,你說這孩子怎麼會想這麼多啊,我們對她沒啥要求,好好學習就行了,想這麼多有用嗎?她說自己這是病了,啥病啊,不就是想的多嗎?平時多做幾道題,不就沒時間多想了?

2、女,14歲,初三學生。頭疼,一著急一考試就肚子疼,最近半個月又開始腿疼。馬上中考,特別擔心自己不喜歡的那個同學考試成績超過自己,只要考試就坐立不安,最近的考試成績一次次一次差,開始著急的睡不著覺了。去神經內科和風溼科都看過了,醫生說沒生病就來心理科了。第一次諮詢中反覆詢問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擔心自己精神分裂了。

3、男,17歲,中職生。一年前感覺自己有很明顯的口氣,不敢在外人面前開口說話,在學校裡跟同學和老師也不交流,總是獨來獨往,慢慢的不願去學校了。見到父母就發脾氣,以至於爸媽不敢出現在他面前。總是擔心別人嫌棄自己,認為自己性格內向,不善言談,沒有人會喜歡自己。雖然父母沒明講,到一年前發現父母離婚了,他們各自出去打工,自己跟著爺爺奶奶,感覺自己是父母的累贅。

關於青少年抑鬱的分析,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4、男,19歲,待業。爺爺奶奶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出門,家裡來了客人就躲起來,不跟人說話。平時很有禮貌的孩子,怎麼突然就變成這樣了?還變得不愛乾淨了,不催著都不刷牙洗臉,更不要說睡覺前主動洗腳洗澡了。更可怕的是,爺爺偶然發現孩子的胳膊上佈滿了細細的劃痕,看著很驚悚。從頭到尾都是爺爺奶奶在說,爸爸媽媽是認為孩子沒問題的,自然也不會陪著來門診,爸媽還認為是孩子太能作揍一頓就好了。孩子從小就經常被打,只要爸媽不開心,打孩子就是功課了。後來孩子告訴我,如果不是爺爺奶奶發現了他的問題,他會自殺的,那段時間他一直在琢磨自殺的方式。曾經在九樓的家中陽臺上把腿垂在外面坐了一夜,擔心爺爺奶奶傷心而沒有跳下去。——這些,包括孩子胳膊上的傷痕,爸媽竟然都沒有發現!

——

青少年抑鬱,越來越多的危害著孩子們的健康,應當引起社會的關注了!

我不想拿網路上以及我們身邊那些血淋淋的教訓在這裡舉例,選了諮詢中相對典型的案例,來跟大家一起來用心的瞭解下青少年抑鬱。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來看看青少年抑鬱的表現,成因及防治。

關於青少年抑鬱的分析,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一、表現

1、心理層面:

情緒低落,易激惹,對事情不感興趣,對未來沒有希望,看問題總是悲觀的。自我評價低,自責。嚴重的有自傷自殘甚至自殺行為。

2、生理層面:

表現出無緣無故的疲倦,乏力,經常訴說頭痛、胃痛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並經常出現睡眠障礙。還有因食慾不振導致的體重下降,運動、言語和反應遲頓等。

3、社會功能:

人際關係差,不願與人交往,擔心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不能正常學習,有些就退學或休學在家。

關於青少年抑鬱的分析,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二、成因

1、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沒有良好的建立形成。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發展不完善,不能清晰客觀的自我評價,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更沒有明確的讓自己學習的動機。於是,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會明顯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容易讓自己產生負面的自我評價。對於出現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也不願求助,不客觀的自我歸因,甚至自責。

2、自尊心不足。

自尊心(Proper pride)是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它是於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心理,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狀態。自尊心不足的孩子,往往憂愁傷感,害怕參加活動,害怕遭到別人拒絕,他們感到沒有人愛他們,孤獨,無助,壓抑,自信心明顯不足。

關於青少年抑鬱的分析,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3、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一方面,在生活上他們是孩子的“保姆”,事無鉅細替代孩子,讓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學習上他們又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不時“關心”孩子的成績。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常使孩子在生活上成為無能者,在學習上則總是害怕失敗,輸不起。

4、應試教育帶給孩子的課業壓力。

課業壓力,是每個學生都在面對的問題。考一個好學校是每個家庭的目標,而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學習目標了。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幾乎把孩子們的時間都安排上學習了。除了上課就是考試,這使得孩子長期處於緊張的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中。

另外,中學生的抑鬱性心理障礙,也跟

孩子的性格特徵、社會的壓力等因素

有一定的關係。

以上種種原因,往往使青春期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產生無助、無望、自我無能的心理,讓他們長期處於焦慮和恐懼心理狀態之中,對前途喪失信心。

關於青少年抑鬱的分析,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三、防治

1、家庭和學校共同給孩子一個合理的指導,幫孩子更好建立和發展自我意識

:幫孩子客觀認識自我,讓孩子增強對自我的愛護和對生命的珍惜;幫助孩子客觀地評價自我,擺脫自我無能心理的壓力。幫助孩子學會有效地調控自我,學會使用有效的方法調整情緒。

2、家庭和學校共同幫孩子樹立信心。

多鼓勵和肯定孩子,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客觀的評價孩子的成績,指導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3、家庭和學校及社會,多給予孩子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增強人際交往的機會,學習溝通表達的方式

4、對於已經抑鬱的孩子,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

如果短期內不能改善,應儘早去醫院或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求助,以免延誤治療,造成我們不願看到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