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頤和園中最有“故事”的橋

大家好,北京頤和園內的昆明湖上有一座17孔橋,這座橋是頤和園內最大的一座石橋,建造於清乾隆年間。修建了大約十多年才建成,17孔橋整座橋長150米、寬八米,飛越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其形狀如長虹臥波,17孔橋的造型具備北京盧溝橋和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的石雕極其精美,兩邊的白石欄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子,這些石獅子加起來共有544只,比北京盧溝橋的獅子還要多。這些石獅子的造型也非常有趣,他們有的母子相抱,玩耍嬉鬧,有的凝神觀景,個個惟妙惟肖在17孔橋的兩端,還有四隻石刻異獸樣子,看上去很像麒麟,形象威猛極為生動,這四隻也是這座橋上的鎮橋之寶。

北京——頤和園中最有“故事”的橋

那麼17孔橋為什麼要建17個孔呢?在橋的正中是最大的一個橋孔,從橋的左右兩端數過來。分別各有九個橋孔,當然也要將中間最大的橋孔算上就是從左邊數123456789落在中間最大的橋拱上從右邊數123456789也要落在最大的橋谷。這樣加在一起就是17,而九這個數字,被稱為極陽數,是古代封建帝王最喜歡的吉利數字每年12月份冬至前後,17孔橋還會呈現出一個奇觀,什麼奇觀呢?這個奇觀就是金光穿洞,到了下午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落日的光輝穿過頤和園17孔橋照亮全部17個橋洞,呈現出壯麗的景觀,俗稱金光穿洞。

北京——頤和園中最有“故事”的橋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美景呢?簡單來講,日落的方位是隨著季節不斷變化的。冬至前後太陽直射南半球的南迴歸線,那麼對於北半球來說光線是斜的,所以在冬至前後恰好照射在了17孔橋的所有橋洞的側壁上,形成了美景,那這個是巧合嗎?不是的,古人在建橋時就掌握和利用了天文地理的知識,當太陽在冬至前後下午最低點照射時陽光會館可以穿整個橋洞,呈現出金光穿洞的奇觀,這也是造橋設計者的神來之筆。

北京——頤和園中最有“故事”的橋

現在每到這個季節都會有大量的攝影愛好者來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畔,相機拍攝金光穿洞的17孔橋美景,在離17孔橋不遠處是頤和園中最大的闊如亭,八角重簷由內外三層24根圓柱和16根方柱,支撐獨具特色,從遠處望去廓如亭就像是一杆秤錘,不偏不倚地壓在17孔橋的東端,樸茹亭旁還有一個大銅牛鑄造於1775年也是頤和園中特有的景觀。銅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紋須彌座有鎮水之意,銅牛與

北京——頤和園中最有“故事”的橋

17孔橋橋頭的四隻怪獸,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站在17孔橋上清澈的湖水,映出藍天極目遠望是起伏的山巒,造型優美的17孔橋將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層次千畝碧波盡收眼底,我們來到北京頤和園分享17孔橋的獨特之美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慢慢領略,就是要站在頤和園不同的地方去觀賞,人們把17孔橋又比喻成水中,神獸橫臥水中,如半月狀,極目遠眺,整個畫面就好似一幅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