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 “插旗風波”看, 科學無關緊要

我們將進行載人月球探測、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火星取樣返回,實施小行星探測等。透過這些重大工程,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有哪些資訊值得關注? 其實很簡單,這麼多年了,中國航天一直就是說到做到。 載人月球探測、月球科考基地建設、火星取樣返回、小行星探測等重大工程,必然會實現!

其實前段時間,龍樂豪院士就提前公佈過。龍院士是中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真正有發言權的人物。中國人一向謹言慎行,像這種重大工程龍院士既然說出來了,說明已經有了很大的把握。 我國會成為美國後全人類第二個登月的國家。並且一旦登月,先程序度肯定是比美國阿波羅號高几個臺階。美國現在搞了個阿爾忒彌斯計劃也想重返月球,那就看誰捷足先登了。 龍院士還在《院士開講》裡提到具體的步驟,載人登月火箭計劃發射兩次,在環月軌道對接,包括登、巡、採、研、回 四個環節。

其中巡就是巡視,應該是中國登月時要有一輛蹬月車。月球車還要有剷車的功能,就是指的採。“研”字,那就是要在月球建立基地。回就是往返功能。 和龍院士說法相近的還有中國月球探測的“鼻祖”,首任科學家歐陽自遠。他說載人登月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無人探月,實現月球探測器的“繞、落、回”;第二步載人登月建造月球基地;第三步開發利用月球資源,造福人類!

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 “插旗風波”看, 科學無關緊要

我們先看一下美國人是怎麼說的。 波音公司太空探索業務全球銷售和營銷總監Peter McGrath說:“實現這一目標(登月)需要技術的發展,然後以不同的方式在經濟中傳遞。此外,還有在太空中替代地球上的研究,比如藥物”、“越來越多的公司也看到了太空探索的潛在經濟效益。再加上這些努力和靈感,你會得到阿波羅計劃對當今人類的影響。我們今天所做的工作激勵更多學生成為工程師,他們做更多了不起的事。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空間系統業務發展副總裁Robert Curbeam說:“人類在月球表面著陸的能力為科學探索開闢了無限的可能性,並透過月球的工業利用開拓了市場。” 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NASA)局長Jim Bridenstine說:“這一次,當我們登上月球后,我們會留下來。我們不會留下旗幟和腳印、回家後50年也不會回去。” 波音、諾斯羅普都是美國的大軍火商,而NASA則是美國很多軍工技術的主要研發者。他們對於美國重返月球的看法,對我們有很重要的參考性。

儘管這些話說的有些冠冕堂皇,但我們依然能看得出美國佬在紮實地一步一步推動重返月球。並且,美國這次重返月球並不是像美蘇冷戰時期那樣,只是為了登月而登月,而是要在月球上留下來、長期經營月球。 在這裡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花那麼多錢登月幹什麼,就是為了在目前的登月競賽中贏得美國麼?如果你真的這麼想,就太狹隘了。

很多網友都感嘆:我已經做好了與美國戰鬥一輩子的準備,美國竟然說,十年就可以決出勝負? 我一直堅信一句話,真正瞭解你的人不是你的親人,而是你的敵人。 有沒有一種可能:中國的真實實力確實已經超過了我們絕大多數國人的預期? 我們將進行載人月球探測、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火星取樣返回,實施小行星探測。 這段話現在只是航天人的豪言壯語。但是,如果不遠的將來我們真的做成了,這將是連美國人都未曾做到的偉業。

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 “插旗風波”看, 科學無關緊要

姑且不論移民月球,殖民火星,搶佔資源之類的星空幻想,這些事如果在美國人之前做成了,這對於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是一個巨大鼓舞,對於世人眼裡根深蒂固的“美國第一”將是一次巨大打擊。 我是毫不避諱地將太空探索的競爭,作為未來十年中美角逐的主戰場之一。

太空探索的標準太明確了,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我也從來不認為蘇聯的解體需要歸因於與美國的太空競爭,恰恰相反,太空競爭帶來的技術進步是支撐蘇聯國力增長的重要來源。 至今為止,真正登上過月球的,只有美國人。 只有中國人的腳步也踏上月球,那時,我們才能更加信心滿懷地對世界說:中國,可以提供一條區別於美國的道路。 加油,航天人!

登月能夠帶來在空間技術上的大爆發,無論是更大推力的火箭、更精確的定位技術、深空通訊技術、用於月球基地的新材料的研發……都能夠從登月計劃中體現出來。而這些技術,能夠為未來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這就如同為什麼我們拼了命也要發展高鐵技術一樣,因為高鐵技術能帶動功率半導體、電力電網、訊號通訊、新材料、盾構、複雜地形施工等技術的發展。

高鐵遠遠不是提供了快速的旅行方式那麼簡單,而是帶動了整個的產業鏈、推動了整個中國的產業發展。 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必將向更高精尖的領域邁進,而載人登月和月球空間站建設,就給我們提供了很清晰的路線和目標,第一能夠帶動一大票航天航空產業鏈的發展,第二能夠推動各種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第三能夠為將來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

僅僅靠純科研去研究相關的技術,就很難找到應用場景,沒有了應用場景技術就很難商業化、平民化。 美國斯坦福大學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的哈伯德指出,政府每往美國宇航局投入1美元,就會產生價值7至8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而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有4000餘項高科技專利和技術被轉為民用,帶動了美國整個科技的發展與工業繁榮。其二次開發應用的效益,遠遠超過“阿波羅”計劃本身所帶來的直接經濟、社會效益。

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 “插旗風波”看, 科學無關緊要

而如果從國家力量發展的角度,本世紀最先載人登月的很可能是我們,美國人儘管有實力但他搞不定,俄羅斯更沒有動力。 至於說月球科研基地,它不一定是有人值守的基地,隨著機器人、人工智慧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月球科研基地極可能是個全自動化的無人值守科研基地,宇航員只需要先去月球搞搞裝配,然後由科學家在地面遠端遙操作就可以得到實驗結果。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我們一個玉兔二號探測器能做許多宇航員做不到的事情,它現在的花費甚至比阿姆斯特朗的鞋子還要便宜。

許多人懷疑50年前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真實性,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美國無論是在載人航天還是月球探索方面都遠遠走在了世界前面。 出於對美國阿波羅計劃的好奇,我閱讀了NASA公佈的大量解密資料以及儲存在美國約翰遜航天中心(JSC)8號樓電影檔案館的一個保險庫裡的圖片和音影片檔案,包括從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的飛行計劃、登月任務清單、休斯敦地面中心與飛船以及登月宇航員的通話文字記錄、錄音、宇航員拍攝的照片與影片、宇航員帶回月球標本的地質分析結果等等。透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我個人認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真實可信。

唯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阿波羅11號執行劃時代的登月任務之前,美國人並沒有搞過任何一次登月艙從月球表面無人返回實驗,此前他們頂多是在月球軌道繞幾圈就回來了。也就是說,哪怕阿波羅11號在月面任務中出現任何一個環節計算錯誤,阿姆斯特朗和艾爾德林這兩名宇航員都會困死在月球上。你可以說這是英雄主義精神,但它決不是科學的態度。 美國有強烈的再次登月慾望。 你或許不知道,前幾年美國人拍過一部登月題材的大片《First Man》(第一人),這部電影於2017年11月在美國亞特蘭大開始拍攝,2018年8月29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最後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

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設: “插旗風波”看, 科學無關緊要

《First Man》講的是美國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軌跡和感人故事,電影的重點當然是他在月球上踏出“人類一大步”的前前後後。這個題材之所以在50年後能被重新拿出來拍成電影,它本身就說明了美國人對於將宇航員送上月球這件事還是有很強烈的慾望。 遺憾的是《First Man》在美國的票房並不高,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票房收入為4490萬美元、其它地區為591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為1。04億美元。考慮到它的製作預算只有5900萬美元,所以最後沒虧。票房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影裡沒有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插美國國旗的鏡頭!導演對這個重要環節有意無意的忽視捅了馬蜂窩,不僅許多美國民眾拿腳投票,民主共和兩黨的國會大佬們也紛紛站出來發推特痛批。

從這起“插旗風波”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在大多數美國民眾的心底,科學無關緊要,登月的意義在於在月球上插星條旗,你不插旗就不能突顯美國的偉大,花那麼多錢跑到月球上就不值得。其實那電影裡是有出現美國國旗的,只是沒有拍怎麼插旗,這就碰碎了一些美國人愛國的玻璃心。 不僅是美國民眾,連美國曆任總統也都把載人登月當成提振士氣、博取選票的重要手段。且不管這個計劃能不能最後搞成,只要它最後能成功,都將成為一項高大上的政治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