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浩然正氣? (一)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借用這句詩來引出今天的話題,“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作品《贈孟浩然》首聯,實為一語雙帶之義。其詩如下: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夫子以“善養浩然正氣”而傳承於世,此言語典出《孟子》,同時他也是浩然正氣的形象代表。

如何養成浩然正氣? (一)

原典:《孟子》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11)養而無害,則塞(12)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13)義與道,無是(14),餒(15)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16)也。行有不慊(17)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18)未嘗知義,以其外之(19)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20)也。無(21)若(22)宋人然(23)。

宋人有閔(24)其苗之不長而揠(25)之者,芒芒然(26)歸,謂其人曰:‘今日病(27)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28)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29)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30)無益,而又害之。”

【註釋】公孫丑:複姓公孫,名醜,齊國人,是孟子的弟子。

惡(wū)乎長(cháng):在哪方面擅長。

知言:能理解、識別各種言論。

養:培養,養育。

何謂:什麼叫做。

難言:難以說得明白。

其為氣也:它作為一種氣。

至大:最為盛大。

至剛:最為剛強。

以:用。

(11)直:正直。

(12)塞:充塞,充滿。

(13)配:配合輔助。

(14)是:這。

(15)餒:飢餓。

(16)襲而取之:從外入內突然取得它。這句意思是,浩然之氣是由正義在內心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不是透過偶然的正義行為來獲取它的。

(17)慊(qiè):滿意,滿足。

(18)告子:姓告,名不害,據說他兼通儒家和墨家的學說,曾經求教於孟子。

(19)外之:把義看成是心外之物。外,動詞,以……為外。之,代詞,指代“義”。

(20)助長:指用外力(違背規律地)幫助它成長。

(21)無:通“毋”,不要。

(22)若:如同。

(23)然:代詞,如此,這樣。

(24)閔:同“憫”,憂慮,擔心。

(25)揠(yà):拔起。

(26)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27)病:疲憊之極。

(28)槁(gǎo):枯槁,乾枯。

(29)耘:給作物除草。

(30)非徒:不但,不僅僅。

【譯文】公孫丑問道:“請問老師您擅長於哪一方面呢?”

孟子說:“我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說:“請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坦蕩之胸懷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浩然之氣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然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說,告子不曾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對浩然之氣一定要培養不能停止,心裡不能忘記它,也不違背規律地助長它。不要像宋國人一樣。

宋國有個人擔心他種的禾苗長不高,於是到地裡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裡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

如何養成浩然正氣? (一)

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隻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如何養成浩然正氣? (一)

為什麼孟夫子會拿“揠苗助長”來做比喻呢?

(以氣喻壤,勿要輕脫根基,此處直指關隘;氣乃是引導心血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