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如何進行市場調研

本文來源:楊延麗部落格、科研sci繪圖

為了迅速進入科研狀態,在第一次的小組會上我們對實驗室的儀器、衛生、管理制度,以及如何進行文獻調研和實驗記錄分別做了一個報告。其中,我負責介紹我的

文獻調研經驗

,也在這裡分享給有需要的各位,拋磚引玉。

對文獻調研的困惑,我問了幾位同學,集中在下面幾點:

1。不知道如何著手查到有效文章?

2。文獻如何查全?

3。這兩個問題反映了查文獻的兩個關鍵:查全和查準。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但是我以為,文獻調研並不是只有“查”。調研是為了回答你想知道的問題,查只是第一個步驟,查到文獻後讀,獲取有效資訊,並經整理總結後解決了想回答的問題,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文獻調研的過程。

應運而生的,在文獻調研的時候還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1。文獻太多,看不完怎麼辦?2。看完文獻後又忘記了,感覺白讀了3。看完文獻以後提煉不出有用的內容想要回答以上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文獻調研的目的有哪些。

進行文獻調研的目的:

下圖是我根據平常經驗總結的幾種目的。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瞭解調研的目的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目的不同,我們在查和看的時候重點也不同。此外,一般我們認為文獻調研主要是靠網路資源,但是其實人才是最好的資源,其次才是網路。向行業的資深人士,比如導師,在文獻調研前尋求指點,事半功倍。

部分情況下我們得不到合適的人的合適資訊,這時候只有靠自己摸索。我想表明的是:

根據我們的目的不同,不是所有調研都要需要大精力去同時查全和差準

①打基礎最好的資料是綜述、畢業論文、書籍,不需要太多,幾篇全面,高質量的即可,可以請專業的人推薦。

②找方向最好的方法是向行業的資深人士請教。如果有綜述是再好不過,綜述中經常會對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總結。如果也沒有綜述,就需要比較全面的文獻,分析不同時期的研究重點。有些文獻的前言也會闡述發展方向。

③找關鍵並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文獻調研,查準率比查全率重要,只需要找到最相關的幾篇文獻,就能夠知道痛點是什麼了。

④找現狀通常需要較高的查全率,同時需要對所查到的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以得到全面和完整的資訊。(後面會介紹如何整理所查的文獻)

⑤找相似查準最重要,是否有和自己的研究非常接近的文章。並且還得經常更新檢索,以免在文章發表之前被別人搶先發表。

⑥找方法查準最重要。由於所需資訊很可能不在Title/Abstract/Keywords中,所以需要在全文中查詢,Google Scholar等比較合適。

⑦找人跟蹤和研究相關課題組也是比較常用的調研目的,這個調研比較簡單。

確立了調研目的,接下來首先進行文獻檢索。

查文獻的原則和方法:

文獻檢索的原則如下圖,幾種原則都是為了能保證文獻能夠查準和查全。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資訊源也就是文獻的搜尋位置,這部分不準備細說,因為各大高校研究單位都有購買自己的資料庫,網路上有太多這方面的經驗,可以自行百度或者微信搜尋。想查的越全,查閱的資訊源的種類和資料庫範圍也就越大。

檢索是保證文獻調研查全和差準的關鍵

個人認為需要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1. 選好關鍵詞

圖中顯示了怎麼選,為了提高查全率,就需要儘可能的引申出多的相關的關鍵詞,因為很多文獻不會用完全一樣的關鍵詞;

2. 檢索策略

根據常用欄位的限定範圍和自己的調研目的來確定相應的檢索策略;

3. 最佳化檢索策略

這一步幾乎就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一次檢索就能滿意的機率實在太小,經常都需要來回幾次才能滿意。所以如果在檢索時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完全不需要氣餒,你需要的文獻就像是河裡的金子,需要淘過許多沙才能找到;而且有時候你想要看的文章根本就不存在。比如你想找某個領域的綜述,用了相關的關鍵詞還是找不到,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寫過。這時候就需要換個策略,把大的領域拆小,以找到相關的研究工作為檢索策略。

4. 篩選和查漏補缺

在我的經驗中,這一步非常重要。一般查完文獻少的幾十篇,多的上百乃至上千,不可能全部看完。這時候就需要篩選出重要的文章優先看。查漏補缺是因為檢索策略的原因總有一些重要的漏網之魚,在閱讀文獻時根據它的參考文獻及時的把重要文獻補加進來。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見了好的資源比如全文資料庫,好的網站和經驗,都喜歡收藏起來。除了一部分留作備用的資源,大部分資源不能加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基本就是沒用的資源。建立一套自己進行文獻調研的體系(套路),熟練運用,不斷修正,才是真正自己的東西。

如果只說一些寬泛的經驗,我的這篇文章就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了。因此,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自己習慣使用的運用Endnote進行文獻調研的套路,過程中體現了我剛才說到的內容,可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利用Endnote進行文獻調研的方法:

Endnote很多人都很熟悉了,文獻管理軟體。其實不僅在寫論文的時候非常有效率,在調研文獻方面也是非常強大的。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Endnote有Online search功能,能夠在多個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欄位的組合也很齊全,title,keywords,abstract,journal等等。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點開online search下方的more,可新增多個數據庫。我點開後顯示有443個數據庫,根據自己常用的相關資料庫進行新增,比如web of science, pubmed。

例如我搜索病毒的色譜純化,先搜尋出了一些文章。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將剛才檢索出的文獻新建一個group分組放入其中。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為了保證

全,

在不同的資料庫中檢索

(多樣性原則),調整檢索策略(完整性原則),並且新增進剛才建立的分組中。這時候肯定有很多重複的文獻,不怕,用reference——find duplicate刪除重複文章。

經過這樣的檢索,你想要的文獻基本逃不出構建的這個分組了,這個過程我稱為:把所有的魚兜進網裡。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最優先看的肯定是最相關的文獻。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從魚網裡魚和蝦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往外挑魚。

直接在我們建立好的分組中進行檢索欄位的組合

,限定的範圍越小,相關性就越高,把它們單獨放在一個新的group中。這些相關性最高的文獻就是我們優先檢視的文獻。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即使是縮小了檢索範圍,也經常會搜尋到不相關的文獻,因此還需要進行篩選。在Endnote中,根據title,year,journal在幾秒的時間內就可以快速判斷這篇文獻是否是你需要的。完全不需要的,刪除;很相關的可以新建一個group為優先看的文章;不著急看但是又很相關的分在另一個group。這個過程就是從魚簍裡剔除小蝦同時把魚分類。

哪些文章優先看呢?

最相關的優先看 —— 有效資源

新的優先看 —— 有對之前研究的總結,順藤摸瓜,新穎性

綜述優先看 —— 有對之前研究的總結,順藤摸瓜,且更全面

好期刊的優先看 —— 質量和價值一般更高

引用率高的優先看 —— 質量和價值一般更高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最後一步就是在看文獻的時候,撿漏魚。在建立好的分組中搜索是否已經收錄了該文獻,如果沒有,就在online search中搜索後新增到相應分組中。

使用這一套路的優點是:

Online search搜尋完直接可以進行管理,不用再從資料庫中匯出再匯入endnote

;直接在右鍵find full text下載全文(前提是購買了全文);看完文獻後可以直接進行筆記記錄,便於下次搜尋和回憶;邊看邊進行word記錄,直接插入文獻。

讀文獻:

文獻檢索只是文獻調研的第一步,檢索完以後需要在大量的文獻中提取出有效的資訊。現在我們可以回頭討論在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了。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讀文獻是一個需要積累能力的事情。同一篇文獻,你讀可能需要三天,有經驗的研究生用一天,小導用2小時,大導用20min。這不僅僅是閱讀速度上的差別,這是內在知識和技能的外在體現。

為什麼我們很難看到一篇文章的創新點,精髓,提出由水平的問題?

很遺憾,因為能力沒到,除了個人的能力之外,差在了刻意練習的積累。但是從一個小白到一個有經驗的研究生,我們還是能很快的練習達到的。

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建議:

(1)練習閱讀速度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建立調研和閱讀的個人體系

大四的時候,我看一篇文獻需要三天;研一上討論課,一週時間查文獻看文獻做一個ppt,我抓狂的一天看3-4篇文獻;研二導師要求我半個月寫一篇文獻綜述,一週至少得看50多篇文獻,我又抓狂了;到現在經常需要一週以內要做一個文獻調研寫一個結果報告。

我想說的是,提高是需要一定強度的重複練習的,輕輕鬆鬆的坐在桌前看會文獻看會網頁是不會有提高的。

當在大量重複練習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後,會更加提高自己的效率

。文獻調研不輕鬆,但每一次痛苦後都會有一些收穫,不要怕做不好的開始。如果練閱讀文獻的速度都沒達標,怎麼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有效的資訊?怎麼能指望有一雙毒辣的眼睛?

(2)有輸出, 邊看邊記錄整理

:把大量的資訊裝進不同的收納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看文獻沒有收穫,因為只有輸入沒有輸出,很多牛人告訴我們,輸出是學習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檢驗我們是否掌握了的一種方法。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我的語文很爛,但是我還是要經常寫些文章。

輸出的優點是:將資訊歸納總結

,變成自己的知識;增強了記憶;便於日後需要時查詢資料;作為儲備,備不時之需。

具體方法如下:

1. 在PDF和endnote中做記錄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這屬於最簡單的筆記。endnote中有label, review item等等,可以自行選擇,即使是簡單的幾句話,在閱讀經過很久之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2. 在word或excel中做分類整理記錄,根據關注的問題將文獻的內容拆分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這一方法是我剛入學時我的導師讓我查文獻時教會我的方法,在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也一直在使用,受益匪淺。

根據關注的問題將文獻的內容拆分若干個關鍵分類(第一行)在進行文獻閱讀時按照表格將相應內容填入表格中,並且用endnote插入參考文獻。這一方法的優點是,它將一篇文章那麼多的字濃縮成了幾個關鍵詞,在大量資訊中給你設立了目標;在最後總結時也能一目瞭然看出想要回答的問題。

3.在word/ppt/excel中記錄關鍵段落,圖,觀點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這種方法是我在線上教育課程上看見別人的做法。就是給自己的知識體系搭一個框架,不用一次性把內容寫完,只用立一個標題空在那,每次看文獻有什麼值得學習或者重要的內容就往裡填,在需要時把這些零碎的內容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ppt。所以有的人輸出的效率特別高,是因為有大量的輸入和豐富的積累,讓他能夠有這個能力去隨時呼叫。這點也是我正在努力培養自己去養成的好習慣。

(3)學會根據目的去精度和略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隻要會認字就能做的好的事。向大家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在看完之後我才知道了閱讀不光只是為了獲得資訊,是為了提高理解力,獲得與作者相同的認知水平。書中提倡去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閱讀是一門藝術,有基礎、檢視、分析、主題閱讀四個階段,對不同的書(文獻)有不同的閱讀方法。篇幅原因不細說,但是極力推薦想提高閱讀能力的去認真讀一下。

文獻調研的經驗:這篇乾貨步驟整理較全

最後一步是對所查所讀文獻的總結,回答調研文獻之前提出的問題。在調研之前明確調研目的,做好查和讀兩步(讀時做好記錄),這一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總結:

文獻調研首要要清楚調研目的

,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調研側重,分為

查,讀、總結三個步驟

檢索文獻的原則:

新穎性、完整性、經濟性、多樣性、連續性,關鍵在於查準和查全

檢索文獻的四個步驟:

選關鍵詞、檢索策略、最佳化檢索策略、篩選和查漏補缺

建立自己的文獻調研體系,例如使用Endnote。再多的好資源好經驗,沒有用於建立自己的體系都是無效的資源。

文獻調研需要提高閱讀能力,包括閱讀速度,閱讀的技巧,並且透過輸出的方式來將資訊轉為自己的內容並且進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