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論語》新言“鄉黨”八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論語》新言“鄉黨”八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論語》新言“鄉黨”八,蘿蔔/攝影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齊”的繁體字,“齊”。

“齋”的繁體字,“齋”。

上面兩個字,繁體字形很接近。

古時學者,對於此章句的解讀,有人認為“齊”與“齋”通。

而如果沒有“齋”,也就是“齋”的事兒。就只看“齊”的話。本章句的“齊”字,是“見賢思齊”或“修身齊家”的“齊”字用法嗎?

難說!

筆者參考的中華書局的《論語集釋》與華齡出版社的《日講四書解義》中,眾多古代學者的解讀還是偏向於祭祀與齋戒,所以這個“齋”字,可能更適用。所以筆者通讀過後,還是用解釋得通的語義來講。

古時,當某人要做某重要之事,如祭祀或齋戒之類肅穆之事,總要先來個沐浴更衣。本章句就講的是這些重要時刻的一個人的衣食起居的“規矩”。當然這也許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的習慣。

祭祀、齋戒前,要沐浴,沐浴後要用乾淨乾爽的“明衣”來包裹身體,這“明衣”在當今來講類似大浴袍,當然,這浴袍,是要用布作的。

祭祀、齋戒之時日,吃飯要注意,平時大魚大肉的飲食就不合適了,要在齋戒期間改變餐飲習慣,古有學者說,“要吃得清淡點兒”。

也就是在齋戒期間,起居也要安定謹慎,平時懶散,“葛優躺”,隨處坐臥的,就不行了,要“謹小慎微”,要“坐立不安”,要與日常的放鬆隨意的狀態不同,要謹言慎行,手腳規矩,起居有節。

筆者按,其實以上這些“穿衣”、“飲食”、“坐臥”的變化都是生活的細節,但也就是這些細節點滴的不同,與點滴的積累,慢慢就會讓一個人變得不是“事兒媽”或“矯情”,而是真正的有“禮”之人,懂規矩。這種乾淨利落,有禮有節的人不被尊重,誰被尊重?

蘿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