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參,先知參,知參不被坑,才得補氣參

作為在中醫診所坐診的中醫師,經常會有人拿些貴重藥材來問質地好不好,講句實話,現在藥材都是養殖居多,野生藥材除了不出名的都是很難找的,最近,有個老患者跑過來問我,原先診斷老人家心氣不足,吃點人參補補元氣,老人家吃完後就想著去藥材市場看看有沒有質量更好的,結果藥材市場人參的種類就有紅參,白參等等,他不太懂人參的品種,又過來問具體情況。

要吃參,先知參,知參不被坑,才得補氣參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會問,紅參我知道,不就是加工後人參,那高麗參呢,不就是高麗的人參嗎,那移山參呢?什麼玩意?有這種人參嗎?有的,其實人參名字很多,但是有

分型依據

區別的。

有幾種分型區分人參呢?我們下面來一一解答。

從產地上來分型:

人參最早是出自於山西,因此有的書叫為

上黨人參

,其實都知道,古代哪些地方有好東西,都得上貢給朝廷,還要保質保量,對於皇帝來說,這不就是幾個參嗎?對當地老百姓來說,這是個禍害,因此被稱作“地方害”,到明朝的時候因為山西被破壞太嚴重,幾乎找不到參才消停,這時候,女真族,也就是東北地區,他們進貢了參,所以又多了

東北人參,吉林參,長白人參

。同理,在朝鮮半島就叫朝鮮人參或者韓國人參,在古代呢,因為唐朝把朝鮮稱為高麗或者新羅,或者叫百濟,所以有的書又叫新羅人參,百濟人參、高麗人參,其實這朝鮮、韓國、新羅、高麗、百濟都是同一種,只是古代與現代稱謂不同,地方一樣,但市場都是以高麗參為主叫法,還有日本人參,一般叫東洋人參,這些都是產地叫法。

要吃參,先知參,知參不被坑,才得補氣參

從加工方法來命名:

人參如果從地裡面採挖出來,把表面泥土去幹淨以後,直接曬乾,就是生曬參;採挖之後,經過煮或者蒸等手法,人參裡面含一種特殊的澱粉就變成了紅色的糊精,就帶著一種淡淡的紅色,好像角質狀,就是我們經常說的

紅參

,如果人參個頭不好,或者挖的時候挖壞了,或者挖斷了,或者本身不大,就在表面上用針扎一些小孔,然後放在高濃度的糖水浸泡,然後曬乾,這就是

白糖參

,有的簡稱為

白參

。在這裡面加工方法中,有種特殊藥材,就是在

紅參

當中,如果把全部鬚根去掉,小的叫鬚根,大的叫支根,保留一些支根,就是

邊條參。

這裡有點問題要強調下,一般所說多少支人參,都是說邊條參,其他人參都沒有這個說法,以前父親告訴我,有些黑市商人喜歡訛人說多少支人參多少錢,或者一斤幾十只參,客人以為是撿來大便宜,趕緊付款拿貨,結果被坑,鬧到派出所也沒個說法,因為這是個文字遊戲,客人認為的支是一整支,而邊條參確實是一整支,只不過是須,那麼邊條參一斤有多少支呢,45支,可想下當時訛人是在放血。好在,現在藥材市場都是比較公開的,因為有這些類似的,比如電腦商城,現在生意慘淡的不行,網路都是一片討伐,加上打黑除惡,這些都很少見到了。

要吃參,先知參,知參不被坑,才得補氣參

有點跑遠了,現在說下

從生長環境區分:

自始至終都生長在野山裡面,就是

野生參

,都知道,人參生長比較慢,生長的年份越久,質量越好,這種人參在天然環境生長多年,所以很貴,同時,買到了也不一定看出是真的,因為現在養殖的人參太多了,這種參一般叫

園參

,園參質量肯定要次些,這裡還有一種特殊的參,現在估計很少見,也可能被人拿來坑人,就是

移山參

,就是在野山上,發現了比較幼嫩的人參,把它採了,心裡可惜,想做記號,又怕被別人挖了,不放心,就把它移植到自己的家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先在自家種個兩三年,再把它移植到野山裡面,這種參經過了兩個不同的生態環境,故有移山的說法。

還有一種

從入藥部位命名:

人參有主根,下面的部分叫支根,支根下面分的支叫鬚根。主根、支根、鬚根一起用,就叫

全須參

,單獨把鬚根割下來加工,就叫

彎須參

,紅參呢,叫做

紅彎須

,生曬參就是

白彎須

。同理,支根就是

直須參

,紅參為

紅須參

,生曬參就是

白鬚參

要吃參,先知參,知參不被坑,才得補氣參

看完這些,應該有的朋友明白了人參的別名的意義,有興趣瞭解更多的,可以去藥材市場看看,對比下人參不同名字的樣子,那人參形象更清晰了。#快問中醫超能團##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