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怎樣對付“驅天下以趨之”的司馬氏?

景元四年,“竹林七賢①”精神領袖嵇康受鍾會構陷,被司馬昭處死。傳奇琴曲《廣陵散》②爾後一千年成為絕響。

作為魏晉玄學的倡導者,竹林七賢一向是拒絕入仕,甚至牴觸入世的。

只可惜,七賢之一的山濤在司馬師執政時還是被“抓了壯丁”,多次以老病辭官,均遭拒絕。當嵇康知道,山濤想去官並舉薦他頂替其位後,斷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段蘭襟佳話,宣告終結。

竹林七賢怎樣對付“驅天下以趨之”的司馬氏?

在絕對勢力的壓逼下,俗人聽不懂的“清談”,成為了士人吐槽的新形式。即使思想付諸文字,也只能是百折千回,拐著彎去諷刺血腥殘酷的司馬家。

“大人先生”,就是竹林七賢們創造出的精神領域的“奧特曼”。

七賢之一的劉伶,世稱“酒侯”,今止有一篇《酒德頌》傳世。其中開篇便提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

此處期,音jī,指“週年”。

期,在《古漢語字典》中共有兩種讀音:

期,音qī,意為“時限”“約定”“預料”“日期”“期望”“及、至”“必定、必然”;

期,音jī,意為“週年”。期服,意為“為去世的親屬服一年的喪”。

戰國韓非《韓非子·五蠹》:“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是期望;

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是時限;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期”是及、至;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期”是約定;

明施耐庵《水滸傳》,旱地忽律朱貴:“不期今日得會”,“期”是預料;

清全祖望《梅花嶺記》,史可法“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期”是日期。

《酒德頌》中的大人先生,萬年對其而言,不過剎那,每天“唯酒是務,焉知其餘”,對“貴介公子”“搢紳處士”的指責完全不放在眼裡,物我兩忘。

而劉伶本人,在司馬家掌權前,也曾於曹爽手中透過“嗜酒無為”來逃避官祿,司馬當權,則再不肯受徵召。

七賢中的阮籍,也著有《大人先生傳》,用洋洋灑灑的文字對“大人先生”的來歷、經歷做了更多的詮釋,“以萬里為一步,以千歲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處,求乎大道而無所寓”,乘旋風、舒彩虹、馭八龍、載雲旗……

雖是神人,卻也“大而無當”“不近人情”,因為這形象背後,承載的是阮籍在現實中的壓抑,和在幻想中的自由。

鍾會曾多次替司馬氏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便用清談和酣醉令其一無所獲。有時司馬昭親自相詢,阮籍甚至直接裝啞巴。

司馬昭評價阮籍“至慎”,還曾想與之聯姻。阮籍便連著大醉六十天,以逃避此事。

竹林七賢傳世作品無幾,卻能讓“玄學”罡風,吹遍神州,可謂歎為觀止。但“清談”成為一時風範,也說明了在那個晦暗冷酷的時代,苦悶計程車人,何止竹林七賢!

①《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②《廣陵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嵇康死千年後,明朱權將琴譜搜錄於《神奇秘譜》中,清後得以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