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微課堂】中藥的正確煎服方法

【健康微課堂】中藥的正確煎服方法

服用中藥的患者經常遇到中藥該如何煎服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梳理一下相關操作流程。

【健康微課堂】中藥的正確煎服方法

一、中藥怎麼煎才不損藥效

1、煎藥器具:最好用砂鍋、砂罐。一是因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二是因其導熱均勻,保溫性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鏽鋼鍋。煎藥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因為這些器皿表面的氧化物極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2、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麵淹沒過飲片約2cm為宜。但可以靈活一些,如果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地疏鬆,或有效成分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那麼液麵淹沒藥物即可。

3、煎前浸泡: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能縮短煎煮時間。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浸泡60-12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更長時間,但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

4、煎煮火候及時間:煎一般藥,宜先武火後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以免藥汁溢位或過快熬幹。解表藥及芳香性藥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維持10~15分鐘左右即可。而有效成分不易析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5、煎煮次數:一劑藥煎煮二次,因為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

6、入藥方法: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效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甚至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效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就有了煎法中的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①先煎:礦石類、貝殼類及其他質堅的藥物,因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先煎30分鐘左右再與其他藥物同煎。如龜甲、鱉甲、自然銅。

②後下:是指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時容易揮發或破壞而不耐煎煮者,入藥宜後下,待它藥煎煮將成時投入,煎沸幾分鐘即可。比如薄荷、荊芥、青皮、沉香。

③包煎:是指對花粉、細小種子及研末的礦石類藥物,宜用紗布或其薄布包裹後,再放入鍋中煎煮。避免煎後藥液混濁,或減少對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比如辛夷花、旋覆花、海金砂、蒲黃等。

④另煎:是指對某些貴重藥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造成浪費。比如人參、西洋參。

⑤烊化:是對膠質、黏性大而且易融的藥物,容易黏附於其他藥渣及鍋底,既浪費藥材,又害易煎焦,宜另行烊化。烊化就是將它們置於碗中,然後將煮好的熱湯汁衝下去融化它們就行了。比如阿膠、鹿角膠。

【健康微課堂】中藥的正確煎服方法

二、中藥的一般服用方法

1、服藥時間:需根據病情和藥性而定。

①空腹服:峻下逐水藥、驅蟲藥宜晨起;

②飯前服:補虛藥和治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吸收比較好;

③飯後服: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及消食藥。

④睡前服:安神藥、澀精止遺藥。

急性病則不拘時服。

2、服藥多少:一般疾病服藥,每日一劑,每劑分二服或三服。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時左右服藥一次,晝夜不停,使藥力持續。 嘔吐病人服藥,宜小量頻服。

原標題:《【健康微課堂】中藥的正確煎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