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諢名”又稱綽號、混號、外號,是在他人的本名之外,根據其身體、相貌、性格、行為或嗜好等特點起的帶有戲謔、厭惡、親暱的外號。

不知道你是否被別人取過外號,冷芝士同學本人倒是有過被人取外號的“慘痛經歷”,青春期時因為體胖被同學們“贈”了一個“大臉”的外號,讓我稚嫩的心靈遭受了一萬點暴擊傷害。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其實,不光我們現代人喜歡給別人起外號,古人們也喜歡互相取綽號,這些綽號就叫做“諢名”。

一、古人取諢名簡直是創意無限!

下面就給大家叨咕叨咕古代那些笑skr人的諢名吧!

1.古人取諢名貴在生動形象——夏桀外號“移大犧”

諢名從夏朝起即已有之,

《呂氏春秋》記載:“夏桀號‘移大犧’,謂其多力能推牛倒也,此為混號之始”

,說這夏桀的力氣大到什麼程度呢?能推倒大犧!大犧就是指最大的祭品,也就是牛,夏桀因為徒手推牛這一彪悍舉動得了個“移大犧”的諢名。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但是,由於夏朝沒有文字,咱也不知道“移大犧”這個綽號到底是夏朝人給夏桀取的,還是後人杜撰的,所以暫且先把夏桀這個綽號的初始時間安在《呂氏春秋》的編纂年代——先秦這時候吧!

2.這個諢名有點勵志——後周太祖郭威外號“郭雀兒”

郭威是五代時後周的建立者,即後周太祖。為什麼郭威得了“郭雀兒”這麼個聽起來如此卑賤的諢名呢?這裡頭有兩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大家自行分辨。

版本一:按照《平話》中的說法,郭威這孩子命苦啊,幼年喪父,和母親在孃舅家寄居。寄居也不能白吃飯呀,所以郭威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做放牛娃的生活。這郭威也是一彪悍的孩子,十一歲時因用彈弓誤殺了鄰居家小孩兒,被官府在臉上刺了個雀兒形狀的刺青,因此便有了“郭雀兒”的諢名。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版本二:按照《畫墁錄》的記載,郭威微賤之時和同鄉的馮暉是哥倆好,倆人一同投身軍籍當了兵。一日,倆人偶遇了一個會刺青的道士,本著“相見就是緣分”的思想,倆人一塊兒搞了個刺青。郭威在左邊脖子上刺了谷慄,右邊脖子刺了個雀兒;馮暉則以肚臍作甕,在裡邊聞了幾隻大雁。這道士估計也是個能人異士,告誡郭威

“爾曹各於項臍自愛。爾之雀銜谷,爾之雁出翁,乃亨顯之時也”

。後來,道士的話果然應驗,郭威作了天子,世人稱其為“郭雀兒”,他自己也常以“雕青天子”自許。

不過,由於這兩則資料的記載都太有傳奇色彩,所以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是郭威項上有紋身一事以及外號“郭雀兒”卻是真實的,想那郭威從卑賤之身發跡,這個“郭雀兒”的諢名竟也讓人覺著有點勵志了。

3.古人用諢名戲謔起人也講究“明星效應”——郭倪外號“帶汁諸葛亮”

郭倪是南宋時期的官員,小夥子血氣方剛,急於建功立業,仗著有些才學與膽識常“以孔明自許”,成日裡拿一把提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扇子嘚瑟。郭倪當了殿前副都指揮使之後,賓客們一頓巴結討好郭倪,這下郭倪更以為自己是“臥龍復出”了,

“賓客日盛,相遇慫恿,真以為臥龍復出”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後來,金兵南下攻打六合,郭倪遣將往救,但是被金兵大敗,他本人也棄揚州而逃。戰敗的郭倪沒了一點孔明的睿智淡定,反而對著賓客大哭,郭倪這幅滑稽的樣子被在場的客人譏諷為

“帶汁諸葛亮”

郭倪這個外號告訴我們:“山寨貨”是禁不起打假的,要是不正是自己的能力,總一天是要原形畢露被大家恥笑的。

二、古人為啥這麼愛給人起外號?

看完上面三個諢名的來歷,下面咱好好嘮嘮為啥古人這麼愛給人起外號。

1. 諢名不諢——出於特殊考慮的諢名

如果諢名僅是朋友間的玩笑戲謔之語,那本文也沒什麼寫的必要了。在古代,諢名還有它特定的社會功能。

古時沒有言論自由的概念,一些小商販、小市民等社會底層人員,必要時需要拉幫結夥才能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為了增加隱蔽性和認同性,往往會使用諢名聯絡。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宋江來舉例吧。宋江,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北宋的農民起義首領,人送外號“呼保義”。他的諢名是怎麼得來的呢?和當時的皇帝宋徽宗有直接關係。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話說宋徽宗一行人去泗上微服私訪,一群人浩浩蕩蕩,眼明的老百姓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內廷的人,但是卻不知為首的就是當朝皇上。宋徽宗和賣漁翁買魚,因為財大氣粗沒講價被賣漁翁稱作“保義郎”,宋徽宗就和蔡攸笑道“此漢毒也。” 這件事兒傳開了之後,宋徽宗就得了一個“保義郎”的稱號。

“呼保義”也因此成為一種隱語和江湖黑話,隱喻“有眼不識真命天子”。宋江之所以能得了“呼保義”這個諢名,也是因為老百姓對他給予了厚望,希望他是“真命天子”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不過,這種大逆不道的話當然不能明面說,所以諢名的隱蔽功能就顯現出來了。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2. 諢名,為文學作品添磚加瓦

除了現實生活中有諢名,古人在創作文學作品時也愛給人物取諢名,讓情節更生動形象。作者給人物取諢名可不是取完就拉倒,而是把這個諢名當作人物的“靈魂”,為了加深讀者的印象,作到名副其實,往往要來一大段的文字描寫。

成功的諢名總是生動形象的,讓人聽到名字就能想象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紅樓夢》裡的諢名就是個極佳的例子:說到“醋罈子”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善妒的王熙鳳;“多病西施”是小哭包林妹妹;“冷美人”不用問肯定是金玉良緣的薛寶釵…取那麼多生動有趣的諢名,可真是難為曹雪芹老人家了。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3. 喜歡你才給你取外號

諢名除了有“帶汁諸葛亮”那種貶義的諢名,也有顯示親暱關係的外號,只不過,有一些諢名在現代看來著實有些“另類”。比如,現代人會稱呼喜歡的人為“寶貝兒”,宋朝人怎麼叫呢?叫“蟲蟲”!腦補一下:李清照和趙明誠新婚燕爾之際,兩人互相稱對方為“蟲蟲”,那畫面簡直讓人忍俊不禁。

從古至今,上至王朝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幾乎都有過被取諢名的經歷。給人取外號這種行為雖然不太道德,但是在我國確是源遠流長,古已有之的一項風俗,就算是現在也一直在進行著。甚至,學生時代還流傳著一種 “喜歡你才會給你取外號” 的說法,所以下一次當你的小夥伴叫你外號時,請認真分辨他(她)是不是在暗戀你哦~

在給人取諢名上,古人的思路有多清奇,路子有多野?

【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

《宋人虐名摭談》

《古人諢號中的修辭藝術》

《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

《刺青習俗漫談》

《諢名例談》

《試論《水滸》人物綽號的美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