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捨己從人

如何正確理解捨己從人

“捨己從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書·大禹謨》,是放棄個人的主見,聽從眾人的意見的意思,是樸素的民主,少數服從多數。

捨己從人成為太極拳的術語最早見於王宗嶽的《太極拳論》,結尾部分有一句話:“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從此,捨己從人就成了太極拳耳熟能詳的一個術語、一個要領、一個標準、一個特徵,人們無論理解與否都會運用它,甚至濫用。

很多人理解拳論是從字面上,因為沒有好的老師,也沒有練明白。陳鑫先生說“落於紙筆,皆成糟粕。 形於手足,亦成跡象。而更非跡象,無以顯精神,猶之非糟粕無以寫義理,是在善學者。”這意思並不是寫下來的都是垃圾,而是用語言表達運動很難,會與太極拳有出入,因為語言是死的,動作是活的。語言不像攝像機,它只能描述。描述再準確也有滯後性、片面性。但是不用語言表達又無法寫出其中的意義和道理,只能靠讀者善於學習、善於思考、正確理解。如果不能正確理解拳論,那就真成糟粕了。

那麼人們是怎麼錯誤理解“捨己從人”的呢?

觀看太極拳的民間推手就會發現,很多人確實在“捨己從人”——一點勁都沒有,一切都順著對方,由著對方。這就是字面上理解捨己從人的結果。把自己變成被動者、消極者,任由對方擺佈。捨己從人成了隨波逐流。

正確的理解是:放棄主觀武斷,服從客觀規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應對措施。己是主觀,人是客觀。不要主觀武斷,要客觀現實。

我以前寫過捨己從人,舉了挑水、推車的例子。挑過水的人都知道,步子應該隨著扁擔的節奏,如果任性,自己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水就會灑出來,而且扁擔亂顫,把人能壓壞。推過載重的獨輪車的人也知道,車子失去平衡不能硬別,要順著它的勁調整,否則就會摔倒,人吃力不討好,甚至被它扭傷。這都是捨己從人。

教育也一樣,要因材施教,不能任自己的性子,要根據被教育者的脾性因勢利導。訓虎用訓虎的方法,熬鷹用熬鷹的方法。

捨己從人是指導推手的理論,是說根據對方的著法、來力的大小、方向、角度,決定我的著法、力的大小、方向、角度,是主動、積極的應對,不是盲目任性,更不是消極、被動。它是戰略戰術,不是技術要領,它的目的是為了駕馭對方,戰勝對方。關於“隨”的理解也如此相同。總之,它是根據客觀實際情況採取應對措施的意思,不是服從對方,順應對方,任由對方擺佈。