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誰贏了

作者∣七臺八景

稽核∣張雪泥

原文標題∣渦陽“九龍井”造假揭秘

發表時間∣2020-12-14

以下為正文:

“是時太上老君。以殷王湯甲庚申之歲建□之月。從常道境。駕三氣雲。乘於曰精垂□九耀。入於玉女玄妙口中。寄胎為人。庚辰□二月十五日誕生於毫。九龍吐水灌洗其形。化為九井。爾時老君鬚髮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蓮花。乃至於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王浮《老子化胡經》

在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宮太極殿東北角三米處,有一口古井,它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據說,老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天上飛下九條青龍,在半空中圍成一圈一齊吐水,為其淨身。九條龍完成使命後便飛到空中,盤旋一陣,忽地撲下來,一頭鑽到老子家周邊地下不見了。

就在九龍落地之後的地方,平地裡出現下九個窟窿,九個窟窿變成九眼水井,周圈八眼,中間一眼。井水甘甜清洌,清澈見底,水照人影。據說中間井裡水一動,其它八眼井水也一齊晃動,叮咚作響,十分好聽。

有人要問了,九龍井不是九眼嗎,鹿邑太清宮怎麼還剩下一眼?更有人好奇,渦陽天靜宮附近也有九龍井,而且是九眼,究竟哪一個是真的?

在辨清兩地九龍井真假之前,先搞清九龍井的來歷。

一、歷史中的九龍井

佛道相爭九井始現

首先要指出的是,九龍井並不是老子誕生時出現的,是後人挖的。在東晉之前,史書上從未有過老子出生地有九井的記載,九龍井的來歷源自道教傳說。

西晉時期,道教為抗衡佛教,出現了一本奇書叫《老子化胡經》,第一次出現了老子誕生時“九龍吐水,灌洗其形,化為九井”的記載,此是道教借用的釋迦牟尼誕生說。

依漢傳佛教記載,佛陀誕生於藍毗尼婆羅樹下,遂向四方各行七步,步步金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獅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一時,娑婆世界從金剛際上至阿迦尼吒天六種震動,所有眾生依水、依地、 依於虛空,在五道者悉得醒悟,並感最勝大龍王現九龍吐水,為太子沐浴。

唯一不同的是,佛祖走的是七步,道祖踏的是九步。此九步是為後世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因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到了東晉,為了把《老子化胡經》中所描述的老子出生時的神話做實,以進一步抗衡佛教,一些有心的道士就在老子出生地——時父陽縣(晉鹹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為父陽,縣治在今鹿邑縣太清宮鎮)曲仁里老子廟(唐改為太清宮)內挖了九口井。

鹿邑九龍井的史料記載

老子廟出現九井的事大概發生在公元376~396之間,此時東晉的伏滔在《北征記》裡第一次出現了“老子廟有九井且水相通”的說法,此後,南朝劉宋時期的郭緣生、北魏酈道元也開始有了記載。這個時候,離老子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

按照朝代更換順序往下走。經過亂七八糟的魏晉南北朝後,到隋唐,人們又依據二百年前道士所掘的九井來定位老子出生地,於是,老子廟自然就成為老子的出生地了。如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就記載“亳州太清宮有九井”。

到了北宋,歐陽修《集古錄》均記載太清宮有九井,賈善翔《猶龍傳》記載:“龍出之地,因成九井,於今在亳州衛真縣太清宮也”。

到了南宋,曾慥在《類說》一書中記載:亳州“九龍井,井前有昇仙槐、老君煉丹井,北虛無堂”。

到了元初,在《重修亳州太清宮太極殿碑》記載,因受兵禍和水患的影響,太清宮“但數千年九龍井僅存耳。”

到了明代,《寰宇通志》《大明一統志》在開封府井泉系列中記載:“九龍井在鹿邑縣東皋鄉,世傳老子誕生之地,其側又有東西二煉丹井”。

至此,明代以前史書除《賴鄉記外》,都一致記載今鹿邑太清宮前宮有九龍井。

而譚戒甫先生於民國時期考證的《水經注》老子廟佈局圖,則清晰標註出九龍井位置就在當時的老子廟—今太極殿東側。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前後對比各種史料,可知九井確非老子出生時的產物,乃是後人所為。唐前史書稱九井、道教文獻稱九龍之瑞井,宋、金時期稱九井和九龍井,元代以後僅稱九龍井。

而這其間,根本沒有一絲關於九龍井在渦陽的記載。

二、消失的古井

坦率的說,鹿邑太清宮內的九龍井現存的只有一口,而且還是近幾年才發現的,那麼其它幾口都去哪了?又是啥時消失的?

據專家考證,九井可能毀於靖康之亂和金元重修的時候。據成書於南宋紹興六年(1136)的《類說》記載:亳州九龍井“井前有昇仙槐、老君煉丹井,北虛無堂”。這裡並沒有說九龍井哪一口井的“井前”有昇仙槐和煉丹井,九井不可能每口前面都有昇仙槐和煉丹井的,因此,這時的九龍井經過靖康之亂後,很可能就僅剩一口了。

後來又由於黃河氾濫、水土流失等持續影響,至康熙年間,《古今圖書整合》則雲:歸德府鹿邑縣太清宮“舊有老子石像及九龍井……今石像、九井皆廢”。

光緒二年,也就是1876年,鹿邑老百姓在太清宮太極殿東,也就是老子故宅東北一丈遠的位置發現一口古井,但用到1958年,因太清公社建辦公用房給填平了。後來根據這個線索,在2006年,經考古探測進行發掘,九龍井重見天日。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經考證,其井壁由宋磚堆砌,說明該井在宋代曾經修整過;井壁西南、東南各有1個空磚平行涵洞,這和傳說的“九井水相通”記載完全吻合;井口用青石板覆蓋,井頭外表高浮雕九龍,與金《續修太清宮記碑》所言“井各有龍”相吻合。

另外,在井東南方向又發現一塊石碑,因未得到國家文物部門的批准,尚未發掘,具體記載的是啥現在還不清楚。不過無論從方位還是特徵上看,這口井都和史書記載的相符合,是代表老子出生地的九井之一。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其餘八井也一定能在不破壞現有地下遺址的前提下重見天日。

三、渦陽九龍井疑雲

說到這,相信渦陽的朋友早按捺不住了,他們會說:你們說來說去就有一口井,我們那的九龍井卻是貨真價實的有九口,這難道不是證明我們就是老子出生地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請大家先一起理清幾個基本常識:

第一個問題,渦陽的九龍井為啥遠離老子家?

史書明確記載,後人在老子出生地,也就是他的老宅上先建的祠,後立的廟。既然九龍井是後來的道士在老子出生處挖造的,九口井應緊靠老子的家。如下圖鹿邑太清宮的九龍井,無論《水經注-老子廟》標註的,還是現今太極殿東側的,都是緊挨著老子故宅(離殿基只有3米遠)。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再看渦陽“九龍井”,先不說天靜宮是不是老子所謂的老宅,假設它們是的話,經測量兩者相距所謂的九龍井128米。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這就奇怪了,東晉那些道士為啥不在老子故宅周邊最近的地方鑿井,反而捨近求遠,跑到老子家東南100多米的角角去挖井呢?

答案很簡單,那幾口井本來就不是一千多年前的道士們挖的。渦陽新發現的那些井,與歷史中的九龍沒有半毛錢關係。前幾年之所以能在那個地方找到幾口井,是因為那一片本來就是“古井聚集地”。

許多人不知道,當年明朝朱棣造反時,曾在渦陽天靜宮一帶屯兵多年,試想幾萬人的部隊吃喝拉撒,加上當地居民生活,周圍沒有百十口井是滿足不了日常飲水需要的。所以,幾百年後在該地隨手挖出來幾十口井還真心不是難事。

第二個疑問,九龍井應該是有序佈局,還是隨意分佈呢?

“找井”雖然不是難事,但要找到按古代“規矩”挖的井——湊夠數,就很難辦到了。

歷史中的“九龍井”雖然是按道教傳說後來附會的,但無可能隨便挖上幾口應付了事,其開鑿起碼也要按照道教規矩——九宮禹步、河圖洛書等規制來佈局,不然就無法與“步生蓮花,乃至於九”的禹步契合。

眾所周知,禹步為道教借用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與中宮9個方位,象徵九州地名,作為禹步的周旋之地。

反觀渦陽所謂“九龍井”雜亂無章的分佈,哪有一點規矩可依,哪有一絲理數可言?

唯一的解釋,那些所謂的“九龍井”,不過是當地有心人為湊數而牽強附會的忽悠罷了。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可惜,如此拙劣的手段竟然讓許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信以為真。

這也難怪,畢竟老百姓哪會懂這些道理?於是渦陽管它什麼九宮八卦風水佈局,管它九口井是不是應該在它應有位置,管它是明朝的還是民國的,只要湊夠數,好象就能證明它就是老子故里了。

四、結語

綜上:在老子去世千年後,出現了九龍井的傳說,然後為他看家的道士為了證明這個神話,以此鞏固抬高祖師的身份,就在老子誕生處——今太極殿周圍打了九口井用來舉證。

但對學界來說,這些建立在傳說之上的遺蹟只能算是旁證。因為對歷史學家、考古專家來說,無論對任何事物的考證,官制官修的碑刻史料才是最科學理性的證據,哪怕是歷史上真實出現的九龍井。

所以,若有人僅憑九龍井、流星園之類的傳說,再振振有詞的標榜什麼老子出生地”鐵證“——這不只是神話,而是笑話了。

但渦陽卻把這個笑話當成真的去整了。他們為了爭搶老子故里,在嚴重缺乏古碑史料鐵證的情況下,“獨闢蹊徑”打起了傳說的主意——在天靜宮周圍一平方公里處找了幾口來歷不明的古井,希圖忽悠世人。

只是這些用謊言去圓謊言、絲毫經不起考證的做法,只會引起更大的笑話——

哪怕那些井挖的再多,也不能成為假老子故里的鐵證;

即使鹿邑太清宮僅剩一口井,仍不影響其老子故里二千多年來的歷史地位;

無論那個只有156年曆史的縣城怎樣的說謊,也篡改不了國家對老子故里鹿邑的定論。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

老子故里之爭中的“九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