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逆反心理?這其中還有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這是指當人們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受到刺激的作用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在瞭解這個心理現象後,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來撫平孩子的逆反心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Kay

整編:澤小童編輯部翻譯整理

轉載請聯絡澤小童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

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從心理學上講,人的機體在接受某種刺激過多的時候會在大腦皮層上產生保護性抑制。家長繁瑣的嘮叨也是一種重複的刺激。

家長很多時候會因孩子重複做錯某一件事情而頭疼,反覆批評,對孩子感到失望。而這個時候,孩子承受了超載的心理壓力,內心也從最開始的內疚不安發展為不耐煩,最後變成反感和討厭。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從其教育原則上來說是以人為本的民主教育。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合理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思。

在孩子犯錯誤以後,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懲罰的方式,比如透過做家務、寫一封道歉信/解釋信、跳一段舞、背誦一首詩來將功補過。這是一種平等、尊重孩子的做法。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自我教育,認識並改正錯誤是為了避免再犯錯誤。當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發現自己的問題和尋找解決的方法,他們就能體驗成長的快樂而不是被強迫的煩躁。

快樂與幸福是真正的教育目的,它不等於縱容孩子,使孩子免受嚴厲的呵斥,而是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讓孩子正視問題,知道犯錯誤不是絕對的壞事,改正問題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是不斷走向快樂和幸福人生的途徑之一。

有一則關於馬克·吐溫的趣事,也能印證超限效應。有一次,馬克·吐溫在教會聽牧師演講,一開始他覺得牧師的演講非常打動人,他還準備捐出身上所有的錢。

但十分鐘後,牧師的演講還未結束,馬克·吐溫有些不耐煩了,於是他決定只捐出身上一半的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講完,馬克·吐溫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最後,牧師終於結束了他的演講,因為煩躁和氣憤,馬克·吐溫不僅沒捐錢,還從募捐箱裡拿走了兩塊錢。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由此可見,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會產生反效果。無獨有偶,歌手周深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明,不希望自己的粉絲過度向別人安利他,他說:“如果是我聽別人一直說‘他唱歌好好聽啊,真的很好聽啊’,我反而會產生一種‘我偏不去聽’的想法。”

子曰:“過猶不及。”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那麼,應該如何撫平逆反心理呢?

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

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南風效應”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溫暖勝於嚴寒。不僅在家庭教育中如此,教師們在學校教育中也有需要應用“南風效應”的時候,尤其是在面對班級中的“後進生”時。

在我國傳統的“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 ”等觀點的影響下 , 我們不難看到 ,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確有手執大棒的老師 , 他們一邊向後進生們揮舞著手中的大棒, 一邊還口口聲聲地說“打你都是為了你好”;在家庭教育中,也有許多家長信奉孩子不打不成器,對孩子的要求嚴格得他們根本無法完成。

可是 , 在這種“棍棒教育”、“恐嚇教育”下 , 後進生真的變成了高徒嗎?調皮孩子真的變成懂事聽話的“小天使”了嗎?恐怕這樣的例子並不多見。

故而,家長和教師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措辭,瞭解學習一些教育心理學相關的知識,這也有助於幫助家長和老師與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溝通,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引領孩子前行。

參考文獻

·伍凱暉。結合心理效應論述家庭快樂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9,6(09):185-188。

·齊聰,俞愛宗,於超。超限效應與南風效應在小學“後進生”管理上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4(06):100-101。

·孫留橋。謹防班級管理中的“超限效應”[J]。教育科學研究,2012(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