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就是個坑,至今還沒有一人跳得出來

太極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至今已然是一條“鐵律”了。

可是,這卻是一個“大坑”,陷進去了無數的太極拳精英和意見領袖、專家名宿,至今還是沒有一個清醒者,能跳出這個“大坑”。

這個“坑”具有的迷惑性太大了,已經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大坑”了。所以,今天本文要揭示真相、填平這個大坑,沒有足夠大的心是做不到的啊。

請看其詳。

OO一 “用意不用力”是楊氏首先提出來的,本意和出發點都是好的、善意的

用意不用力”一句,由楊氏《太極拳說十要》提出,本意是指導練拳,是善意的。

但是卻有很大的侷限,甚至就是一個“巨坑”,光說一句“用意不用力”就是一個有歧義的引導,就像是隻有出發點而沒有終點的自由流浪一樣,信馬由韁,前途一片迷茫。又如只管射箭卻沒有目標靶子。

所以,用這樣的拳訣做指引,是練不出東西的。

太極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就是個坑,至今還沒有一人跳得出來

OO二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此“內三合”如同逐級放大。又如皇帝發出聖旨,指揮將帥,將帥又指揮千軍萬馬,力量由皇帝一人擴大到千萬人。心意是主導,如同皇帝,這是不錯,但只講“用意不用力”,就等於是皇帝一人“光桿司令”的力量。這真是不如“內三合”說得明白,有始有終,由意到氣、到內勁,逐級放大。只有一句“用意不用力”是空洞的,也是練不出功夫的。

太極拳的內功,“用意不用力”只是一個起點,以此作為練功指導是沒有意義的。

完整的太極拳內功練法是,“以心運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命意源頭在腰隙也”、“以勁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也就是“意到、氣到、勁到,以勁行拳”。

只講“用意不用力”,所有的楊氏門徒都知是在以意行拳,註定是入不了門的。缺失了“意到、氣到、勁到”的虛中生實的內力放大功夫。

OO三 《太極拳譜》講,“以心運氣,以勁運身”,由心到氣到,氣足而激發內勁。由心到氣到練出極柔軟,由以勁運身練出極堅剛,這決不是一句“用意不用力”所能講清楚的精義。太極拳的中心在於“內勁”,“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懂勁後,愈練愈精,漸至從心所欲”。李亦畬之《五字訣》乃是練太極拳的五層境界,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正是”以心運氣,以勁運身“、“意到、氣到、勁到”的練功次序。

所謂”用意不用力“一句,就是出自《五字訣》之”心靜“初始階段練法,“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此乃是二人推手入門法,體認捨己從人、不丟不頂的柔化之功。

而不能將“用意不用力”當作太極拳自始至終的準則,《五字訣》的《氣斂、勁整、神聚》的高階階段時時不離內勁,無內勁就不成其為太極拳了。無內勁就無威力,還能稱為拳嗎?

太極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就是個坑,至今還沒有一人跳得出來

OO四 宗師澄甫門徒千萬計,大都謹守“用意不用力”,不敢越雷池一步,結果是走進了空談。京城一脈傳承下來的推手錶演可知有多麼地不堪,把逐級放大的“意、氣、勁”玩成了只有“意”這個光桿司令,推手沒有一點的內勁,全是心想、臆想、夢遊一樣,道理講得天花亂墜,腹中空空,沒有內勁的實在威力。楊氏太極走向如此天地,焉得不衰落!這就是代表性的鼓吹狹義的“用意不用力”,只知道“用意”,卻不知、也不想知“用意”的逐級放大,“由意到氣、到內勁”、“意到、氣到、勁到”的“內三合”才是完整的內功轉化鏈條。

只是“用意不用力”,練拳近於享樂,一心去放鬆,毫無進取、刻苦之意。而運氣、運勁卻需要經歷易骨、易筋的苦難練功過程,那種片面強調“用意不用力”的人們,根本就不想好好地練拳、練功,從一開始就是立心要耍一耍、玩一玩、濫竽充數而已。

本頭條號《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古典《太極拳譜》中興第一人 2021/10/22 星期五

太極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就是個坑,至今還沒有一人跳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