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鬱金和什麼搭配對肝好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就不同。

身體有五臟六腑,構成機體的功能核心。和它們維繫的十二經絡遍佈全身,給身體各處輸送氣血,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五臟六腑和十二經絡,它們各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我們所說的養生調理,其實就是維護這些經絡臟腑,讓它們的功能更強健一些。但這個只是目的,中間所需要藉助的手段,其實還在於“氣血”。

可以說,氣血,就是我們養生調理首先接觸的問題。它們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比如氣為陽血為陰,氣主動血主養等等。而五臟六腑,也受氣血的影響、控制氣血的程度各有偏重。

所以,想要調理臟腑,如果按照它們的氣血情況來進行,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五臟”和氣血之間的關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肝肺”二髒。為什麼這麼說呢?

《素問。血氣形志篇》: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

這兩句話比較好理解,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厥陰經是血盛氣少的,而太陰經是氣多血少的。或者換一個說法,厥陰經正常就是血盛氣弱,太陰經正常就是氣盛血弱。

而厥陰經,就是指足厥陰肝經,以及手厥陰心包經;太陰經,則指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因此,從肝肺二髒來看,它們的“生理功能”本身就有氣血的強弱差異。它們的調理養護,也必然需要結合氣血的盛衰來進行。這樣,才算“不犯常情”。

養肝:

為什麼說“厥陰常多血少氣”?我們知道,肝藏血,位於下焦,最大的特點就是“體陰而用陽”。既然說是“體陰”,在氣血二者裡,營血屬於陰分,因此,足厥陰肝經的“多血少氣”也就好理解了。

而另外一條厥陰經是手厥陰心包經,心包是六腑之一,為心智“外圍”,中醫有“心包代心受過”的說法。而心主血脈,厥陰心包經的“多血少氣”也是不錯的。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所以,從養肝的角度來看,通常情況下,肝經的血份比較壅盛。雖然我們常說“氣滯血瘀”,但營血壅盛同樣也會導致氣滯。故,雖然對肝而言,主要以“肝鬱氣滯”最為常見。但我們在疏肝解鬱的時候,比較合適的方法就是從血份著手。

這個觀點,也符合“血為氣之母”的宗旨。實際上,很多養血柔肝的藥食,本身就有不錯的理氣解鬱之用,比如白芍、鬱金,而川芎更是號稱“血中氣藥”。

根據“厥陰常血多氣少”的理論來養肝,比如白芍陳皮泡水喝,五味子陳皮泡水喝,這些方法,都應該可以歸納入這個範疇。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養肺:

為什麼說“太陰多氣少血”?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幾乎全部的職責都和“氣”有關。而另外一條太陰經是足太陰脾經,因為脾有“統血”的作用,所以,很多朋友會以為脾經的“氣多血少”不正確。

其實,脾統血要注意的是一個“統”之。“氣為血之帥”,脾賴以統血的正是它的陽氣。所以,說太陰經氣多血少並沒有錯。

那麼,如何養肺?有人說肺喜潤而惡燥,常用的養肺方法就是潤肺。其實不然,雖然肺喜潤,但其本身的功用還是維繫它的氣機宣肅,也就是說,肺氣宜降不宜升,肺氣上逆乃是最常見的情況。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故我們平常養肺的方式,應該以宣肅肺氣為基礎,其它的清熱、潤肺的養肺方法,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

其實,宣肅肺氣和清肺潤肺並不矛盾。太陰氣多血少,中醫常說“氣有餘便為火”。因此,很多的清肺潤肺之品,本身就有不錯的宣肅肺氣之能。比如瓜殼、桑皮之類。

所以,根據“太陰常氣多血少”的理論,比較合適的做法就是補中有洩。我們常用的養肺藥食,茯苓、百合之類,可以適當搭配生薑、瓜殼等等。

如何養肝與養肺?這兩條經絡,氣血的強弱相反,調理方法也不同

總之, “厥陰(肝經)常血多氣少,太陰(肺經)常氣多血少”的理論,一般不被人重視。但從養肝、養肺的角度來看,這種方法,還是很值得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