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明風華》看六朝後宮,張太后主持大局,孫皇后經歷最多

明孫太后什麼時候死

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湯唯扮演的孫若微家喻戶曉。原著小說《六朝紀事》裡介紹,孫若微經歷了從永樂到天順六個朝代,當了三朝的皇太后,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那一階段明朝的歷史。但電視劇和小說畢竟是藝術創作,孫若微這一形象有真實的一面,也有虛構的成分。還讓我們以朱瞻基的這位親密愛人為出發點,看看歷史上的六朝和後宮人物。

由《大明風華》看六朝後宮,張太后主持大局,孫皇后經歷最多

朱高熾的張氏出手不凡

永樂時代,朱棣的徐皇后去世後,就再也沒立皇后,受朱棣喜愛的權妃也早逝,由王貴妃主持後宮,朱棣和皇太子朱高熾都在,她不幹政,作用有限。《大明風華》裡,吳越扮演的太子妃張氏戲份較多,實際歷史上張氏的作用是比較突出的。

由《大明風華》看六朝後宮,張太后主持大局,孫皇后經歷最多

張氏系河南永城人,出身一般。她成為太子妃後,遵守婦道,做事謹慎,受到了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喜愛。朱高熾當皇帝后,張氏當了短暫的一段皇后,洞察內外事務。朱高熾去世後,朱瞻基接班當了皇帝,張氏升格為皇太后。

在朱瞻基當政時,張氏起初對軍國大事進行裁決。她告誡朱瞻基要勤政愛民,還要張輔和楊士奇、楊榮、楊溥等朱高熾時代的重臣全力輔佐朱瞻基。同時,張氏對自己的家人約束很嚴,不允許他們參與政事。後來,朱瞻基要廢胡皇后、立孫皇后,張氏沒管了,但一直不待見孫皇后。

朱瞻基當皇帝十年後,英年早逝了。當時太子朱祁鎮才九歲,有傳言說朱瞻基的弟弟襄王朱瞻墡要繼位,那也是張氏的親兒子啊。關鍵時刻,朱瞻基的孫皇后起不了作用,張氏站了出來,召叢集臣,指著太子朱祁鎮說:這就是你們的新天子。在一片山呼萬歲中,朱祁鎮登基了,謠言不攻自破。群臣們請張氏垂簾聽政,張氏不同意,說不能違背了先皇的規定。但她教導年幼的皇帝學習,任用楊士奇等名臣輔政,保證了朝政的暢通。

由《大明風華》看六朝後宮,張太后主持大局,孫皇后經歷最多

後來明英宗朱祁鎮長大後親政,寵信太監王振。張氏知曉後,召集明英宗和各輔政大臣,當場要殺了王振,若不是朱祁鎮苦苦求情,王振的腦袋那時就落地了。所以張氏在的時候,王振夾起尾巴做人,哪敢張揚專權。只是在張氏去世後,輔政大臣逐漸老去,王振才出頭,導致了“土木堡之變”。

與電視劇不一樣的孫皇后

《大明風華》裡說朱瞻基的太孫嬪叫孫若微,實際歷史上她是隻有姓沒有名的,有名字的只是另一位後來被廢掉的胡善祥。孫氏的出身並非靖難遺孤,你想皇太孫選妃,不得查祖宗八代啊,出身不明的人能入圍嗎?

電視劇裡,孫若微和朱瞻基邂逅,一見鍾情。實際他們兩人是青梅竹馬的愛情,這又與孫氏的婆婆張氏有關了。原來孫氏是山東鄒平人,他父親到河南永城做主簿官,那是張氏的家鄉,她爸媽還在那裡生活,被皇帝封為彭城伯和夫人。孫家有女初長成,格外美麗,被張氏她媽彭城伯夫人看中,推薦到宮中,作為太孫妃的候選人。那時孫皇后才10來歲,明成祖朱棣就讓太子妃張氏撫養她。就這樣,孫皇后和朱瞻基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感情基礎是相當牢固的。

由《大明風華》看六朝後宮,張太后主持大局,孫皇后經歷最多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就如電視劇演的那樣。到朱瞻基選太孫妃的時候,入選的是胡善祥,孫氏僅被選為嬪妃。電視劇的理由是孫為靖難遺孤,歷史上也是明成祖朱棣決定的,理由不詳。有猜測說明成祖擔心孫氏由太子妃張氏的母親推薦,都來自永城,並由張氏撫養大,兩人同心,將來恐有外戚做大之憂。在關鍵的時候,張氏擁護了明成祖的決定,後來也一直極力維護胡善祥的地位,反而疏遠了孫氏,這是張氏顧全大局的地方。倒是張氏她媽彭城伯夫人,一直為孫氏說情爭取,但沒起作用。

孫氏的成功之處,是她贏得了朱瞻基始終不渝的愛情。朱瞻基當皇帝后,皇后仍然是胡善祥,孫氏被封為貴妃。冊封時,應該皇后捧著金冊金寶,貴妃以下什麼都沒有。但朱瞻基破例請示了皇太后張氏,給孫貴妃定製並頒發了金寶。

因為朱瞻基鍾情於孫貴妃,皇后胡善祥的地位並不穩固。皇后和貴妃展開了競爭,焦點是誰能生出繼承皇位的兒子。據說孫貴妃做了手腳,把宮女和朱瞻基生的兒子偷偷據為己有。由此,朱瞻基以皇后無子為理由,不顧大臣們和他媽張太后的反對,讓胡善祥自己上書辭去皇后,把孫貴妃立為皇后。

由《大明風華》看六朝後宮,張太后主持大局,孫皇后經歷最多

可惜朱瞻基36歲就去世了,他兒子朱祁鎮登基繼位成為明英宗,孫皇后變成了孫太后。這段時間孫太后的存在感並不強,決定朱祁鎮登基的是太皇太后張氏,決定朝廷大事也是張氏。在張氏去世後,明英宗親政,寵信太監王振,受蠱惑率領大軍出征蒙古,也沒見孫太后和張氏一樣出手,制止自己的兒子。

孫太后發揮作用是在“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蒙古軍俘虜,太子年幼,北京沒有主事的,一片混亂。在危難之際,孫太后一面傾囊拿出財寶送給蒙古人,試圖贖回明英宗。一面任命朱祁鎮的同父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並用于謙出任兵部尚書、主持軍務,抵抗蒙古大軍的入侵。後來,在蒙古人裹挾明英宗,朝臣要擁立新皇帝,斷絕其企圖時,孫太后不徇私情,先是召見襄王朱瞻墡,被拒絕後,果斷地同意朱祁鈺繼位當皇帝,讓朱祁鎮成為沒有多少價值的太上皇。之後,明朝上下一心,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穩定了政局。

由《大明風華》看六朝後宮,張太后主持大局,孫皇后經歷最多

儘管孫太后同意朱祁鈺當皇帝,但她一直牽掛著被俘的朱祁鎮,幾次寄棉衣給被困在北方寒地的朱祁鎮。在明朝迎回年輕的太上皇朱祁鎮後,明景帝朱祁鈺把他哥哥禁閉在南宮,又是孫太后經常去看朱祁鎮。在朱祁鈺病危,石亨等人策劃讓朱祁鎮復位時,秘密請示了孫太后,並獲得了同意。“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重新當皇帝,改年號為天順,孫太后退居幕後,頤養天年,在天順六年去世了,歷經六朝的太孫嬪、皇貴妃、皇后、皇太后就此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