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門口傳來產婦痛苦的喊叫聲,這樣的情況應該反思了!

晚上七點,接班後做了一個闌尾炎的劉醫生剛想休息會。突然,手術室的電話響了。

產科打來電話:急診剖宮產,馬上進手術室。

手術室門口傳來產婦痛苦的喊叫聲,這樣的情況應該反思了!

這種情況,麻醉醫生一般是沒有時間術前訪視的,因為太急了!於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跑進手術間做好麻醉前的各項準備。

剛準備好,門口就傳來讓他震驚的聲音。那聲音,顯然是要做手術這個產婦的哀嚎聲。

聲音很大,直接穿透了幾道門。踩開手術間電動門,聲音更大了。

很快,護士把產婦的平車推進了手術間。這時,劉醫生驚訝地發現,這個人居然已經做了分娩鎮痛。

手術室門口傳來產婦痛苦的喊叫聲,這樣的情況應該反思了!

按理來說,不可能這麼疼啊!即便宮口開全孩子娩出的時候會疼,但那個時間很短。再說,如果是那種情況,一般不可能再轉剖宮產啊!

帶著各種疑問,劉醫生一邊安慰產婦、一邊把監護儀上的各種導線安裝在產婦身上。

心率出來了,140次每分。

再看產婦臉上已佈滿了淚水。很明顯,她真的很疼。

面對這種情況,他必須快速瞭解為什麼轉剖以及產婦既往的疾病情況。

當檢視過凝血等專案沒問題後,麻醉開始了。

手術室門口傳來產婦痛苦的喊叫聲,這樣的情況應該反思了!

在產婦渾身肌肉顫抖中,劉醫生的技術經得起了考驗。不到3分鐘,麻藥就注射到了蛛網膜下腔。

隨著麻藥的起效,產婦的“哀嚎”變為“呻吟”,最後變成“哼哼”。這時她累了,甚至連眼皮都不願意睜開了。

很快,孩子就剖出來了。隨著孩子的一聲啼哭,所有人的心都放下來了,精神也沒那麼緊張了。手術室,也恢復到正常手術狀態。

當手術臺上的所有人都在談論這個人太不堅強的時候,劉醫生沒有接話。他知道,這件事沒有這麼簡單。

在撤掉分娩鎮痛那根硬膜外導管的時候,他注意到導管刻度只剩下了5釐米在身體內。

如果產婦後背比較厚,這根導管很有可能就沒到達目標位置。也就是說,這個分娩鎮痛是無效的。

此時,劉醫生已經不敢再想下去。顯然,眼前這個產婦剛剛經歷了一場無效的分娩鎮痛。

回頭分析,夏天出汗、膠布鬆了是主要原因。

手術室門口傳來產婦痛苦的喊叫聲,這樣的情況應該反思了!

如果從技術上避免,可以採用粘性更好的膠布或者切口敷貼。留置導管的時候,留3-4釐米在硬膜外腔。貼上膠布的時候,讓產婦恢復正常體位再粘膠布。

從管理上看,當發現產婦第一次異常疼痛的時候,就立即檢視導管的問題。

產科方面,如果產婦疼得厲害,這種情況就不要急著用催產針了。正常宮縮疼,和催產針的疼能一樣麼?

雖然只是一個個例,但再次暴露出麻醉科人員不足的問題。

在沒有分娩鎮痛這個工作任務的時代,麻醉科醫生每天都要疲於應付與日俱增的外科手術量。

然而,分娩鎮痛來了,麻醉科醫生還是那些人。可想而知,開展分娩鎮痛的麻醉科都是在硬著頭皮開展的。

手術室門口傳來產婦痛苦的喊叫聲,這樣的情況應該反思了!

以前,當麻醉被說成只是“打一針”的技術時,麻醉忍了。因為,不管你怎麼認為,麻醉科也要全程陪著患者,全程保護患者生命安全。有麻醉效果異常時,當然也能及時處理。

分娩鎮痛就不一樣了,這時的分娩鎮痛真的成了“打一針”的技術。

不是麻醉科不陪,實在陪不了了。因為,沒有哪個麻醉科有那麼多兵力可以做到一對一。

即便一對多,都不可能實現。因為,麻醉科值班不僅要負擔分娩鎮痛,還要負擔急診手術的麻醉。有的醫院麻醉科,還要負責急診急救、深靜脈置管、術後鎮痛以及術前術後訪視等很多工作。

總之,還是太缺人了!只有想辦法讓麻醉專業成為學子們嚮往的行業,才能讓這個專業負擔起更多的救死扶傷、舒適化醫療的責任!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