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誤會了折耳根

三七有黃心的嗎

我不記得最早知道“折耳根”是什麼時候了,應該是在網路興起之前在紙質載體上看到的。“紙上得來終覺淺”,只能記住這個名詞,完全沒有感性認識。

對不起,我誤會了折耳根

攝於武漢植物園

第一次見到“折耳根”是在2009年,武漢植物園。武植幅員遼闊,品類繁盛,像折耳根這種平淡無奇的植物,我頂多也就看幾眼,留影一張而已。彼時應對“折耳根”的赫赫威名有所耳聞,不然這一張也可能不會特意拍,畢竟當時的相機儲存卡只有百兆計,奢侈不得。

對不起,我誤會了折耳根

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 ) Baill。,三白草屬

折耳根正名為

蕺菜

/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三白草科蕺菜屬。恰好附近還有該科科長

三白草

本尊,我也撥冗拍了一張。所謂“三白”者,大概與“莖頂端的2-3片於花期常為白色”有關;蕺菜亦有類似特徵,其穗狀花序的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狀的總苞片,特別顯眼。“一白遮百醜”,這二位的“白”估計是為了吸引昆蟲前來傳粉。

對不起,我誤會了折耳根

蕺菜

第二次見到折耳根是在青島,某小飯館門前。我眼神雖不濟,但在“拈花惹草”時卻十分敏銳,僅用“旁光”就發現了其標誌性的白色總苞片。沒想到在青島還能碰見折耳根,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伸出顫抖的手拽了幾根,先水培後盆栽,很快就枝繁葉茂了。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以具有特殊刺激性氣味在我國西南部率服蠻夷,進而威震中原,令許多人談之色變,望風而逃。這絕非浪得虛名,我有親身體驗:將其莖葉摘下揉碎,一股混合了臭魚爛蝦死蛤蜊的氣息立即撲鼻而來,當時真的是“氣息一窒”,險些栽倒……

對不起,我誤會了折耳根

攝於北京牛街清真超市

第三次是在北京牛街清真超市,都是包裝好的地下根莖,折耳根的主要食用部分。要不是我漂泊在外,我肯定要買回去嘗試一下。雖然我對此物的氣味頗不以為然,但挑戰各地食物卻是我一以貫之的追求,我不允許自己會有難以下嚥的食物!這個願望最終在二下雲南時得以實現。

對不起,我誤會了折耳根

攝於昆明臻味工廠

上圖即是昆明臻味工廠以折耳根為主要材料之一的菜,中間是折耳根,周圍擺著黃心松花蛋。這菜口味相當重,折耳根本身的強烈氣味得到了有效掩飾,但肯定還是有一些,我覺得尚可接受。那麼,絮絮叨叨這麼久,題目中所說的“誤會”在哪兒呢?就在那幾片正面綠背面紫的葉子上。

昆明人餐桌上的東西,你能認識幾種

一文中,我把那幾片葉子誤認為是菊科菊三七屬的

紅鳳菜

/

Gynura bicolor

(Roxb。 ex Willd。) DC。,並稱“紅鳳菜和折耳根兩大毒蔬一起出現”。其實不然,那就是折耳根的葉子,是本磚家學藝不精搞錯了。《中國植物誌》中說的明白,蕺菜的葉“

背面常呈紫紅色

”,而我之前見過的恰好都反“常”,正反面都是綠色的……

如果要在文末總結一下中心思想,那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切不可自持淵博輕率表態,不然分分鐘被打臉。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